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6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冬季汽车轮胎的保养方法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9-24 17: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轮胎:冬季胎特性显著
  在寒冷的冬季,轮胎的触地温度会很低,面对低温,夏季胎往往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轮胎硬度的提高使车辆操控性大大降低,再一个是花纹设计不适于雪地使用,减少抓地力。而冬季胎则使用不用的胎胶配方和特殊的胎面花纹令车辆获得更多抓地力。

  冬季胎在冬季结束后应立刻更换为四季胎或夏季胎,因为过软的胎面不仅会增加轮胎滚动阻力,增加油耗,对于冬季胎本身的磨损也是巨大的。如果您在冬季经常行驶在雨雪或冰路面上,配备一套冬季胎将会提高安全系数,一旦驶离冰雪路面应尽快更换轮胎。

    电瓶:观察口观测为辅,万用表实测更可靠
  谁都不想在着急用车时车辆掉链子,要避免就需要对车辆进行细致检查,而电瓶隐藏在引擎盖下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如今大多数电瓶为免维护式,而伴随着冬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维护维护。在有些车辆上,设计师专门为车主预留了电瓶状态观察口,即使有观察口的辅助我们也应在入冬时对电瓶状态进行检查,一般在4S店做保养便会对电瓶做详细检查,而自检的车主如需了解如何自检电瓶请点击页此处链接。

  冬季由于降低的使用温度,电瓶的容量也有所减少,在冬季冷启动车辆时我们应该尽量关闭用电设备,让起动机不加载任何负载,为蓄电池释放强大电流而减少负担。

    空滤、玻璃水等冬季保养
    空滤:及时清理,防止碎叶掉入空调系统
    秋季多风的气候特征让空滤上积攒大量污垢,而冬季用车时空调的使用率也会大大增加,有些车的空滤内加入活性炭,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有限,长时间使用,活性炭便会失效,为了车内空气质量的良好,我们建议随保养更换空滤。

    定时清理空调进气口处的树叶可以避免腐烂树叶由空调入口掉入蒸发箱内而引起的空调恶臭而不干净的空调入口还会滋生霉菌,为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建议您不仅要定期清理进气口卫生还要打开天窗或降车窗定时通风。
    玻璃水:注意适用温度和稀释比例
    在市场上,玻璃水的价格算是所有车用油液里面最便宜一种,虽然它的作用虽然并不太重要,但我们也应在冬季用车中重视。首先,玻璃水在选购时一定要留意它所标注的使用最低温度,而一般市面上最便宜的玻璃水都能满足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最低温度,车主因需购买即可。

    在夏季,有些车主因手头没有玻璃水而随意加注纯净水甚至自来水,这些水的冰点几乎都在0℃左右,很容易在水槽中冻住,所以应在寒冬来临之前将玻璃水准备好,如果水已经冻冰或被水垢堵住喷水口,车主则应立即停止喷水,以免电机烧毁,在车辆行驶一定时间后再次尝试,如果还不出水则应用针头去除喷口水垢。
    底盘:融雪剂对底盘有腐蚀,按需做底盘防护
    在街上铺洒的融雪剂多为氯盐类,这类强电解质在经过轮胎碾压后很容易飞溅到地盘上并其对底盘有一定腐蚀性,氧化金属表面,但由于出厂车辆一般会喷涂一定量的底盘装甲,所以这样的伤害并威胁不到涂装到位的车辆,而对于没做过防或曾经发生过拖底的车辆来说,提前进行底盘防护可以防止底盘的氧化。

    面对寒冷的冬天,车辆要做到全面防护,以防遗漏,下面总结的这些小物件虽看似可有可无,但如果紧急情况发生后拥有它还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搭电电缆:车主用车难免有个疏漏,如果在冰天雪地下发现蓄电池没电了,手边有根跨接电缆再合适不过了,如图,A车蓄电池缺电,B车为支援车辆。

    在搭电过程中要保持两车均关闭发动机和用电设备,用电缆连接两车蓄电池正极,用另一根电缆连接B车蓄电池负极与A车减震塔附近的接地点(各车位置不一,需参照车主手册)。启动B车,再启动A车发动机,保持3min后便可拆下电缆。

    除冰剂:车窗上全是冰霜?雨刮被冻住了?没关系,用手头的除冰剂轻松喷两下便可搞定,但要注意的是,除冰剂高度易燃,加之它易挥发的特性我们不建议在车内存放除冰剂。如果嫌除冰剂的存放太麻烦,我们不妨在车内备上一个除雪铲,清理车窗积雪即可。

    总结:寒冬来临,我经常能够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打着警示灯靠在应急车道里的故障车,试想如果我们善待爱车,在冬季为爱车排查安全隐患,是否可以避免被困在冰天雪地中,及时检查,排除隐患,这样爱车才能够经受住寒冬的考验。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联系电话:18955024343|来安论坛 ( 皖ICP备11006110号 )

GMT+8, 2025-8-21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