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来安文化] 来安兵役制度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9-25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役制度
  明清时期,来安实行募兵制,清末曾改为征兵制。但由于初次开办征兵,风气未开,应征者少,名曰征兵,实与招募无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仍沿袭募兵制。北洋军阀时期,倪嗣冲的安武军在本县扩充兵力,也实行募兵制。
  民国16年(1927年)以后,本县实行征兵制,设有志愿军分局,负责征兵事宜。民国30年(1941年)10月,滁泗征募处设立,来安属该管区。此期,征兵制和募兵制并行。
  自民国29年(1940年)3月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至民国38年(1949年)1月来安全境解放,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本县实行志愿兵役制。建国后至1953年,本县继续实行志愿兵役制。
  1954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55年《兵役法》颁布后,本县遂按此法征集新兵。
  1956年3月1日至15日,本县执行《兵役法》规定的预备役登记制度,完成预备役登记工作。1958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本县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合并编成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1978年。根据新颁布的《兵役法》,本县实行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979年春,开始恢复复退军人预备役登记制度,将28岁以下符合一类预备役条件的复退军人转入一类预备役,将29岁至35岁的转入二类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年龄适当延长)。
  兵员征集
  民国16年(1927年)以前,本县征兵条件与数字不详。民国16年以后,主要征集年满20至25岁的男子。初为志愿应征,后因报名应征者无几,便采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缓征”的办法征集兵员。
  民国29年(1940年),来安县城沦为敌占区,日伪县政府组织的伪军兵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收编国民政府军“曲线救国”的投敌部队;二是收编由帮会组成的土匪武装和游勇散兵;三是从县保安大队抽调和派送。民国30年(1941年),来安县保安大队王贵堤部被编入日伪的和平建国军。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在本县大肆“抓丁”、“拉丁”、不少青年为逃避抓丁流落他乡。之后,盛行买卖壮丁,乡保长乘机搜刮民财,中饱私囊。
  民国29年(1940年)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号召人民志愿参军,保卫家乡。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两次扩军运动中,广大青年参军踊跃。父母送子参军、妻子送夫上前线的动人情景不断出现。此间,本县兵源征集工作由各级政府办理或由部队直接征集。同时,还采取逐级上升的办法。即:先从乡模范队选送补充区基干队,然后由区队上升到县支队,再有县支队上升到主力部队。民国34年(1945年)8月和次年4月。来安支队两次共4个营上升为淮南独立旅第五团。9月,来安支队一个连共120人编入华中军区特务二团。
  建国后,青年志愿报名参军,由县人民武装部统一组织体检,办理入伍手续。1951年和1953年,本县两次征集了1300名志愿兵。
  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本县坚持政治、身体、年龄三个条件相符合的原则征集新兵。应征青年经一定的组织手续和严格审查,最后由县新兵征集办公室批准入伍。1954年至1985年,本县共征集新兵8217名,选拔飞行员31名。
  从1978年起,应征青年的文化素质受到重视,入伍新兵大部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980年以后,要求应征青年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9-25 1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9-25 2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