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焦点话题] “下南湖”,来者即安——山东移民在来安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6-3 1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南湖”,这“南湖”,既不是赫赫有名的嘉兴南湖,也不是滁城中心的南湖;它不是地理意义上南边的某个湖,而是指淮河下游、洪泽湖以南这一片区域。

“下南湖”其实是和“闯关东”一样的概念,所谓“苦走南,穷进京,逼死梁山闯关东”。早在民国时期,众多的山东人或为逃荒或为躲避战乱而南迁,来到洪泽湖、骆马湖一带生产、生活,繁衍生息;民间称之为“下南湖”。带着山东“老侉”的吃苦与倔强,这些山东人在荒无人烟的山岭上垦荒种粮,扎根异乡。滁州来安也是当时“下南湖”的一个重要聚集点,现在这里生活有近10万山东移民及其后裔,来安的长山更是有“小山东”之称。

近日,山东移民考察团一行15人来到来安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活动,这也是来安县接待的第一批因移民而来的考察队伍。短短的三天,考察团一行得到了来安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使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感受到了来安人的热情好客,理解了山东人“下南湖”愿意迁徙到来安落户安家的原因。来安,来安,真的是来者即安。

说到来安山东移民,据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正德介绍,现在生活在来安的山东移民及后裔有近10万人,主要在来安东北部的长山、大余郢、杨郢、半塔、龙山等山区,其中长山一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原山东移民及后裔。


1

20余里的长山山顶路,弯弯曲曲,汽车在颠簸中缓行,行驶约一个小时,考察团来到来安县杨郢乡十家排村。村头上的一家农户门前高挂横幅,写着“老家来人啦”的字样,条幅下摆放了两个山东样式的大八仙桌和几条长凳。来安县一些领导已经在此等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几十口人也早早到了条幅下,他们看到老家来人喜出望外,激动地拉着考察团的手,像自己的亲人,围着考察团道说他们的心情和热情。

92岁的付佃奎老人,留着足有20公分长的洁白胡须,看到我们来,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一口原生态的山东话,向考察团叙说着他迁移来安的故事。老人虽已92岁高龄,讲起话来仍是思维清晰,记忆力极强。老人说:俺祖籍是山东苍山县车房乡付家屯村,1957年,逃荒要饭时,投奔亲戚而来,来时5口人,是坐着火车来的,当时的车票是5块。俺还记得,来时,用瓜干在粮所换了几斤粮票。老人还介绍了他16岁时当过兵,是国军,当时想加入国民党因年龄小没有被批准。为了证实当过兵,他还把当兵时所在部队从班长到军长的名字一个不拉地说了一遍。说到没有入上国民党,老人笑了笑说,没进国民党成了一件好事,要是入了,俺后来在村里就当不成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了。

每一位山东移民都有一个迁移来安的故事。88岁的孟庆兰老人,原籍是山东临沂东门,1937年随父亲一起迁到来安。孟庆兰老人介绍说,她父亲是地方上一位知名人士,当时日本人想让她父亲做日伪县长,并发给了一个红袖章。孟庆兰的父亲不愿为日本人做事,也不愿意当汉奸,就连夜全家逃走,徒步走了三个月才到了来安,在长山落了户。她说,当时的长山就是一个乱石岗,土地瘠薄,无人管无人问,但只要有力气,开荒种粮,人还是能生存下来的。

2

正德自己老家是山东临沂费县,爷爷辈是第一代“下南湖”的拓荒者,他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来安人,事业和家人都在来安。可对山东、对临沂,正德依然有着说不完的情愫,这也是他创立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清朝末年,经辛亥革命时期,直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因自然灾害、战乱,从沂蒙山区,也可以说是鲁中南地区的费县、平邑、沂南、蒙阴、郯城、苍山和临沭等地的穷苦黎民百姓,在前后上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了四、五次大的移民活动。他们或独自、或夫妻、或举家、或小团队,用肩挑、推车、讨饭、打工等各种不同的方式,顺着沂河、沭河或山谷、平地等不同的道路途径,一代代、一茬茬下了“南湖”,最后落脚在洪泽湖四周及淮安、宿迁、滁州和蚌埠等地区山岗、洼地、野坡贫瘠之处,利用山东人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岁岁年年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百年间落户来安的移民迁徙,正德总结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民国16年至20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加之旱、涝之灾,闹饥荒,无奈四处逃荒逃难,来到了来安山区的长山。当时的长山几乎是无人区,勤劳、憨厚的山东人凭借双手,在荒芜人烟的乱石岗上开山垦荒种植旱粮作物,维持生活,生存了下来。二是抗战时期,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调转枪口和日伪一起向新四军、八路军开战,兵荒马乱,一些山东人为了逃难也迁徙到了来安。三是在70年代初期,山东山区的一些能工巧匠来来安采石、砌墙,被来安的风景和人文所吸引,对这片肥沃的土地有了感情,就在此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3

