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转载专栏] 元稹情史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2-26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6-12-26 18:44 编辑

元稹情史
e805ae0f-86cf-4f4a-8a4f-0fa3e5025b09 (1).jpg
    元稹出生洛阳,家境优越,祖父和父亲都是在朝中做官,幼时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只可惜他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哥哥们不愿意供养后母和弟妹们,母亲郑氏带着他们远回凤翔投依娘家,从此开始了艰难生活。

    郑氏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没有被突如其然的变故击垮,反而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去应对窘迫的生活。倾尽全力地去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业,元稹聪明好学,周边邻居家的书籍被他翻了个遍,还经常步行几十里地去姐夫和表哥家求教。

    十五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功名。在明经科考试中拔得头筹,他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京城长安。在当时长安城繁华无比,是男人的乐园,政治的竞技场,元稹想着到长安一定要大干一场。可是无人提携,一直闲居家中。也正是这段空闲时间让他在文化环境极其浓厚的长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为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贞元九年,元稹21岁。他来到了蒲州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至此他骇人的情爱史拉开了大幕。
    元稹之前一直苦学,不谙男女之事,情窦开的年龄比一般人要晚一些。在蒲州他遇见了十七岁崔双文,双文姑娘聪慧冰莹,元稹一见倾心。可是双文姑娘属于高冷型,任由元稹百般眨眼也是不动声色。元稹回去百爪挠心,思量对策。终于他想出一个法子:绝食,一绝就是好几天。绝食的消息很快传到双文姑娘的耳中,她不免芳心一颤,觉得这个男人应该是真心的,不然也不会以生命为代价,便写了一首诗让丫鬟传了过去。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没错,这双文姑娘就是崔莺莺的原型。双文姑娘起初的犹豫、挣扎很快被元稹的各种表白和誓言冲击得烟消云散。他们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轰轰烈烈地相爱了。但当时他们还只是在半夜幽会,并没有正大光明。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元稹觉得这样太累,干脆搬到崔家住了。崔家是个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但家中崔父已故,只有崔母在,崔母念在元稹对崔家有恩,也没加以阻扰。就在双文姑娘以为马上可以迎来自己幸福生活的时候,元稹却要走了。
    元稹接到长安的通知,要回去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当一个男人决定奔向前程的时候,爱情就很难保全了。双文姑娘似乎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她留不住元稹。在元稹远行的前一天,她对元稹说:即便你对我始乱之,终弃之,我也不敢怨恨你。说完满脸泪珠,元稹陪着一起落泪,答应她,待考取功名后一定会回来找她。
    很可惜,他没考中。但他没有再去蒲州,留在长安继续学习。期间他和双文姑娘还是有书信联系。双文姑娘在信中叮嘱他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她在蒲州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他。不曾想元稹竟然百般炫耀,拿着双文姑娘的信四处给别人看,告诉别人在蒲州有位痴情女子一直想着他,惦记着他。
    贞元十九年,25岁的元稹迎来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顺利地通过吏部的考试,进入书判拔萃科。与他一起进入的还有一个人,叫白居易。他们的官职为校书郎,从此开始两人成为了生死不渝的好友。
    此时的元稹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加上已入仕途,他有了结婚的打算。崔双文虽然家产甚厚,毕竟没有权势,他思量再三,决定和双文姑娘分手。转投韦夏卿兆尹门下,他看中了韦家的女儿韦丛。按道理来讲,当时的元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韦夏卿应该舍不得将最心爱的小女儿下嫁给他。然而他还是用才华打动了韦夏卿,老爷子同意了这门外人无法理解的婚事。
    消息传到蒲州,崔双文虽有心里准备,但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为了弥补伤痛,她很快就嫁作他人。搞笑的是元稹竟然又去看她,敲开她夫家的大门。佣人问他是谁,他说是双文姑娘的表哥。但双文姑娘并没有出来见他,自此他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得出来元稹对这段初恋没有释怀,一年后他写出名扬千古的《莺莺传》,这里的崔莺莺就是崔双文,而他,也化身成了张生。这部小说后来被各种改写,最为出名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元稹花了多少心血才攀上韦家这门亲事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各种资料中可以看出他非常珍惜这门婚事,他对韦丛非常好,下了班就回家帮忙一起做家务,外面的应酬几乎从不参加。当时元稹的俸禄很低,低到勉强维系着家庭生活。韦氏出生高贵,过着拮据的生活却没有任何怨言,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相夫教子上。缝衣、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听说元稹喜欢菊花,她还为他绣制了菊花枕。元稹对她也是十分感激,两人的感情生活也是和睦。
      元稹在岳父光芒的庇护下很快官升几级,然而韦丛的身体由于长年的劳作和多次生育已经越来越差。元和四年,元稹公干到成都出差,遇上了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人,她的名字叫薛涛。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就在元和四年,韦丛生病了,请了很多名医来看都不见好转。期间元稹和薛涛正打得火热,七月韦丛离开人世。这令元稹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华发陡增。有人统计过,他一生写了三十多首怀念亡妻的诗,排在历史TOP1。传颂度很高的有: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请韩愈为韦丛写墓志铭,由此看来当初元稹选择韦丛也不是一味地攀附权贵,他对妻子的挚爱也是刻骨铭心。不然也不会写下那些流传千古的相思。
    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的薛涛是当时一位明星,出生书香门第,幼时便天赋过人。她八岁的时候和父亲坐在院子里梧桐树下歇凉,父亲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道中落,沦为乐妓。从艺期间,剑南节度使共换了十一位,每一位都被她的绝色和才华所吸引。
薛涛是属于卖艺不卖身的高级艺妓,在风月场上自然也是阅人无数。她和元稹相遇的时候她已经42岁了,而元稹才31岁。这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姐弟恋是这样展开的。
    元稹慕名前来拜见薛涛,薛涛对他也是有所耳闻,应允相见。元稹落座端起茶杯便开启了风骚模式,薛涛暗暗惊叹这位风采绝伦的京城男人的博学,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已被他深深击中。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男人吗?
