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衰 翠 减 读 清 秋 周 元 桂 时光飞逝,去年的秋还在心间笔头滋长它的美,今年的秋已于不经意间滑过了中秋,行色匆匆地悄入深秋。前不久我曾沿着一条不知何时将会被开发商惦记的小路,去郊外一览秋的季候表情,见到的秋容已是水落石出、山林失茂的清癯模样。那被几场秋雨浇灭燥热后的秋情,已比盛夏的精力显然逊色。 因秋兴不浓,我只是在一村落间穿行溜达,看看农家景象。突出印象是:人声寂、鸟频翔,藤蔓植物爬满墙,稻穗参差黄。以丝瓜秧为代表的藤蔓或黄色或紫色的小浪花,冲上园墙、篱笆后进而冲击到门侧、屋檐才猛然收势。村庄周围那金色的的稻穗晃动着沉甸甸的喜悦,柿子树尽披中国红。杉树、杨树、槐树正酝酿写秋色赋,村容已显露出腼腆秋色。但其秋韵远不及眼前深秋的浓烈况味。 深秋的表情,如同婴儿的表情——纯净清澈、朗然裸真。天蓝水碧,云邈山幽,我心闲意惬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音。河水不再浑浊、不再匆遽,从容深沉地流淌着。两岸的草,露出些许衰意,它们已把翠碧和生机,全部赠送给河水。河边的植被虽显枯容但颜色各异,深红、暗橙、淡紫、苍绿交织混杂得很和谐。河水波光浮动时,把河边植被倒影的颜色搅动得异彩纷呈,水面竟像透明的五彩画幅。时不时还有牛来饮水凑趣,那画面让人无比惬意。泉水的音韵清脆了,发出金石敲击的声响,穿透似的潺潺奋流。深秋的阳光暖暖地铺展得像一张无际的金色网,打捞起田园、山峦、丘壑、河流、农舍,让它们纷纷穿上金色暖服。潋滟的秋光散发着温馨气息,洗脏腑、逸身心,令人陶陶然惟有一醉。 来城东北的小山丘,与来河难分难舍地缱绻着,堪称山清水秀之地。走到丘峦脚下俯仰以观,,发现处处藏着惊喜。我与游伴手脚并用地爬上山顶,举目四望,一派清秋的参差彩鲜,正是登高揽胜的好去处。俯瞰山下,蜿蜒的来河两岸,野花、丛草、繁树、晚秋作物等镶金色于两岸,风光无限。难怪山下的村庄取名“仰山”,原来是十分应景而写意的村名。仰山村乃皖东著名的桃园所在地,春日的“桃花节”盛况,是小山村的锦上添花之时。 放眼望去,“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旷野被秋风剪得形姿齐楚、眉清目秀。足下有些僵硬的草,仍然载歌载舞,如同大妈们在跳广场舞。众树在应付秋风,不时飘下一、二片黄叶,唯有银杏树很倔强,在秋风里咬着牙不肯掉一片叶子。野地的虫唱泉吟与农舍前的犬吠鸡鸣对接,和谐得有声胜无声。凝练的秋色,让躁意归于宁静,让心灵沉于自然,让迷茫随风飘去。心旌在静美中摇曳。 诗人们大多钟情清秋的明净修肃美、徐娘半老美。总爱把深秋可读可品的韵味,铺展在黄天厚土间,用浓淡相宜的笔墨,用平仄相谐的韵律,绘声绘色地加以渲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可见,自古深秋就是诗情画意的时节。临此时空相谐的美境,胸中的躁怨,都将在秋的尾声里绘上清晰的脉络,而不会秋后算账,淡淡然一笔勾销。 临深秋,会给一些惜叹“人过中年”者们,带来几丝“寒意”,他们视黄叶如同人过五十发中夹杂的几丝白发,看着飘然而下的黄叶,一些依稀的人生影子仿佛出现在他们漂浮的朦胧里——蓦然回首,不免叹息着流年的过往。殊不知,人过中年,如同经霜的草木,收住了奢欲和浮躁,将峥嵘、锋芒内敛为馥郁和充实。如同深秋的成熟美,让人惊艳而欣羡。 深秋,满是沉甸甸的质感,拒绝浅近与稚嫩,不屑轻浮与矫情。金风细雨织就了它通彻的淡定与从容。近距离触摸,便可深刻地读出它的丰硕与瑰美、豪放与怆然、清高与丰实。酷爱秋的郁达夫竟说:“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是个马背上推敲平仄的词坛高手,每有吟唱卓尔不群,其胸意中曾飞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妙句。秋,尤其是清秋,折射着很多人生内涵,值得深读也!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话:1309332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