谈到山东人对来安的贡献,正德告诉我们,山东移民是山东人的骄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移民组织的大刀会曾多次配合新四军、游击队同敌顽强作战,流血牺牲无数。

山东移民大刀李志川,1918年生于临沂地区,10岁随父母逃荒要饭来到二十里长山。一路乞讨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满目的疮痍激发了他立志习武报效祖国的决心。在长山定居后不久,李志川就参加了二十里长山山东移民组织的武装社团——大刀会,并担任会长。他参加战斗数次,带领会员们先后剿灭了几股盘踞在二十里长山深山里的土匪;并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杀敌,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38年元旦前夕,在一次战斗中,李志川被日军机枪打中腹部,肠子露出,鲜血直流,三天后牺牲,年仅19岁。

与此同时,山东移民还参与了火烧野牛城、张山集战斗,掩护北撤、支前渡江等群众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更多的移民子弟参军上前线,履立战功,原杭州军区司令员杨兴家将军、虹桥机场党组书记李元庆等,就是从长山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勤劳朴实的山东移民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开挖来河,兴修屯仓水库、支持驷马山水利建设,在每一个重点工程和水利工地上都有山东“老侉”的身影,为来安经济社会发展洒下辛勤的汗水。

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山东人打水库给下游人民浇灌,自己开垦山岭薄地耕种,遭遇洪涝的时候,大家捐物、捐粮出劳力,表现了山东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胸怀。

山东移民在来安各行各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好干部。

来安是一片沃土,来安是一块宝地,来安有一个宽厚仁慈的胸怀,来安的土地养育了山东移民及后裔,给他们一个安身生活的地方,才使山东人“下南湖”后有立足之地,发展空间。

考察团一行深情地说:“山东人感谢来安,记住来安,山东与来安的移民文化定会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

4

来安的长山绵延20余里,又称20里长山,考察团去“山东移民村”的路上,正德指着车窗外的一个又一个村子,一一为大家做介绍。他告诉考察团,长山山顶的居住人口约有万余,所有村子住的都是山东人。长山山顶的村庄建筑,是清一色的山东民居房,考察团见了倍感亲切,犹如走进了自己的家乡。

正德介绍说,山东移民虽然迁移来安居住许多年了,有的是几代人,他们也都已经融入和接受了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山东移民大都集体居住,口音、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仍还保持着山东原居住的主要形态。

促成本次考察调研的是现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李存修是山东人,因考察隋唐大运河和洪泽湖而关注到“下南湖”的山东移民。随后,为探讨山东人“下南湖”的来龙去脉,李存修数次到来安实地走访。

李存修还向我们介绍了在长山乡赶集的情况:“这里每十天三个集,时间是一、四、七。集镇被一条通江苏的省际公路分割为两半,路上不时有汽车通过。赶集的都是些山东人,他们一口鲁西南口音,仍然穿着沂蒙山人喜欢穿的衣服,不少车上摆的是沂蒙大煎饼,有的是当地制做的,有的是直接从沂蒙山贩运过来的。有几位山东老汉每人提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十几二十个鸡蛋,这些从家里提来的散养鸡蛋,顾客可以一个个买,也可三个五个买,一口价。这些从家里提来的鸡蛋,看起来很鲜嫩,吃起来那就更不用说了……”
7.jpg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南湖”,这“南湖”,既不是赫赫有名的嘉兴南湖,也不是滁城中心的南湖;它不是地理意义上南边的某个湖,而是指淮河下游、洪泽湖以南这一片区域。

