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毛泽东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4-30 0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读毛泽东诗词《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辈,
忍将夙愿,
付东流?!

字虽不多,感情真挚,沧桑心碎,读来使人潸然、逐泪流满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4-30 08:10:34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还有"述著红楼遗千古,映影诸王候"句,不知出自毛泽东哪首诗?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4-30 08:12:29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是"业未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4-30 0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写给周总理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4-30 0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6-4-30 08:37 编辑

这首词究竟真实否,说法不一,文字出入及韵律方面各有不同,刚才百度一下,情况如下:

毛主席原词 诉衷情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而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终, 鬓已秋, 濒弛忧, 你我之辈, 仍将夙志, 付诸东流。

父母忠酬,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何曾怕断头。
中中中中平韻
而今天下红遍,
中平中中中中句
靠谁(韵部错误,本字分属有宥韵,详后注)
中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句
秋,
仄平平韻
濒弛忧,
仄平平韻
之辈,
中平中仄句
仍将夙志,
中中中中句
付诸东流。
中仄平平韻
白香词谱
清晨帘幕卷轻霜,  
⊙○⊙●●○△  
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  
⊙○⊙●○⊙  
故画作、  
⊙●●  
远山长。  
●○△  

思往事,  
○●●  
惜流光,  
●○△  
易成伤。  
●○△  
未歌先敛,  
●○○●  
欲笑还颦,  
●●○○  
最断人肠。  
⊙●○△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4-30 08: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 发表于 2016-4-30 08:15
这是写给周总理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4-30 0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靠谁守 ·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岁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经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与东流”。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毛主席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想当年在革命的火花即将熄灭之时,几乎凭一己之慧挽狂澜于既倒。而今已是江山红遍,为什么竟发出如此悲声?这还是那个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自信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毛主席吗? 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关于江山谁守不但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一统天下的时候做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故乡。”
 刘邦比毛主席高明吗?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代人杰,但与主席相比莹虫与皓月争辉而已!为什么主席英雄暮年,却落个如此心境凄凉呢?

