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3100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3-6-10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6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6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迹简介:张正颂, 31岁,来安县金禾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他从最基层最实际的工作做起,虚心求教,勤奋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快速成长为企业工程的技术骨干。短短5年,他先后牵头组织完成16个亿项目研发投入,建成14套项目装置。他每年加班工作日200多天,一年干了两年的事,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公司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并当选滁州市科协五大代表。
正文:张正颂,现年31岁,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现任安徽金禾实业公司研发中心主任。2008年任研发中心工艺技术员,通过刻苦努力,不断学习,扎实工作,迅速成长为公司工程项目建设中流砥柱,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注重学习 认真细致
刚到金禾公司研发中心,他站在近400亩的金禾化工园区,大脑里和这片土地一样一片空白,虽说读了十几年书,拥有大学本科文凭,但工程项目的很多技术工作都不懂,甚至听不懂,窘迫的现实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
2008年园区要上三聚氰胺项目,有很多的图纸急需制成电子版,不拘言笑的总工姜维强问他会不会CAD制图,他坦白的说不会,姜总丢一本CAD2006教程,叫他三天之内学会操作。三天后,姜总把一摞三聚氰胺的设备图纸交给他,要求半个月必须完成电子版。同事们都为他担忧,接过的活拿不出来,按研发中心的规矩就得卷铺盖走人。他憨憨的说,我一定努力把它完成。当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绘图室,带着耳机在电脑上和时间赛跑,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半个月后,他交出了满意答卷。
项目建设中,第一次接触化工项目建设,他什么也不懂,甚至连基本的化工材料都不知道。他当时具体负责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的制冷工段这一小块,那时他对冰机制冷没有概念,艰巨的任务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上,他悄悄问同事厂里有没有同样的工段,天天跑去看机型,请教操作工人,了解制冷原理和工艺流程,晚上在电脑上查找大量的相关方面资料,通过潜心研究和精确计算,完成了400万大卡制冷站的工艺流程草图,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PID图的规范设计和设备选型,做成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任务重,交叉作业特多,为抢抓时间,他一个人身兼几任,监督过挖机干活,看管过材料库房,这些不属于他的事情却干的十分认真。
艰苦奋斗 意志坚强
在工作中他不畏艰苦,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无论夏天40度的室外高温、冬天零下几度的严寒,他都坚持在现场指挥调度一干就是连天加夜。2009年季戊四醇二期二层楼板浇筑,正赶上天气骤变,下起了鹅毛大雪,施工受阻,工人们准备收工,他跑到楼面上看着大雪已覆盖厚厚一层,急的皱起了眉头,按照要求,本来应该施工到三层楼面,由于前期桩机故障,维修耽误了一周,为了弥补工期,当天必须完成二层楼面施工,否则将影响整个项目工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他决定采用蒸汽吹雪方法继续施工,经领导同意后,他带领员工用橡胶皮管接蒸汽吹除楼面的积雪,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项目按时投产节省了宝贵时间。
无私奉献 兢兢业业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用汗水浇筑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
2009年是张正颂最忙碌的一年,继季戊四醇二期项目建成后,他又转投3000吨AK糖项目,11月又接手负责硫酸项目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工段,全年总共休息5天时间,累计加班工作约200天,一年干两年的事。2010年-2013年又完成了15万吨硝酸项目和5000吨AK糖项目,全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投产运行。在公司快速发展下,研发中心的工作任务一年比一年重,2009-2013年的5年时间里,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点钟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春节才回东至县老家看望父母,正月初二准时返回公司上班。2010年结婚,当时正赶上15万吨硝酸项目建设,他婚假休了3天就上了工地,他说自己负责的项目自己不在场心里不安。2014年张正颂负责公司新上的投资2.4亿的15万吨双氧水项目,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项目于6月28日投产试车,并于当晚产出合格产品,项目建设周期和合格品产出时间均创国内同行业第一,项目安全、高效、优质,张正颂功不可没。
多年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称赞,研发中心5年先后完成项目投入十六个亿,建成十四套项目装置,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并当选滁州市科协五大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