    “下南湖”其实是和“闯关东”一样的概念,所谓“苦走南,穷进京,逼死梁山闯关东”。早在民国时期,众多的山东人或为逃荒或为躲避战乱而南迁,来到洪泽湖、骆马湖一带生产、生活,繁衍生息;民间称之为“下南湖”。带着山东“老侉”的吃苦与倔强,这些山东人在荒无人烟的山岭上垦荒种粮,扎根异乡。滁州来安也是当时“下南湖”的一个重要聚集点,现在这里生活有近10万山东移民及其后裔,来安的长山更是有“小山东”之称。

        近日,山东移民考察团一行15人来到来安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活动,这也是来安县接待的第一批因移民而来的考察队伍。短短的三天,考察团一行得到了来安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使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感受到了来安人的热情好客,理解了山东人“下南湖”愿意迁徙到来安落户安家的原因。来安,来安,真的是来者即安。

    说到来安山东移民,据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正德介绍,现在生活在来安的山东移民及后裔有近10万人,主要在来安东北部的长山、大余郢、杨郢、半塔、龙山等山区,其中长山一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原山东移民及后裔。


1

    20余里的长山山顶路,弯弯曲曲,汽车在颠簸中缓行,行驶约一个小时,考察团来到来安县杨郢乡十家排村。村头上的一家农户门前高挂横幅,写着“老家来人啦”的字样,条幅下摆放了两个山东样式的大八仙桌和几条长凳。来安县一些领导已经在此等候,村里的男女老少几十口人也早早到了条幅下,他们看到老家来人喜出望外,激动地拉着考察团的手,像自己的亲人,围着考察团道说他们的心情和热情。

    92岁的付佃奎老人,留着足有20公分长的洁白胡须,看到我们来,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一口原生态的山东话,向考察团叙说着他迁移来安的故事。老人虽已92岁高龄,讲起话来仍是思维清晰,记忆力极强。老人说:俺祖籍是山东苍山县车房乡付家屯村,1957年,逃荒要饭时,投奔亲戚而来,来时5口人,是坐着火车来的,当时的车票是5块。俺还记得,来时,用瓜干在粮所换了几斤粮票。老人还介绍了他16岁时当过兵,是国军,当时想加入国民党因年龄小没有被批准。为了证实当过兵,他还把当兵时所在部队从班长到军长的名字一个不拉地说了一遍。说到没有入上国民党,老人笑了笑说,没进国民党成了一件好事,要是入了,俺后来在村里就当不成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了。

    每一位山东移民都有一个迁移来安的故事。88岁的孟庆兰老人,原籍是山东临沂东门,1937年随父亲一起迁到来安。孟庆兰老人介绍说,她父亲是地方上一位知名人士,当时日本人想让她父亲做日伪县长,并发给了一个红袖章。孟庆兰的父亲不愿为日本人做事,也不愿意当汉奸,就连夜全家逃走,徒步走了三个月才到了来安,在长山落了户。她说,当时的长山就是一个乱石岗,土地瘠薄,无人管无人问,但只要有力气,开荒种粮,人还是能生存下来的。

2

正德自己老家是山东临沂费县,爷爷辈是第一代“下南湖”的拓荒者,他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来安人,事业和家人都在来安。可对山东、对临沂,正德依然有着说不完的情愫,这也是他创立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清朝末年,经辛亥革命时期,直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因自然灾害、战乱,从沂蒙山区,也可以说是鲁中南地区的费县、平邑、沂南、蒙阴、郯城、苍山和临沭等地的穷苦黎民百姓,在前后上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了四、五次大的移民活动。他们或独自、或夫妻、或举家、或小团队,用肩挑、推车、讨饭、打工等各种不同的方式,顺着沂河、沭河或山谷、平地等不同的道路途径,一代代、一茬茬下了“南湖”,最后落脚在洪泽湖四周及淮安、宿迁、滁州和蚌埠等地区山岗、洼地、野坡贫瘠之处,利用山东人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岁岁年年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百年间落户来安的移民迁徙,正德总结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民国16年至20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加之旱、涝之灾,闹饥荒,无奈四处逃荒逃难,来到了来安山区的长山。当时的长山几乎是无人区,勤劳、憨厚的山东人凭借双手,在荒芜人烟的乱石岗上开山垦荒种植旱粮作物,维持生活,生存了下来。二是抗战时期,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调转枪口和日伪一起向新四军、八路军开战,兵荒马乱,一些山东人为了逃难也迁徙到了来安。三是在70年代初期,山东山区的一些能工巧匠来来安采石、砌墙,被来安的风景和人文所吸引,对这片肥沃的土地有了感情,就在此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3