揭密:毛泽东《诉衷情》一词的真伪
网上盛传《诉衷情》1974是毛主席写的。也有人说不是毛主席写的,但都没有说清楚,众说纷纭。
首先要弄清这首词是谁写给谁的?
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毛远新的,认为“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从“父母忠贞为国酬,从这句话来看像是对晚辈说的,毛远新是毛泽民和朱旦华之子,“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这句话说的过去,但“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这四句是对同辈所言,这就是说,不是写给毛远新的。9。13林彪事件后,毛远新主要是担任毛泽东的“联络员”。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后又担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这是毛主席让毛远新挂职锻炼。重要的一点是,毛远新不是政治局委员,更没有资格进常委,选接班人是要在常委产生的,所以说这首词断然不是毛主席写给毛远新的。
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叶剑英的,当时周总理当时患有癌症,不能主持军委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经周总理的推荐,毛主席让邓小平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全面工作,叶剑英没有得到此殊荣,让叶剑英当接班人也就不太可能,所以说这首词也不是毛主席写给叶剑英的。
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和叶剑英两人的,那就更不对了,从常规来说,赠诗赠词都是对一个人而言,是个人感情,一般来说是挚友的关系,带点私密情感,毛主席更不会同时赠给两个人,毛主席也没有这种先例。所以说这首词也不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和叶剑英两个人的。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但是“父母忠贞为国酬”,这句话又说不通,因为周总理和毛主席的父母没有参加革命,更没有参加共产党,也就谈不上“父母忠贞为国酬”。到底是谁写给谁的呢?且看下文分析。
“父母忠贞为国酬”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忠贞为国酬”这句话说的很直白,不是写诗词的行话,也是写诗词的大忌。看来是刚学写诗词的人所为。特别是“国酬”二字更是生硬无趣。通观毛主席写的所有的诗词,没见到过象“忠贞为国酬”这种动宾结构的这样写法。
往下看,“何曾怕断头?”“怕断头”三字早见于“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是革命烈士杨超的一首七绝。常见于五、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里面的一篇课文,和共和国同龄人比较清楚了解这回事。这种政治情操情感,为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正统教育,而且根深蒂固。“何须怕断头”同“何曾怕断头”只一字之差,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要写诗就很自然的会借用。阅历所使然也。
再来看“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这句话。“如今天下”四字很俗是一句平常的口头语,毛主席是写诗词的大家,不可能这样写进诗词里,犯这种诗词的低级写作错误。红遍、江山二词毛主席写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等的气派壮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何等的气宇轩昂。再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么寓意含蓄,富有诗意。“靠谁守”三字更是生硬直白无一点诗意。我们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靠谁”二字的意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写出了一种神的意境。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诉衷情》上半阙是一个年青人所写,很可能是个高干子弟。是写给父辈或是写给同学的,究竟是谁写的我也不得而知,有待我今后考正。到现在来说这个人也在65岁左右。很明显《诉衷情》上半阙不是毛主席所写。
我们再来看《诉衷情》下半阙。“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初眼一看有点像毛主席所写,但逐句推敲分析,就不能说是毛主席写的了。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是一个老革命者的口气,但你不能说就是毛主席所写,那不是强词夺理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读过一点书的人。如董必武、周恩来、陈云、十大元帅,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啊!象“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这样的词语那是可以随手黏来的。
“业未就”一般常识是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有人说是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没有走完,事业还未彻底成功,倒也说的过去。如果从这层意思来讲,毛主席不会这样表达,不符合他的性格气质。毛主席是这样写未完成的反修事业的“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对未完成的反修事业是那么的乐观,和藐视修正主义人物。即使是骂修正主义人物“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22个字也是妙趣横生。“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都是说同修正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身躯倦,鬓已秋”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毛主席不会写自己这样颓废,他一生乐观,勇于奋斗。他曾说道:“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毛泽东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喜欢同身边的人开开玩笑。调节气氛。30年代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养病时,卫生所派来一个叫钱昌鑫的小战士照料他。有一次,毛泽东笑着问钱昌鑫:“小鬼,叫什么名字?”钱昌鑫回答说:“钱昌鑫。”毛泽东又问道:“哪几个字?”钱昌鑫答道:“钱币的‘钱’,日曰‘昌’,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笑着说:“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哟!” 把大家都逗乐了。这就是一个人民的领袖风范。一直到老都是爱开玩笑的。
再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句话,“你我之辈”在有关毛主席所有的回忆录中,都没见过“你我之辈”这四个字。一般来说“你我之辈”贬义的成份多,多半都是用在逆境谈话中。1931年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毛主席也没有和他的同僚说过,“你我之辈”咋样咋样的话,而是告诫鼓励同僚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共产党翻身闹革命的前程,充满信心。“你我之辈”也是一句平常的口头语,何况毛主席平时都没说过,更是不会写进诗词里面的。
“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句话是说革命事业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难到就让她半途而废吗?这句话倒是有七、八分像毛主席的口吻。是因为毛主席晚年经常反复讲,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付与东流”出处:宋·查荎《透碧霄·惜别》:“叹人生、杳似浮萍,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周恩来也经常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也是夙愿情怀。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接班人的问题,这两件大事都未见毛主席诗词笔端,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我认为毛主席是有所考虑的。“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样的话毛主席也不会写进诗词。
所以说《诉衷情》下半阙也不是毛主席所写。但却反映了一个老革命家的思想情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很显然这首《诉衷情》1974一词,是出自两人之手,他们是父子辈关系可能性最大。毛主席没有参与写作,但毛主席是看过的,并且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这首词能转到毛主席手中,关系就不一般了。当然是毛主席比较了解的人。毛主席还把这首词给了周总理看,为什么这样说呢?是有线索可查的,请往下看。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周在世的最后一年,收到了毛给他的一首表现了他们两人共有的忧伤的词”。这段话给了我们三个信息。1.毛主席是把这首词给了周总理看。2.“周在世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这首词的写作年代是1975年,并非1974年。3.“两人共有的忧伤的问题”,很显然这首词的内容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现在我们是清楚地知道了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接班人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从1974年到1975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974年12月底,周恩来由于频繁的手术治疗,身体每况愈下,难以主持日常工作。毛主席出于对老战友周恩来的关切,同意周总理推荐让邓小平同志做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几天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又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同月又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全面主持中央工作。
邓小平出来工作之前,向毛主席作了深刻的检查,得到了毛主席的谅解。毛主席一惯主张,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的原则,所以让邓小平出来主持中央工作。事前毛主席也称赞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毛主席对邓小平出来工作初衷,是想让邓小平接班把中央工作做好,完成毛主席未完成的两件大事,一是把文化大革命的继续搞彻底,把反修防修的斗争坚持到底。二是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毛主席对邓小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1975年11月3日毛主席提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对邓小平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的错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11月20日,毛主席指示中央政治局开会,要求邓小平作出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遭到邓小平的拒绝。毛主席决定停止让邓小平主持全面工作。由此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就在“三项指示为纲”期间,毛主席收到了《诉衷情》这首词,此时毛主席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故把这首词给周总理看,共商议事,因而才有了后来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此事加重了周总理的病情进一步恶化,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
以上的论述就是《诉衷情》这首词问世的背景和真伪。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老石匠 + 4 + 9 历史不会造假,学问需要真人!
总评分: 元宝 + 4  活跃度 + 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4-30 09: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6-4-30 08:42
《江山靠谁守 ·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1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6-4-30 08:32
这首词究竟真实否,说法不一,文字出入及韵律方面各有不同,刚才百度一下,情况如下:

毛主席原词 诉衷 ...

哥啊,老师:学生彻底知道了伯牙为何摔琴。石匠妹再次给龙阿哥请安!{:1_385:}{:1_385:}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6-4-30 08:42
《江山靠谁守 ·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

读书请教高人;抛砖方可引玉。——再拜!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