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报刊发表] “木头人” 留给滁州的“革命遗产”——一则网络热帖引发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1-25 15: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与全国各大网站竞相暴晒腐败贪官杨达才的名表、雷正富的裸照、刘志军的房产、上海四法官集体招嫖的同时,滁州在线《西涧论坛》发布的一则已故老干部吉诏宏“革命遗产”的网帖,被网友们热捧迅速蹿红。短短几天,点击量破万,跟帖数达到了300条以上。这股洋溢着正能量的热风,既折射出众网友对革命传统与革命人的一种渴盼与追思,又与眼下中共正在进行的的让广大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一致。记者循着线索深挖下去,于是便有了这期《封面人物》。

“木头人” 留给滁州的“革命遗产”
                                                                        ——一则网络热帖引发的报道

                                                                                        宋晓华

       吉诏宏的家在农科巷10号院一处始建于80年代的旧楼里,去年12月8日,88岁高龄的吉老去世后,他的家人把他“积攒”一生被网友们称之为“革命遗产”的物品整理好陈列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卧室里:一箱跨越两个世纪的工作笔记、一个跟随老人将近50年的破旧公文包及里面珍藏的两张50年代初期曾希圣颁发给他的县长委任状、一堆包括项南、赖少其、穆青等在内的名人、友人赠予他的题诗作画、一本80岁时撰写的《自传》和一摞篇篇充满爱民之心、强国之志的手写文稿……研读这些几近浓缩老人一生的“遗物”,记者顿然有了一种天地间“隔空”采访的强烈震撼。

副总理钦点的“右派”

       1923年2月,吉诏宏出身于江苏滨海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幼年时特别聪明,众乡亲便共同出资供他读了6年私塾。1942年7月投身抗日并加入共产党,与日军面对面拼过刺刀,也护送过著名教育家邹韬奋从苏北转移去上海。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吉诏宏骨子对“乡里乡亲”有更深的情意,以至于曾因关注民生讲了真话,被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钦点打成了右派。

       那是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大跃进疯狂年代,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河南、安徽、江苏考察,当时的炳辉县(即天长市)第二书记吉诏宏被安排向副总理汇报农业生产,因组织上早已摸到之前各地给首长的汇报数据,便有地委领导连续6次电话给吉诏宏“丟底”,并称汇报一定要让首长高兴。

       此时的吉诏宏已一连几天睡不着觉:三个月前乡下闹起的严重饥荒,已让农民陷入数粒而食的困境,如果再虚报天方夜谭的产量,让上级失去了解实情、采取措施的良机,恐怕就会酿成因无粒所食而饿死人的惨剧。权衡再三,吉诏宏决定对副总理讲真话,当谭震林闻听炳辉县的小麦、水稻亩产仅有100多斤和300斤的时候极为纳闷:我已跑了十几个县,怎么就你们以罗大胖子命名的炳辉县如此小气,产量比人家低十倍呢?后来在省委扩大会上,谭震林说,那个炳辉县的县委书记看来像个观潮派,是白棋,白棋就要拔掉嘛!于是当天晚上,县里就收到省委发来的电报,吉诏宏被打成右派并发配冶山铁矿劳动改造。

       1961年6月,毛主席意识到“放卫星”的危害并要求给被错误处理的人平反,谭震林第一时间通报安徽省委:那年我跑了几十个县,大家都对我说了假话,只有一个说真话的还被当“白棋”拔掉,我要向他道歉!于是吉诏宏成为安徽省26000名右派中的平反“第一人”。

       对于那场差点让他骨肉分离的政治灾难,吉诏宏的态度很豁达,他在《自传》里深情写道:“党组织是我的母亲,母亲打儿子即便错了,儿子也不能记母亲的帐……组织上能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最大的仁义道德。”一个革命老人的气度与风范跃然纸上。

                                                                        “大包干”背后的英雄

       吉诏宏是风阳“大包干”期间的时任县长,尽管在歌颂“大包干”的影片《春晓》中,县长被塑造成了反面人物,但吉诏宏留下的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他是“大包干”破冰第一人》,这篇刊登在2013年8月31日《合肥晚报》上的整版文章,很多信息都来源于吉诏宏留下的“革命遗产”。

       1978年2月,在地区商业局长、水利局长位子上干了17年之久的吉诏宏被调往凤阳县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一踏进这个以花鼓讨饭闻名全国的贫困县,吉诏宏便开始了走村串户调研,当他发现暗地里偷偷搞“责任田”的马湖公社前倪生产队不仅无人讨饭还年年上交国家征购粮时,便立即向地委书记王郁昭请示:能否允许一试?搞责任田总比要饭好!得到首肯后,马湖公社短短几天就有46个生产队搞起了责任田。接着吉诏宏到梨园公社检查春耕生产,听公社书记说小岗村有个暴发户要被“割尾巴”接受批判,吉诏宏立即带区社领导前去走访,发现小岗村18户人家除了那个“暴发户”全都外出讨饭,而这个“暴发户”是因为小量地、果树、养殖都经营得很好。于是吉诏宏对随行的干部说:这一户不能批判,要号召其它户向他学习,大家都不出去讨饭,岂不是好事?