    谈到山东人对来安的贡献,正德告诉我们,山东移民是山东人的骄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移民组织的大刀会曾多次配合新四军、游击队同敌顽强作战,流血牺牲无数。

    山东移民大刀李志川,1918年生于临沂地区,10岁随父母逃荒要饭来到二十里长山。一路乞讨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满目的疮痍激发了他立志习武报效祖国的决心。在长山定居后不久,李志川就参加了二十里长山山东移民组织的武装社团——大刀会,并担任会长。他参加战斗数次,带领会员们先后剿灭了几股盘踞在二十里长山深山里的土匪;并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杀敌,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38年元旦前夕,在一次战斗中,李志川被日军机枪打中腹部,肠子露出,鲜血直流,三天后牺牲,年仅19岁。

    与此同时,山东移民还参与了火烧野牛城、张山集战斗,掩护北撤、支前渡江等群众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更多的移民子弟参军上前线,履立战功,原杭州军区司令员杨兴家将军、虹桥机场党组书记李元庆等,就是从长山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勤劳朴实的山东移民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开挖来河,兴修屯仓水库、支持驷马山水利建设,在每一个重点工程和水利工地上都有山东“老侉”的身影,为来安经济社会发展洒下辛勤的汗水。

    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山东人打水库给下游人民浇灌,自己开垦山岭薄地耕种,遭遇洪涝的时候,大家捐物、捐粮出劳力,表现了山东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胸怀。

    山东移民在来安各行各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好干部。

    来安是一片沃土,来安是一块宝地,来安有一个宽厚仁慈的胸怀,来安的土地养育了山东移民及后裔,给他们一个安身生活的地方,才使山东人“下南湖”后有立足之地,发展空间。

    考察团一行深情地说:“山东人感谢来安,记住来安,山东与来安的移民文化定会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

    4

    来安的长山绵延20余里,又称20里长山,考察团去“山东移民村”的路上,正德指着车窗外的一个又一个村子,一一为大家做介绍。他告诉考察团,长山山顶的居住人口约有万余,所有村子住的都是山东人。长山山顶的村庄建筑,是清一色的山东民居房,考察团见了倍感亲切,犹如走进了自己的家乡。

    正德介绍说,山东移民虽然迁移来安居住许多年了,有的是几代人,他们也都已经融入和接受了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山东移民大都集体居住,口音、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仍还保持着山东原居住的主要形态。

    促成本次考察调研的是现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李存修是山东人,因考察隋唐大运河和洪泽湖而关注到“下南湖”的山东移民。随后,为探讨山东人“下南湖”的来龙去脉,李存修数次到来安实地走访。

    李存修还向我们介绍了在长山乡赶集的情况:“这里每十天三个集,时间是一、四、七。集镇被一条通江苏的省际公路分割为两半,路上不时有汽车通过。赶集的都是些山东人,他们一口鲁西南口音,仍然穿着沂蒙山人喜欢穿的衣服,不少车上摆的是沂蒙大煎饼,有的是当地制做的,有的是直接从沂蒙山贩运过来的。有几位山东老汉每人提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十几二十个鸡蛋,这些从家里提来的散养鸡蛋,顾客可以一个个买,也可三个五个买,一口价。这些从家里提来的鸡蛋,看起来很鲜嫩,吃起来那就更不用说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70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6-3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有正德走在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6 天

连续签到: 15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6-3 15: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了下南湖的文章。正德老师功不可没。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31

组织活动:3

签到天数: 8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6-3 16:24:27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和正德辛苦奔波和呼吁分不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09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6-3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至少把我们一代山东移民的酸甜苦辣都写进了文字的记录里,我爷爷也是费县迁过来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6-3 17: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泪读完这篇文章,为山东移民的朴实、勤劳、坚韧点赞!为家乡人民的宽厚、善良点赞!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6-3 17: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家也是山东!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6-3 20:29:1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正德会长的付出和成就感动!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6-3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山东德州。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