    两人议诗论政,情投意合,双双坠入爱河。
    她作了一首诗《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元稹也写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经过一段时间的缠绵悱恻,两人已达到难舍难分的状态。一年以后,元稹离蜀返京。离别之际,薛涛写了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元稹写有《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京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她。
    回京以后元稹头脑逐渐清醒,薛涛毕竟乐妓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毫无作用,自此元稹开始音讯全无。于是薛涛脱下了她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而她的内心已如灰烬。
    元稹有一位朋友叫李景俭,此人在唐朝历史上不是特别出名。他写过一首诗应该有人读过,里面有一句充满了哲学意味:始见花满枝,又见花满地。(在唐朝那个时代,但凡做官的,不会写诗的人估计很难找到。)
    李景俭见元稹单身生活无人照料,有意安排表妹安仙嫔与其相见,并询问元稹意见。此时的元稹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与安仙嫔成婚有政治因素,一方面是觉得安仙嫔无论是姿色还是文采也相当不错。于是安仙嫔成为了元稹的侧室,这段婚姻当时白居易也是劝过他让他暂缓,因为元稹在纳安仙嫔的时候还在守制期(韦丛去世不到一年)。这段婚姻在当时被很多人耻笑。
    然而这段婚姻也只有三年,安仙嫔病逝,元稹之二度婚姻结束。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又贱为小妾,但元稹对其早逝,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哀伤之感如丧发妻,其《葬安氏志》云: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况不得为人妻者。则又闺衽不得专妒于其夫,使令不得专命于其外,己子不得以尊卑长幼之序加于人……况予贫,性复事外,不甚知其家之无。苟视其头面无蓬垢,语言不以饥寒告,斯已也!今视其箧笥无盈馀之帛无成袭之衣无完裹之衾。予虽贫,不使其若是可也,彼不言而予不察耳!以至于生也不足如此,而其死也大哀哉!对安仙嫔留下的儿子元荆也是爱抚有加,只可惜这孩子后来夭折了。
    元和十一年,36岁的元稹到四川达州任职,在领导山南西道节度使权德舆做媒关照下,正式娶了名门闺秀裴淑为妻,此人为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郧之女。元稹开始了第三次婚姻。
第三任妻子裴淑不再像前两任短命,死在元稹之后。元稹娶裴淑之后,频繁的调动,离愁别恨,让深陷孤独的裴淑常常以泪洗面。元稹以诗相慰: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元稹44岁那年,做了越州刺史。他遇到了江南第一才女——刘采春,就是和薛涛一起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其中的一位。她不但诗写得好,还会唱歌,尤其是高音,相册云霄,余音绕梁,类似于现在的海豚音。
元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为人妻。但这不影响他对她的爱慕,偏偏刘采春芳心也是难收,仰慕元稹已久。两人很快就勾搭上了,犹如当初和薛涛一样爱得炙热。元稹写过《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依然决然地离开了丈夫和元稹生活到了一起,我想在唐朝那样的年代里此女的举措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支撑。几年后元稹又升了官,又有了新欢,把刘采春扔到了一边,她和紫霞仙子一眼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想到结局,于是她心灰意冷地离开了越州。巧的是数年以后他们竟然又相逢了,但元稹只是给她安慰和她早已不相信的承诺。
    刘采春走了,悲惨的是她最终选择了投河自尽。死之前的那一刻她心里应该是后悔和愤恨的。后悔的是当初为什么要离开对自己百般宠爱的丈夫,愤恨的是为什么元稹如此无情。
    至此,元稹的情史讲述完毕。历史有记载的就有六位,狎妓就无法统计了。这么一位多情的中唐大才子,53岁时死于南昌。他对艺术和文学上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和白居易为好友,且在历史上以“元白”并肩,他们都配得上彼此。唯一有争议的就是他一生的多情。
    浪子风流,可谁知道他又不是真心呢。若不是痛彻心扉又岂能写出“寒堂半烟影,烬火满庭灰。”
    不能说他薄情,他每一次都是认真的,只是他认真的次数太多了。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正德 + 8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8  活跃度 + 1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26 16:18:37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反正我读完了!{:mocs_24:}{:mocs_24:}{:mocs_24:}{:mocs_24:}{:mocs_24:}
J53Gg5g0CLA5.jpg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石匠 发表于 2016-12-26 16:18
……似乎……反正我读完了!

戴眼镜,是因看书过多。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2-26 17: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每一次都是认真的,只是他认真的次数太多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2-26 17: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女都给他碰到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8:32:24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6-12-26 18:36 编辑
正德 发表于 2016-12-26 17:58
他每一次都是认真的,只是他认真的次数太多了。

俺对这句话印象也很深刻,其实元就是博爱吧,谈不上专情。白居易的韵事也不少,元白齐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6 天

连续签到: 1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26 2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流似乎和才子割不断。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27 00:28:12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认真读了一遍。自古多才皆多情,天生元稹风流第。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官场仕途比情贵,谁肯贪花金银弃?……多情男人就是一把茶壶,多情女子都是一只茶杯,分得半杯香茗也就不错了。。。人见人爱,见谁爱谁;最后谁都没错_只留下了千古绝唱,《西厢记》{:mocs_15:}{:mocs_15:}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2-27 00:33:42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事的王实甫_欠打!惹得后世多情男女,辗转悱恻,百度萦徊{:mocs_9:}{:mocs_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