       同年9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凤阳检查工作,吉诏宏专题汇报了马湖公社搞责任田的事,万里问他作为“县令”对这事的看法,他说:搞责任田能增产总比外出讨饭强。万里当时没有表态,提出去吉诏宏的家看看,一碗面条下肚后,万里说了一句话:只要粮食能增产,什么办法都可以试。

        在此之后,小岗村18个红手印让“包产到户”来的更加彻底,并引领这一改革在凤阳县的更大范围推行。可是到了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张浩反对“包产到户”的来信,并配发了编者按,这给兴高采烈的凤阳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吉诏宏立即给王郁昭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万里正好在滁州,安排明天去凤阳。第二天,万里刚下汽车,就对等在那的吉诏宏等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态度:正当轰轰烈烈生产时,“大包干”绝对不能动摇。到了招待所,万里又给北京方面打了电话,就《人民日报》发表的来信谈了自己看法。当天下午,这个消息便传达到区、社书记,全县上下备受鼓舞。

       随着时间推移,凤阳“大包干”开始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而此时,吉诏宏正被安排在省委党校学习。从他留下的大量文稿中可以看出,作为“大包干”的有功之臣被“边缘化”他并不在意,但对媒体的宣传尺度却很有想法:“大包干”业绩要宣传,但不能说搞了“大包干”凤阳就没人外出要饭,他甚至“振振有辞”地拿他在南京看到的“街景”出来“说事”。很快他被调离了凤阳,到地区科委任了一个副主任闲职。临行前他还不忘在那份著名的《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上留下自己的“墨宝”:这个队是我叫他们包产到户的,什么时候出问题均由(我)负责。

       值得庆幸的是,安徽著名作家江流在1980年第五期《安徽文学》上发表的《春回皖东》文章里,留下了吉诏宏在“大包干”中的重要作用的“印迹”。文章说:《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里曾写道“小岗的事很快被公社发现了,公社觉得这个队太‘难缠’,有点‘人心不足’。这件事不久也被在农村工作了几十年,饱尝过酸甜苦辣的县委负责人知道了。他深知党的‘规矩’,更同情群众的苦衷,于是就告诉公社的同志:‘算了吧,就让他们那样干吧!’”“这个文中提到的负责同志,后来我们听陈庭元介绍,就是他的助手吉诏宏同志。

                                                                        “木头人”木讷却有情

       “木头人”是地委某个领导给吉诏宏的绰号,后来却变成群众口中的昵称,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吉诏宏心中无我、百姓惟大的感人故事,尽管它的来源让人添堵。

       那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谭震林副总理到炳辉县视察之前,吉诏宏发现很多村子里农民因饥饿导致水肿,便向地委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粮,被狠尅了一顿无果后,只好向省委和地委一把手发电报求助,后来省、地派人了解情况后,及时解决了粮食供应,杜绝了饿死人的事件发生。事后地委第一书记私下叮嘱吉诏宏:眼下是反右时期不要乱发电报呀,有事个别跟我说就行。三个月后,谭震林来访,那个地委负责人事前打6遍电话要求吉诏宏将产量往高处说,但吉诏宏惦记着让中央了解实情、采取措施救群众出苦难,便如实汇报了产量情况,气得那名负责人拍桌子曝粗口:你是个木头人啊?

       诚如那份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大包干”《调查报告》所言,作为一名县长,吉诏宏深知党的“规矩”,更同情群众的苦衷,可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他的天平总倒向群众这边。1978年是大旱之年,也是吉诏宏去凤阳任县长的第一年,秋后议灾情时,他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向上级要八千万斤救济粮和六百八十万元救济款,但会上有人反对,当中央民政部长陈子华到凤阳核实灾情时,吉诏宏用《汉书》上一段话做了汇报开场白:“做官之道,权威加恩泽,即施恩惠于民要厚,收民赋要轻、调民力要平、抓人杀人要少,则天下定矣”……后来凤阳百姓如数得到了中央民政部的救助。

       木头人的“木讷”不仅表现在为官时常常违拗上级的旨意为百姓争利上,而且在离休后也常常“倚老卖老”地跑去给新上任的市长“洗脑”,曾经有位市长跟吉诏宏的女儿说:吉老给我上政治课了,讲得很好!再后来,这位市长的后任即位,吉诏宏干脆写了一个《公仆铭》并装裱好准备让市长挂在办公室里:位不在高廉政则灵、才不在钱服务于民、斯是公仆万民皆钦。脚步跑基层、世情入脑深;谈笑有群众、办事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安徽杨效椿,智叟云公仆精神。
但这幅《公仆铭》最终被女儿拦下没有送出,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名人友人为他题写的书画堆里,向人们展示着吉诏宏老人一生的追求与不平凡的故事……

                        (原载2013年9月13日《新滁州报》纪实专版)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31

组织活动:3

签到天数: 8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11-25 16: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25 17: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吉老曾居住在市委南大院,与我家相距不远。至今我还记得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11-25 17: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才知道,原来事出有此因。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1-25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啊,吉老!你才是咱中国的脊梁啊!!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11-26 1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之后出现了彩虹……人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