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清明雨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11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4-4 15: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雨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每至清明节,杜牧那首千古流传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便会一次次地在我耳边响起。
      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有雨?为什么清明时节的雨又总是那么的缠绵凄冷?为什么这凄冷的雨又总是那样要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给这个伤感的节日增加几分寒意?给亡故者的家人带来无尽的哀思与伤痛?
      父亲在世时,也曾多次给我讲解过杜牧的这首《清明》诗,那时我欣赏的是这首诗的意境,尤其是诗的后两句:乍暖还寒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刚刚复苏,小雨霏霏,农人已在田间劳作,一派“乡村四月闲人少”的景致。河滩地上绿芽初露,一个牧童横卧牛背,短笛无调信口而吹。一介书生,踽踽独行,慢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是去求学?是去会友?抑或是去郊游踏青?并向牧童打听着酒家的所在。这应该是一个浪漫并赋有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式场景,其实那时我对这首诗并不真正理解。
      父亲走后,我再读这首诗,不知为什么,情感的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诗的前两句,这时的我又读出了另一种滋味,感觉到了另一种意境,那就是阴阳两界的隔望,雨与泪的呼应,思念与痛苦的碰撞,怎能不让人“欲断魂”呢?!在这个寒冷潮湿多雨的节日,去祭奠自己的至亲亲人,立在墓前,在凄风冷雨中我和父亲对视、凝望,我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父亲说,清冷的大理石墓碑无语,一如父亲生前处世的坚毅个性。但天幕上父亲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可见,天堂里父亲那抑扬顿挫的吟诗声和震耳发馈的教诲声依然震荡在我的耳边。
      父亲的一生很平淡,他由当初的一个懵懂青年,背着一只奶奶用家乡土布做的布包,踏入白湖这片土地后,便以白湖为家,五十五年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没有离开劳改农场。像绝大多数老白湖人一样,一路走来,风雨相随,苦累相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白湖这片土地,奉献给了党的监狱事业,也将自己的知识和处世哲理传给了他的后世儿孙。
      父亲的一生没有进过学堂,那是家贫无力为之。父亲的知识是祖父心传口教,手把手一横一竖教的。据说祖父的知识也是他的上辈用同样方法传授的,我的祖上是耕读世家,知识(仅限于国学)全靠父传子,子传孙,父传子承。父亲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们家这房的知识到父亲这一辈都不是从学堂里所学得来的,而是靠一代代口授心传延续下来的。父亲从祖父那理继承下了一肚子古典文学知识和一手正宗规范的毛笔字,我信,因为父亲在讲《四书》、《五经》时可以不用看书而大段大段的背诵出来,父亲年轻时使用过的笔记本,全是蝇头小楷。我们家从来没买过春联,我小的时候是父亲年年写,长大后是我写。每每讲到古典文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小姊妹都瞪着好奇的双眼听父亲讲解,而当我们小姊妹们在一起研究几何代数时,父亲在一旁只有绷着盲然的眼了。所以父亲的履历表中学历一栏内,永远是他参照自选的“高中”。
      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也不曾有什么豪言壮语。当他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青,还在家乡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创食为饥肠时,家乡土地的贫瘠,爷爷奶奶身体的羸弱,众乡邻们被病痛的困扰,促使他产生了要当一名乡村郎中,悬壶济世,解村民病痛于水火之中的念头。爷爷没有阻拦他这唯一孩子的想法,于是父亲便去了离家百里之遥投师他人门下学医。旧社会学徒工的生活是清苦的,起早摸黑,吃剩饭喝凉水,打地铺睡过道,几乎包揽了师傅家的所有杂事,还得陪着小心侍候好师娘,哪怕是师傅家刚会说话走路的少男少女。父亲说师傅家只要是喘气的都不能慢待,否则轻之一顿训斥,重则卷铺盖走人,委曲挨打那是家常便饭。父亲也曾不止一次偷偷流过泪,爷爷说:忍忍吧,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父亲记住了爷爷的这句话,凭着聪明和灵秀,没有上过一天学,跟本不懂得什么是化学的父亲学得医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爷爷奶奶身旁。正当父亲准备在村里坐堂行医时,共产党解放了旧中国,也解放了他的家乡。随后父亲就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家乡,跟着共产党的部队一路辗转,从普济圩到白湖农场。
