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会吃饭吗?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的膳食状况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的核心,这易使孩子形成“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产生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这些不良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而深感头痛。那么,造成幼儿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哪些呢? 1.幼儿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 有的幼儿有时候会患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否则会发生危险,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缓慢。有的幼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家长因此就不敢让幼儿自己动手慢慢吃,时间久了,喂饭就成了习惯。有的幼儿有龋齿现象,牙齿一旦不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咀嚼能力,造成挑食、偏食、吃饭速度缓慢。 2.家庭因素的影响 (1)平时家庭中太过自由的饮食习惯。 许多幼儿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家长往往也不会去限制幼儿,只要幼儿想吃又吃得不过量,都会满足他们。但幼儿没有时间概念,想吃就吃,到了中午该吃主食的时候就没有胃口了。 (2)家长的过于迁就、溺爱。 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生怕孩子长得太瘦弱,营养不良而影响正常地生长发育,总是希望让幼儿尽可能地多吃一些。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带孩子时,往往表现地更加明显。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就允许幼儿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有时还变着花样哄孩子吃,而幼儿其实已经吃饱了,他们并不想再吃。这样时间久了,幼儿就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吃饭慢等不良的午餐习惯。 (3)家长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 有的幼儿其实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有时幼儿甚至会向父母提出独立进餐的要求,但是父母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幼儿的要求。于是家长就一手包办,把饭菜喂完了事。有的家长觉得幼儿自己吃饭会把衣服、餐桌、地板等弄得一塌糊涂,有时还会用手抓饭,为了避免打扫卫生的烦恼,往往选择喂饭给幼儿吃,觉得这样又方便又卫生,孩子吃得也多。时间一长,这些幼儿就失去了独立进餐的锻炼机会。 (4)家长自身饮食习惯的影响。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科学实验证明:孕妇如果不爱吃某种食物,她生下的孩子不爱吃该食物的概率在63%以上。如果家长本身就比较挑食,日常生活中就会给幼儿做错误的示范,幼儿会认为家长不爱吃的食物一定不好吃,也就自然地拒绝吃该食物了;有的家长还会在幼儿面前谈论某种食物好吃或难吃,这也是在无形中给幼儿以不良的暗示,都会逐渐造成孩子偏食与挑食的习惯。 3.幼儿性格特征的影响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他们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周围的朋友,有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会更加频繁。偶尔有一位幼儿在吃饭时玩勺子,旁边的幼儿立即就会跟着做。一名幼儿说吃不下了,其他幼儿也会说不想吃、吃不下。 怎样让幼儿好好吃饭呢? 1.通过榜样作用,时刻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 平时家长吃饭时安静、专注,食物残渣收拾得干净,幼儿就会学习。身边的伙伴同样也是学习的好榜样。 2.幼儿园里的因材施教。 (1)对个性比较自负的幼儿,采取激将法。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比较自负的心理,激励他自己动手吃饭。如问他:你英语都会说,这么简单的吃饭不会,多难为情呀?就知道你肯定不会拿勺的,拿勺可比说英语难多了?这么一说,往往他们会撅起小嘴说,我会,有什么难的! (2)对个性比较内向的幼儿,采取鼓励法。 对这类幼儿教师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午餐时放松心情,鼓励他们大胆地拿起勺子自己吃饭,并告诉他们即使不小心弄脏了桌椅或衣服都是没关系的,只要下次注意就好了。一旦他们没有了心理顾虑,往往就能较快的学会自己吃饭了。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强化。 (3)对比较天真文静的幼儿,采取诱导法。 对这类幼儿要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媒介,诱导他们自己动手大口吃饭。比如用故事中的人物来对比、激励等。 (4)对比较活泼好动的幼儿,采取游戏法。 对于这些幼儿,老师可以把吃饭变得像在游戏一样,就很容易吸引他们参加。 3.营造氛围,感染幼儿。 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的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比如:在幼儿餐桌附近张贴正确使用碗勺的图片,在水桶边画上卡通符号提醒幼儿轻轻放下餐具,在水槽边贴上饭后漱口的提示图等。还可通过实际行动地及时提醒,在无声中告诉幼儿正确的就餐习惯。幼儿是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适时的引导。 4.幼儿园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循序渐进,共同培养。 家园要求一致,反复练习和巩固,幼儿就很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提醒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鼓励家长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什么都喜欢吃的样子,即使有不爱吃的也不要当幼儿的面拒绝。同时向家长介绍一些良好的喂养方式,并鼓励幼儿在家中就餐的表现应与幼儿园中就餐的表现一致,在就餐前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不是过分迁就,满足幼儿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一旦幼儿有了些许进步,教师和家长都要相互沟通,及时有效地给以积极肯定和赞扬。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需要循序渐进,家园长期配合,共同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