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岁月如歌(随笔)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1-14 17: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月如歌(随笔)
  无声的岁月如细沙般滑落指尖,那般轻柔,就像黑夜隐去黄昏,悄悄地带走了如丝缕般的记忆。张开双掌,看不到岁月流逝的痕迹。耳畔却隐约响起熟悉的节奏,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就像每个人的人生,有激荡人心的灿烂辉煌,也有平淡纡缓的低迷沉寂。重要的是,无论波峰谷底跌宕起伏,都会过去。所以有一种感觉,心照不宣;有一种默契,妙不可言;有一种思念,绵绵不绝;有一种感慨,岁月如歌。文化不足,后天可以弥补;阅历不够,后天无法找寻。——题记

                                                                                                开会
打记事起就目睹数不清的会。大到万人公判大会,小到生产队社员会。就正常会议的频繁度,着实令人乍舌。无关痛痒的议题数不胜数。白天大队开会(大队多数干部去公社开会),晚上小队开会。就季节而言,夏秋农忙晚上开会,干活的间隙开会;冬春的会议就更多了,除了挖渠筑坝,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无论白天夜晚,反正闲也闲着。就会议内容,忆苦思甜,斗私批修,批判“四类分子”,学习语录“老三篇”,割资本主义尾巴,学大寨赶郭庄追红岗等。还有离谱的,哪家丢了一只鸡,也要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分析对待。开会时有一习惯性规矩,即会前唱《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会后也唱。然后,人手一本“红宝书”,高举过头三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这也是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印记吧。还有宗族宗派会,“文革”中特有的派别派系会......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然开会的形式也在进化。于是乎每家每户安一纸盆喇叭。公社一根火线通下去,喇叭下极一根铁丝戳地下,还时不时的往地线上浇水,才能有声音。冷天,天不亮就听到“东方红,太阳升”歌曲,接下来是公社一、二把手在广播会上的讲话,持续到早活收工,早饭两大碗煮山芋下肚,才告一段落。后来发现纸盆喇叭头有点毛病,不耐用声音也不清楚,就换了高音大喇叭,在村庄东西两头电线杆上各绑一个。凌晨再困倦,也会被乐曲声“叫”醒。有趣的是住在村庄不同地段,能听到喇叭的“单声”“双声”“回声”。曾几何时,“社”改为“乡”,“队”改为“村”,喇叭的功能扩大,“功放”性缩小。例行的广播会由村长、村书记主持了,除了上传下达,还兼并污言秽语的直播功能。

生产队开会,多是传达上面的会议精神,队干部识字有限,能完整读全《为人民服务》,小队几百口人里没几个。晚上开会,都集中在土墙草顶的公房里,一字排开六七间,中间没隔墙,堆满了杂什,粮种、豆饼、烤烟叶、农具等。吃过晚饭,队长拎着马灯,哨子一吹,男女老少陆续进入会场。今天会前唱的是《贫农下中农一条心》,说明开始忆苦思甜了。令人费解的是,人们在回忆解放前, 没吃没穿吃苦受罪饿死人,却无意识地说起上世纪的一九六零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如此忆苦,与相应的政治形势相悖啊。

评工分要开会,男劳力十分,女劳力八分,二十岁内的半拉孩子六分。十分工的分值八分钱,也就是说,一个男劳力干一天活仅挣八分钱。每户一年的总工分与年底队里分红挂钩,实际就是分得粮食多少。年景好的,有壮劳力的家庭,人均一年也分不到一百斤口粮。大部分粮食“卖”给粮站了。人民公社中期,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上头给各生产队下达的有任务,按田亩计算,交公粮不给钱,“议价”粮付钱,但要扣除农业税、农田水利费、教育附加费、公社提留、大队提留和未完成其他任务费(油料、烤烟、生猪等),最后也得不到钱。所有这些强制性的任务完成后,所剩无几。几乎所有生产队没有不欠信用社贷款的。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 一年中最难熬的时节,基本全靠山芋山芋干充饥。虽然上头下拨救济粮救济款,无疑是杯水车薪,仍有不少断顿的农户。

不同姓氏之间发生冲突或同姓远近之间的矛盾,需要开会应对。这里会不谈政策不唱歌,只搞统一战线抱团,凑钱招待、治伤和到政府、公检法扒人。通常一个村庄几百上千人都同姓。 村与村之间不知哪年哪月结了仇,可能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如牲口吃了对方的庄稼)而大动干戈,择期对决。有的到几十里外邀同宗同姓人并借来猎枪和散弹炮。约定地点,摆开阵势。砖头石块,刀枪棍棒。青年打头,中年紧随,妇女小孩在后面呐喊助威。几百人群殴的场面,等同一场小规模的战争,队社干部是平息不了的 。几十年来两姓之间不攀亲不通婚。直到本世纪初,稍有改善。穷争饿吵,缺乏包容,忽略法制的年代。