      父亲对我们小姊妹们非常痛爱,说我们能投胎到他这个穷家来,这就是一种缘份,所以对我们小姊妹四人个个他都喜爱,而且痛爱有加,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宝。但父亲对我们的管教也极严,从小就要求我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许说假话,不准贪恋别人的东西。到我们上学的时候,父亲能讲很多很多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给我们听,什么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等。记得当我们在学习上稍有懒惰时,父亲就吟诵一首古诗来激励我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后悔读书迟”。当我们每取得一点进步时,父亲就会吟诵起另一首古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来激励我们,并常以微笑算是对我们的奖赏。而当我们犯错误时,尤其是犯了不听话,不该犯的错误时,父亲的惩罚也是严历的,记得上小学二年级,一次家庭作业也挺简单,父亲让我把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认真练习一下,晚上回来让我默写给他看,结果一下午我都耗在了玩上,等到看到父亲下班回来时,我已无路可退,自然是默写不出来,这时父亲尚宽容,改默写为听写,无奈我也是三字只能写出一个字,于是父亲大怒,一棍子打过来,木棍立刻折为两节,好在床头架子替我先挡了一下,就那样手臂也立时起了一道红印。母亲赶紧将父亲手中的木棍抢了下来,父亲丢下一句话:“明天早上默写给我看,一笔一划认真写,不准错。”便值夜班去了。我在母亲的唠叨声和窗外小伙伴们的玩耍声中,把那十六个字不知道写了多少遍,第二天才过的关。现在想来自己的字之所以写的能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我想父亲是把我的基础从小就给打扎实了。还有一件事是我记忆犹新,那就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让我给舅舅写一封家书,我没写过信,也没留意过父亲的书信往来,怎么写呢?我趴在小方凳上搜肠刮肚地想,抠到中午头总算凑出一张纸来,当我诚惶诚恐地将写好的信呈送给父亲时,父亲先是哈哈一笑“你跟你舅舅称兄道弟起来了!”,这时我才想起给舅舅写信时,脑子里老想着表哥,以致于信尾落款处写上了“弟××”,接着父亲又紧锁眉头,招招手,让我到他跟前,告诉我给舅舅写信下面落款应是“外甥××”,给姑姑写信下面落款应是“侄儿××”等。由此我也更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是姑老表,什么是舅老表,什么是堂兄弟,什么是连襟,什么是妯娌。没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那么复杂,从而更加敬服中国文化内函的精深博大。
      在我们年少正吸取知识营养的年代,文革开始了,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观点论调正猖行于华夏大地。这时父亲常说,儒家的思想虽然有它一定的糟粕存在,但自古读书明理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提法虽然狭隘了点,其实那只不过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倡导国民接受教育,试想一个民族不学知识,没有文化,这个民族还能生存吗?所以不管外面再乱再闹,父亲仍然要求我们循规蹈矩地读书写字。父亲常喃喃于口的一句话是:“他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一经”。这也许就是不富裕的父亲努力想要留给我的一笔财富吧。
      父亲晚年被疾病困扰,四次住院,大约是第三次住院回来后,他将四个孙子喊到床前,给每人写了一首诗,并将诗的平仄韵律标注在诗的下面。父亲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现在很少有人去学它了,将来也许就没有人去讲解给你们听了!似乎很无奈,也很伤感。如今那首诗静静地压在他孙子学习的桌子台板下,睹物思人,时时激励着他的子孙们。
      听父亲说,爷爷当年满腹经纶且打得一手好珠算,可以不看算盘盲打,只听见算珠间清脆的碰撞声和看见手指间上下翻飞的灵动。并且可以将毛笔笔尖朝上,笔杆夹在指间拔打算珠子,算完后大拇指向上一挺,笔尖即向下,一行隽秀的小楷便跃然纸上,加、减、乘、除,无论数子有多大,从无差错。爷爷走后,父亲叹息没能完全继承下来,在父亲的叹息声中,我知道父亲是在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知识的一点一点消失而叹息。父亲走了,父亲的满腹知识和一手正楷书法,我也未能全部继承下来,我感到很痛心,工作就真的那么忙吗?就真的挤不出一点点时间吗?为什么就不能在父亲退休后,尤其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多陪陪他,陪他多聊聊天,听他多讲讲古典文学,讲讲中国的历史,多聆听他一些教诲呢?以致于现在要终身服用“后悔药”!
