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3月11日上午,笔者走进来安的田间地头,分享农户和绿化企业的生态致富经,感受当地民资造林焕发的蓬勃生机。
穿过造型别致的清真寺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农民别墅,记者驱车来到施官镇贾龙回族村生态基地。抬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成片的各色林木在春风中摇曳,把田野扮成了美丽的公园。路边红叶石楠苗木田里,隐现着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总江文林的身影,他正安排农户将田里套种的海棠移栽。
刚见面,江文林便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这田里圆柱形红叶石楠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在各地市场都受欢迎。”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理念,江文林引进了北美海棠、大红袍紫薇、栾树等新品种,并对红叶石楠等老品种外观造型进行提升改造,基地苗木逆市上扬、供不应求,他在一期栽种1600亩的基础上,又扩种了1100亩。
“绿泉生态是施官镇2013年招引的,企业进来以后,不仅通过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富裕了农民,所在的贾龙村也成了春有海棠、夏有紫薇、秋有栾树、冬有腊梅的‘大花园’。”县农委在施官镇挂职的干部余宗江介绍说。
在舜山镇来复路绿色长廊西侧,红花绿树一眼望不到边。记者走进百思德苗木花卉产业园,宛若置身林海、花海。远处,农民三五成群地忙着植树;眼前,十来个农民正在修砌水泥沟渠。“我们所在区域是苗木花卉科技展示园,这里新栽植了美国红枫、美人梅、晚樱等近40个品种,现在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在现场,笔者碰到县项目帮办人徐继全。他说,总投资8.5亿元的百思德项目规划建设产业化种植园、名贵植物园和百万葵园等6个子园,今年启动辐射全国的苗木花卉交易大市场建设,建成后,将形成集栽培、交易、示范于一体的产业园。
“除了绿泉、百思德,全县还有21家民营林木、苗木企业,带动发展了百亩以上大户210个,先后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万多亩,占到65%。”县林业局林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延忠说,民间资本的注入,美化了环境、活跃了生态经济,几年来,全县苗木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业方兴未艾。
舜山镇党委书记夏永生接过话茬,“舜山镇林桥村苗木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现已发展到4万多亩,一年四季有200多种苗木向全国各地运送。通过像百思德这样的龙头企业公司化的管理和运营,引领苗木产业提档升级。并借助他们建设的交易大市场,举办的苗木花卉博览会,搭建起更大的林苗购销平台,让舜山苗木真正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舜山镇已树起了“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金字招牌,林桥生态园、四万亩林海、尊胜禅院等景点年接待游客已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760万元;今年舜山镇紧跟苗木向着彩叶、盆景转型步伐,打出彩色旅游名片,并通过举办第四届山地自行车骑游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客商投资,更多游客观光,让绿水青山释放出更多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