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论”悖谬之史例 周元桂 后人对先人的顺从与叛逆,无论从观念还是行为上,总要超越抽象的德与眼前的(大)利,以及时代前进的外动力而发生传承变异,且史例很多。上世纪“文革”期间的“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曾甚嚣尘上。对此论,由于自己当时年青,虽觉其有唯心之谬,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如今,一切清晰了,不妨以史为例小议一下。 南宋的秦桧因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合宋高宗冤杀了岳飞,乃后世共知的千古罪人,这在杭州的岳墓前已表达得痛快淋漓。然而,秦桧的后人中却多有文忠武烈者: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以10万大军攻宋,破竹式连夺几城后,直逼宋之战略要地蕲州。宋廷有大臣提议秦钜(秦桧曾孙)文武兼备,可担当守蕲州大任,另有朝臣反对说:“钜乃恶贯天下之秦桧的后人,用他必然误国。”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宋高宗倾向前者,令秦钜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秦钜不负众望,出色地做好防御工事和士兵操练,与压顶之势的金兵激烈鏖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金兵攻破了州城。金兵涌入时,秦钜已身负重伤,但他不顾部下劝阻又冲入阵中拼杀。大势已去后,秦钜率一家七口,毅然投入熊熊烈火中,为国捐躯。这一民族败类的子孙,成为可歌可泣的民族雄。此例乃祖贼奸孙伟烈,与“血统论”大相悖逆。 清乾隆年间的翰林院修撰秦涧泉,乃秦桧后人。因其才思敏捷,常侍从乾隆帝左右。一日,乾隆偶问:“你果真是秦桧后裔吗?”泉没有直接回答,却巧妙地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意即,有宋高宗那样的昏君,就有秦桧那样的奸臣,乾隆闻之颔首微笑。有一年春天,秦涧泉陪同老师——大诗人袁枚游览杭州的岳飞墓园,至岳墓前时,袁枚笑指秦桧铁像说:“你的祖宗跪在这儿,不知有何感触?能以一副楹联以表汝心否?”泉命随从取来笔砚,在墓前的石案上写下一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联不仅语工意诚,而且表达了秦涧泉的堂正是非观。若用“文革”时的时髦话说,秦涧泉能与乃祖秦桧“划清界线”,政治觉悟高也!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与秦桧血缘更近的哥哥秦梓,乃刚直不阿,力主抗金之爱国人士。他十分怨愤秦桧的卖国害岳行径,并从不与秦桧来往。岳飞父子被冤杀后,秦梓愤怒得捶胸顿足地吼斥,且仰天痛哭。他后来辞掉官职投奔洛阳好友,靠教书过日子。秦梓谆谆告诫儿孙,读书要明理,做人要正派,不能像秦桧那样祸国殃民。无独有偶,大汉奸汪精卫的哥哥汪兆镛,同样痛恨其弟的卖国行为。他多次公开地说:“精卫心术不端,他日不仅贻羞吾汪氏,且将成为国家罪人。”他每见汪精卫就斥责之,后来干脆与其断绝往来。日寇攻占广州后,想让汪兆镛任维持会长,他得息便连夜迁居澳门,并宣称:“吾宁死也不为虎作伥!”再如,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强烈反对乃父称帝等,史例不一而足。 上述“血”而不统之凿凿数例,足以史证“血统论”之荒谬。然而,昔日的“血统烙印”之亲缘株连,却曾为“重要敌情”。如今思之,可悲可笑得不值一提!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三中 电 话:13093321368 邮 编:239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