      父亲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现实加理想主义的,一生仰慕平和,他所向往的是那种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你争我夺、可以夜不闭户、到处路不失遗、学者有其用、耕者有其田,人人自食其力的恬淡日子,这从父亲闲时经常吟诵的诗中可见一斑,“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瞧,多么忙碌而又充实的农家生活啊!又如“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大自然是那么的美,野花遍地,在嫩芽初绽的桑林小道上,欢声笑语地行走着从娘家省亲归来的俊俏小媳妇。多美呀!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向往这样的意境,父亲时常想把自己融入到这种生活中去,所以他有时一边走,一边就情不自禁地吟唱:“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父亲一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父亲对待名利看得很淡,他认为人要过的充实,在人生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意义。他常讲:一天过去了,晚上睡觉时,当你的头落到枕上之前,你要把一天的时光过滤一遍,是否过得有意义?是否值得?哪怕只是读了一首诗,写了两页大字,或者是将一块拌脚的砖头移到了道边,就值。人不能浑浑噩噩,不能一无所是,那样生存就毫无价值,活着也是一具行尸走肉。
      父亲对待生死的态度也是乐观的,他常讲: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界恒古不变的法则和规律。他反对那种生前寂寞死后奢侈铺张浪费的做法,在讲到身后事时,他曾经吟唱过一首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所以他常说:人死如灯灭。灯一灭就什么也没有了,作为子孙在清明时节来烧两张纸,寄托一下哀思,也就足够了,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倡导的人文美德,美的东西要继承,不必杀猪宰羊银灵纸库地弄上一大堆,那样做既是封建迷信,也污染了环境,劳命伤财,祭品最后好了野鸦。
      父亲于二○○七年八月十日永远走了,他没有过多地在病塌上纠结,也许他不忍心拖累他的子孙。正因为如此,才使我时常愧疚于心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多想他能在病床上再多坚持一些时日,让我为他再多端几次汤药,多尽一点做儿子的孝心,但我又不忍心看着他病痛难受的样子。我只有常常在心底祈祷,人类啊,早一点攻克这些顽疾吧!
      清明,这个未亡人永远伤怀的节日,我知道了你为什么总是“雨纷纷”,那是亲人之间,阴阳两隔,相互无法叙述,永远思念而痛伤的“泪水”!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来山来水 + 4 + 9 赞一个!
周传江 + 4 + 9 正能量!
海棠无香 + 4 + 10 赞一个!
正德 + 8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20  活跃度 + 38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4-4 18: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真意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5-4-5 06: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当点赞!!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11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传江 发表于 2015-4-5 06:48
好文章!当点赞!!

谢谢关注!!!谢谢老师的鼓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11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 发表于 2015-4-4 18:42
情真意切...........

谢谢!!!谢谢老师的鼓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11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分鼓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84 天

连续签到: 17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4-5 1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的流露。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4-5 1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4-5 1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湖布衣 发表于 2015-4-5 07:36
谢谢!!!谢谢老师的鼓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11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6: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山来水 发表于 2015-4-5 10:28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