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多了,还在家中忙碌,忙碌什么?做家务啊。一大早的,家中人就走光了,走的最早的是一位小朋友,她搭她同学爸爸的顺风小车到学校去上学;走的稍迟些的是小朋友的女家长,她算是咱家文化层次最高的人;紧接着就是在咱家中说一不二的生活主持人,一位年过花甲手脚还算利索的老太婆,她出门去买菜的时间大约是9点还不到。 餐桌上躺着一本银行的存折,这是家中老太婆临走时留下来的。那个时候,我刚刚起来,正在洗漱池前刷牙,好象听到她叫我到银行去取钱。她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响,但是在“丝丝丝”的刷牙声中,具体叫取多少钱倒是没听清,老太婆交待完后就出了门。洗脸时才想起来没听清叫取多少钱,尽管那底气十足的声音还在家中回响,但是这位外强中干的花甲老太太已经不在家了。 吃早饭时顺便看一下存折,这是一本很新的蓝色的存折,知道这是我的工资存折。还记得上次到银行取钱时,在柜台窗口将一本很旧的存折递进去,后来递出来的就是这本新存折。面对我狐疑的目光,面容姣好长发盘绕身穿女式正装的柜员小姐浅浅的一笑:“老本子用完了,换本新的。”原来如此,也对小姐报以一笑,说声:“哦,谢谢了。” 早饭是一碗稀饭,另外还有一只烧卖,吃完了,在洗碗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上次到银行取钱也是我,好象取出不少呢。怎么?时间不长,竟然用光了?心里不禁在嘀咕:这国庆前在银行取出的5000元钱,竟然被咱家中惜土如金的老太婆用光了。就长期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一般规律来说,家中的钱不用光,她是不会叫我到银行去取钱的。 这个时代怎么了,当真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一个多月花掉了5000 元,这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花钱如流水了。不对呀,就周边大多数人而言,好象大家并不是太富裕的样子。尽管城市里高档商场开的越来越多了,出入灯红酒绿场所的达官贵人们虽然少了,但马路上开小车的人好象更多了,在宾馆饭店挥金如土的人更是更多了。尽管有种种这样的光怪陆离,但是普通群众的收入并不高,他们对生活的负重能力脆弱的很呢。要不然也不会有社会大众对政府部门两种工资政策的责怪,更不会有一群群穿着简单的老头老太在朝天宫或市政府门口议论或溜达了。
说的太多了,离题太远了,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在银行又取出了5000元。钱取出后,又到银行隔壁的家乐福去看看灯具,因为打算要买只台灯的。看完台灯又转到图书柜台,这里对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为我这辈子就是和书打交到的。不过到了图书柜台不一会又离开了,因为那本标价7折大字本的《三国演义》没找到。
出了家乐福拿出手机看一下时间,哟,12点了。找到自行车骑上去扭头就向右拐,我要到很熟悉的李荣兴饭馆去吃碗牛杂面,那家店在南湖地区是有些名气的。别的不说,光是从那个门面里流淌出来特有的牛羊膻气,就足以说明这是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面吃过了,嘴擦过了,手机也响了。看一下,原来是老太婆打来的,也不问问我吃饭了没有,开口就问钱取到没有。等到回答说取了5000元,电话那头传来一句高亢的声音:“死老头神经啊,取那么多钱干什么!”
得!完了,她成愤怒的小鸟了,我变成落水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