还有一种会,很 奇葩不好定名,游走性的批斗会?一大帮基干民兵,有背半自动步枪的,有拿红白相间花棍的,戴着红袖标(上有啥字,不记得了)。押着“四类分子”、乱讲话的、投机倒把的、偷吃队里红薯的、外地来探亲访友没“路条”的,到各队田间地头(社员干活地块)批斗。被斗的人两手绑住,胸前挂一硬纸板牌子,上写:乱说乱动罪、投机倒把罪、盗窃罪、不法分子等。每到一处,社员们停下农活,集中一起,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套语: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企图破坏社会主义......批判会最后喊口号——打到......扫除......拥护......之类。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底层群众在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卷入其中,乐此不疲。其后面推手能量之大,无法比拟。若干年后有人说,是“左”倾、“右”倾的问题,也有人讲高层间权力分配出了问题。权力游戏规则不平衡,派系通过“运动”而掌权,未曾想展开后局面不能控制。所以权力精英们不少既是“运动”的支持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受害者。之后多数“公仆”都得以平反昭雪,而身为“主人”的人民大众,在风雨过后却是一地鸡毛。“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未完待续)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正德 + 8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8  活跃度 + 1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1-14 18:50:31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
不禁想起童年时的开会_大学教授到我们村讲《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来大人们都走光了,就剩我一个在眼巴巴的瞅着他;他摸着我的头,和蔼的说:多好的孩子呀!我怯怯地说:您坐的板凳是俺家的,如不扛回去,俺爹会揍俺……小小玩笑……你的叙事,俺历历在目,宛如是自己的童年时光,读来泪湿了双眼。再赞一个!!{:mocs_24:}{:mocs_24:}{:mocs_24:}{:mocs_24:}{:mocs_24:}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1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石匠 发表于 2016-11-14 18:50
欣赏美文!
不禁想起童年时的开会_大学教授到我们村讲《马克思的资本论》,后来大人们都走光了,就剩我一个 ...

谢谢捧场,感谢点赞。您的雅趣相伴,更为拙文增色。晚上好。{:1_367:}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1-14 21:13:18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淮溪洛涧 发表于 2016-11-14 19:52
谢谢捧场,感谢点赞。您的雅趣相伴,更为拙文增色。晚上好。

想想也是,有很多事情群众不明就里,瞎起哄;就像熬中药,几十味草药上罐煮,中医也说不清楚,但最后把病治好了。现在倒好,西医通过仪器把病理病因剖析的一清二楚,可就是治不好病!不禁使我想起一句口号: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_现在看来何尝不是:举一纲而万目张呢?虽说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旅,如果十四亿如一盘散沙,政治思想不统一,即使发展了,也无道理可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1-14 21:49:47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淮溪洛涧 发表于 2016-11-14 19:52
谢谢捧场,感谢点赞。您的雅趣相伴,更为拙文增色。晚上好。

您写的这些我都经历过。家里兄弟姐妹八个,我男排行是老四。我生在64年,可以这样说,我78年以前,就没有真正吃饱穿暖过;我也曾痛恨那个时代,但现在释然了。当时的贫穷与落后有它深层次的原因。第一,缺乏经济管理人才;第二,国家经济基础差;第三,国力弱周边战争频发;第四,抗旱排涝基础设施不行。第五,科学技术落后、外国封锁……人老了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一个“品”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_多写一写过去,让年轻人都看一看,这样能平和一下心态…………期待欣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6 天

连续签到: 1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1-15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的点滴锁事,上升为文学精华,使人为之一震。赞一个。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1-15 10:42:34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场景,想起愚味的而失人性的年代。善良的百姓总会被人有意或无意的操作。回头看来,真是一埸残酷的闹剧,一页己翻过,但愿子孫们能汲取教训,不能让大好时光浪费的毫无意义斗争上。谢作者,思路清爽,文采朴实,如倾如诉。{:mocs_24:}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1-15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5: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轩主人 发表于 2016-11-15 09:34
生活中的点滴锁事,上升为文学精华,使人为之一震。赞一个。

谢谢赏阅。感谢精彩点评。写点小文纯属喜好,没有多大起色。还望不吝提携。问好。{:1_367:}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夫人 发表于 2016-11-15 10:42
熟悉的场景,想起愚味的而失人性的年代。善良的百姓总会被人有意或无意的操作。回头看来,真是一埸残酷的闹 ...

谢谢精彩点评。其实“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在几十年前就曾席卷大地。学生写小文旨在了却,幼年时所经历的往事而藏于心头的情结。请您多指教。问好。{:1_367:}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