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年味】----- 我的鄂西北之旅
正德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一定要和我的家人,和我家人的亲人,和我亲人的亲人,好好的,好好的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长山到鄂西北的一个小镇仙人渡,有八百多公里的路程,那里是我妻子的老家。其实这八百公里路程也算不得那么遥远,而就是这八百公里的路程,我和我的妻子竟然要走上二十二年,如今,我们的两个女儿也已长大成人。虽然这些年岳父母也来长山间断小住过几次,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去正式拜见他们,我没有太多喜悦的心情,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歉疚,也是对我的妻子和女儿的歉疚。
腊月二十八下午三点十六分,我们从滁州出发,从全椒高速入口上沪陕高速。沿途车辆很多,直至到了河南境内,车辆才略少了些,而这时候天也黑了,雨也开始飘落了。好在途中有许多的服务区,可以简餐也可以住宿,俺也许是想尽快赶到目的地吧,只在车里睡了几个小时后就继续赶路了。
次日早晨七点,俺从信阳西的服务区刚上到高速上不久,后边的一辆奥迪就和俺亲密接触了一下。好在各自损失不大,对方报警,警察判定对方全责,赔偿些钱给俺后各自上路。临行,俺真心的向对方说了声:“谢谢你!”一路向西过了南阳改G55西下襄阳,再沿着G70向西北行半小时左右,我们于下午四点十分,到达仙人渡镇。
仙人渡镇是汉江河边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现今拥有4--5万人口小镇,小镇西临汉水,旁通巴蜀,屏蔽襄樊。当年伍子胥被追兵追到水边,得仙人渡江而后成大业,仙人渡自此有名。自古有“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之美誉,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而今日的繁华,却是当年无法相比的了。在北沟村,有一座复古的牌坊,透过牌坊,可以看到热闹的街巷。鄂西北的小镇似乎和咱这边差不了多少,烤山芋的炉子里也可以烤玉米和黄梨;卖服装的摊子上还卖着上世纪的中山装。在临街的一个摊子上,有个叫贾逸轩的孩子在帮着家人看摊子,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今年只有六岁。贾逸轩的爷爷是个退休的老师,看到俺给贾逸轩拍照,走过来向俺夸他孙子怎样的乖巧,俺说俺信呢。后来他一定要俺把他孙子的照片发给他。见俺也给他拍照,就说:“那你就给俺拍个笑着的吧.....”。在熙攘的街心,有和贾逸轩差不多年纪的一个小女孩带着弟弟也在街上卖气球讨生计,脸上浑然没有孩子那种节日的欢喜笑容,道是显得心里很沉重,看着这一幕,俺似乎没了过年的兴致,俺的眼睛湿润了,直想哭出声来。
街角修鞋的摊子显得很冷清,但大年三十还来摆摊修鞋子,说明平时生意还是不错的。今天能来,只为坚守,而他坚守的,又岂止是个修鞋的小摊子...... 写对联的老人也在坚守着,他说:印刷的对联没啥子喜庆,没年味,仙人渡人过年都爱上街上来写对联..... 过年排队买车票,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吃个早餐下碗面条也要排个长长的队伍,你一定会觉得稀奇。但是在这里,早晨吃面条却是要经常排队的。说实话,这里的面条的味道真的不如来安的手擀面好,所不同的是这里吃面条的时候会给你一碗黄酒,小碗三角,大腕五角,边吃面条边喝黄酒----你试过么........ 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使用的生活用品也不同,街上的火盆、火炉、火提篮,就是和俺这边的不一样。 街头巷尾有许多老房子,老房子里有的还住着老人,老房子的墙上还有些斑驳的记忆,老房子里还有许多的温情....... 过年了,老人们在各家的门上都贴上副对联,说是等孩子回来看着喜庆。。。。。。 街巷里的房子反差很大,显示着穷和富的层次。而过年却是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大家都会点上一挂鞭炮,快乐一家人的心情。鞭炮燃尽,人去巷空,弥漫的消烟遮不住眼前的破屋和远处的高楼。 我们去了汉江河边,那里有我妻子童年太多的梦想和回忆。妻子走出了汉江河,而汉江河里的砂石眼看也不能再在汉江河里安眠,大量的采砂石的机船正虎视眈眈的停泊在江汉河边,河里的沙石也被一堆堆的堆起待售........ 我的女儿和她的舅舅一家人在汉江河边流连忘返......我那已经懂事的女儿,在这里,你还能寻得见你母亲当年的足迹吗.......
孩子舅舅家的小女孩叫黄羽娜,当得知他的爸爸在无锡得病住院的时候,电话里给她妈妈说:“妈妈,你和爸爸一定得回来过年啊,我不要新衣服了,也不要压岁钱.......”
于是,我明白,年味,就是乡情和亲情的味道。离开了乡情和亲情,再奢华的年也是无味的。
我发誓,不管我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一定要和我的家人,和我家人的亲人,和我亲人的亲人,好好的,好好的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