- 积分
- 25184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融 进 西 湖
周元桂
游西湖像读《红楼梦》一样,非一读一游便能尽意收心的。我读《红楼梦》许多遍,而游西湖仅两次,见识有点单薄、疏浅。不过,由于两游都很奢贪——眼和脑俱发挥了潜能,对西湖那特有的景致媚魅、诱人的天赋文蕴,连同她所“贮藏”的名诗名句,一股脑儿地尽情掳掠,惬惬然兼收并蓄而归。尤其是多年前的首游,因那时世风尚不算浮躁,西湖的古典美,还比较幽朴粹真,使游人能从容规范地投放身心,观其心所仪,得其所应得。行止虽舒缓,心花却怒放。先入为主的美好印象,因刻意之得而萦忆铭心。
时值盛夏,近20人的教育团队,于近西湖的旅社中落脚。近湖楼台先得韵,身未临境已多情。凭窗观湖,可作正式游之序幕。晨起向西湖方向望去,抢入眼帘的是湖外之远景:安静的城郊村落上空,轻移着一缕缕烟云,山岚缥缈,绿染了一切。蒙胧得让人总觉得那山林深处,秘藏着湖仙和诗魂。回眸西湖上,只见一碧连天的湖水,在烟霭中展现出梦幻一般的晨韵。西湖似醒非醒,天光云影已穿水而入,透明了湖床上淡拢的轻纱。恬静平和的西湖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日子。随即,游人由零星而络绎,由西湖主演的“天堂”剧之序幕徐徐拉开。
“游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雾湖,雾湖不如雪湖”。秀秀然之玲珑语,我努力地体味着导游小姐这番驾轻就熟的诱导,力求把目光更大范围地抛撒。只见,天与水相连,水与山相拥;长堤一痕,长亭几点,绿树守望,游船穿梭。游客逐梦中情人,西湖总是含情脉脉。苏轼说:“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施是何模样?古人描述得不够清晰,那“沉鱼”之美和“捧心”之媚,只能是囫囵美。我却看出了西湖酷似林黛玉:那白堤苏堤,即是她那“似蹙非蹙的笼烟眉”;那湖底徘徊的天光云影,分明是她那“似喜非喜的含情目”;那微风吹拂的岸柳,就是她那“弱柳扶风”的体态;那花港临水众花之一花特艳,就是她那“娇花照水”的身影。游人各纵观眸,各动情思,各翩联想,古今游湖人各自美在心里。我努力地把握着目光和神思,留一半清醒留一半浑,留一半虚幻留一半真。醺醺然,恍若云际泛舟,天堂寻梦。
波浪中的印月之三潭,既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隐身匿迹,对月的千古守望忠贞不移。三个葫芦般的潭儿,当是南宋临安城《宋人评话》之老艺人,在向游人介绍古今皆然的“天堂”美和千古诗赞的西湖景观。岸边几株伸躯探向湖面的老树,用坚挺的枝干昭示永不雕谢的青春,为游人增添几分朝气。身旁一叟曰:“西湖永远青春,我还敢老吗!”转而同去“三潭印月”处观亭拍照。我被亭柱上那“明月自来去,空潭无古今”的楹联吸引住。简约的联语朗呈于空灵的意境中,给人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逍遥感。转脸,见到同来的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他乃书法高手。向他求教而听其品评联语书法曰:“恣意纵横,故作歪斜,是放纵而不染的祥心。”老师既专业又隐约禅意的品评,学生不便多问,且作半懂一得。
悠忽间,雨毛毛然起来。复登舟漂移在雨雾中,缓缓然若偷渡陈仓。一会,半藏半露的阳光,穿云破雾,湖面转明朗。游船猛然撒欢,驭手故使惊险动作,船猛烈摇晃颠簸起来,迫使船上我等频更身姿,频换表情,目中的景物也变了形状——断桥幻化成龙首,白堤变成了龙身;湖摇水底天,三潭若三个老人在踩水逞泳技,岸上游人似在荡秋千。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亦各异。人生旅途也常有摇摇晃晃、颠颠簸簸,只有从容淡定地正视,才能安祥心态,平静人生。“水光潋滟晴方好”,襟怀宽广梦亦甜。至此不禁由生一憾,因时不当季,未能一睹宋代诗人林和靖的“梅妻”(梅花)之芳容。但思绪随即穿越时空,享受他那“疏影横斜池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之意境美。思古感今之幽情,缚我怔怔地立于婆娑的柳荫下动了遐思,不知不觉间已掉了队。转而想,此非掉队,而是自己已融进了西湖。
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邮编:239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