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第一”铸就的“来安现象”——来安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追踪(来源: 滁州日报)
在我市奋力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的首发年,来安县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第一位;1至10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居第一位,高于全市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第一位,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此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量分别位列全市第2位。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顶天立地,突出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 渣土车、搅拌车和运送物料的大货车,夹杂着尘土,鸣着喇叭来回穿梭;水泥、黄沙、钢管建材成堆摆放,随处可见……在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三氯蔗糖项目的建设工地上,11个施工队、2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地干活,20多栋厂房同步建设,有的厂房已经快要封顶。 “我们今年8月份才启动这个项目,当时这边还是一片农田”,金禾实业总经理夏家信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准备,9月28日项目正式开建,不过短短数月,已有部分厂房即将封顶,预计明年3月份将完成全部建设,实现投产。“这原本需要2至3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我们不过半年就提前完成了。”夏家信补充说,除了三氯蔗糖项目之外,公司还上马了多个项目,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45亿元。 今年以来,来安县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以金禾实业为例,骨干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25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8%。 在来安县经信委党组成员、主任科员董超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沓工业简报。来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重点项目重点调度”活动,将督查结果形成简报,上至书记、县长,下至各相关单位和乡镇,人手一份,让他们对各自分管负责的项目建设情况了如指掌。 按照“工业立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来安县扎实开展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1.1%,预计全年可实现增加值56.5亿元,增速在8个县(市、区)可排前两位。 创新创造,促进传统产业加速转变 安徽中联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清洁能源生产经营,去年产值为52亿元,预计今年可达60多亿元,税收突破1亿元。 “当前经济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我们产值不降反升,是因为我们‘调转促’做得好。”中联能源董事长殷献忠表示,汽油产品从国三到国五再到国六,企业每次都提早谋划,通过技术引进、科技研发,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我们生产的汽油产品已经能达到国六标准,公司也将不断地通过创新升级,力争在2018年实现百亿企业目标。” 按照“四个转变”工作思路,来安县修订出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性文件,全县还投入47亿元用于130个工业技改项目,加快了工业经济“调转促”步伐。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授权发明专利185件,提前8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申报专利1720件,总数居全市第一。今年,盛世高科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经纬模具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来安县已分别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14家;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市级24家。 以“调转促”为抓手,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来安县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结构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前三季度,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8亿元,增长50%,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3和第1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4亿元,增长8.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11.9%。
大举招商,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工业壮大 文化产业是来安县“无中生有”的一个产业。自2008年安徽图强文具有限公司落户来安后,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近30家文产企业落户来安,成为该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原本为来安县一家生产文具产品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河北企业也落户来安,目前,企业已租赁了县经开区厂房,设备也在订购中,预计春节以后可实现投产。 今年以来,来安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引项目、聚产业、增后进,开展外出招商或接待客商共计380余次,其中产业小分队共外出招商165次,摸排项目线索80个,实现新签约项目16个,符合产业配套的项目5个;县主要领导推进项目63次,外出46次,促进了一批项目落户,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以商招商才是最有效最理想的招商方式,”来安县投资合作促进局工作人员吕玉军表示,来安县组织系列招商活动,着力破解瓶颈制约,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扎实开展帮扶年活动,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重点项目和困难企业,共协调处理各类问题248件,力促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1至10月份,全县实现新建和续建到位资金77.6亿元,新签约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21个。预计截至年底,可实现到位资金100亿元,新签约项目50个、新开工项目30个、新投产项目2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