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7-1-19 12:02 编辑
车站老照片勾起的旧情思 文/龙沙快雪 这组来安县汽车站和部分乡镇分站代办站的老照片,被我珍藏多年。想当年乘车之难,过来人谁都有切身感受。尤其像我们这些曾在数千里外当兵人,要想探次家,那要为乘车耗费多大精力,伤多少心神啊。 记得有年,为赶来家过年,竟然从北京硬挤上老式硬座绿皮火车,一路逢站就停(像东葛,永宁,乌衣这些站必停),途中又几次换乘车,在路上爬了几天,苦傲了几夜,最后才到东葛小站下车。然后又背着几十斤重的携带物,脚踏着大雪融化的泥泞圩荡,步行二十几华里,才在除夕晚,家家放鞭炮,忙着吃年饭时,才浑身汗透,饥肠辘辘,艰难疲惫的出现在家人眼前。父母,妻子,弟弟,妹妹们好生惊喜,说实在想不到我三十晚上还能回来过年,妻子自然高兴的红着似梅花绽放的脸,外带几分羞涩,围着我乐不可支。因为那时不但交通不便,通讯也是如此,这是现在年轻人无法想象的难。更何况我是临时决定探家的,时间非常仓促。 因我这个游子在家人意想不到的节点归来,自然是大喜过望,年夜饭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自不必说。 晚宴上,我拿出从数千里带回的精美瓶装葡萄酒和烧酒(那时农村一般都喝散酒,多数是本县产的山芋干子酒)。搞笑的是,那晚从不沾酒的妻子,因高兴只喝一点葡萄酒竟然醉得头发晕,迫使俺家这位十分勤劳的媳妇,只好放下洗碗刷锅活,先上床躺下了。 那晚不少乡邻听说我回来了,聚到我家问长问短,气氛亲切感人。邻家张二叔爱说笑话,见我妻醉酒躺在床上,就逗笑说:“哈!哈!哈!你妈正奎回来过团圆年,把祖英给团醉了。”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话再说回正题,一个月的探亲假数着数着就到了,我身为军人,必须要按时归队。尽管与妻子结婚后离多聚少,天隔一方,但还是决然踏上归队旅途。可令人头疼的是,交通太不便利,几经周折赶到滁州火车站,好不容易买了一张站票。其结果硬是被无情的挤在车厢厕所门边,只容一只脚站立,有人上厕所你还得把包提起来,把身子斜贴一边让人。说了可能无人相信,我就是凭这一只脚一直站到天津站,才有机会把另一只脚放稳。这其中,疲劳,困乏,真是一言难尽。 熬过二十几个小时后,列车终于驶进北京站。赶紧下车,急奔开往永定门火车站的20路公交站,上车又是玩命挤。车到永定门下车,再去排队买开往张家口方向的火车票。下来还是等车,挤车。到沙城下火车后,一般要先找旅馆住下,搞点吃的(有时就吃随带的干粮)。然后在脏兮兮的床铺上,闻着被子的老油羊膻味和生火取暖的煤气味,总算有个可以躺下的地方了。但是,天不亮就必须起床,步行到好几里外的沙城长途汽车站排队买去部队驻地赤城的车票。然后乘上客车翻山越岭好几百里,到达赤城。至此,还没完,还要到赤城汽车站排队买去独石口的车票。然后再翻山越岭数小时最后到达我的连队驻地。至此,疲于奔命终结,而人就像散了架,几天缓不过劲来。其实说归说,归队后根本没有喘气的机会,立马投入工作,有时甚至直接进入阵地和练兵场。我常为此感叹:军人牺牲何止是在战场? 由此,我还想到妻子每次只身千里寻夫去边关,交通不便,这一路乘换车之难,旅途省吃简用之苦,为节约开支,在寒冷的候车大厅里坐等天明,还有一路晕车呕吐,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啊。 我面对这组老照片,想过去交通之艰难,看今天交通通讯之便捷,真的感到很满足。想到我转业到来安汽车站工作后,看到每天如潮旅客一票难求,拼命挤上车,看到乡镇干部门是车站办公室的常客,就等我们开前门,把他们安坐在副驾驶位子上,那个美的啊,绝对胜过现在坐宝马都没有的快感。那时能坐在客车副驾驶位子,那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征。 那时各乡镇都要求县站在他们那设代办站,他们把驻站驾驶员捧为座上宾,食宿安排十分周道。图的就是个乘车方便。哈哈!现在人家都鸟枪换炮了,你请也请不来他们呢。来了就有失他们身分了。 这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落后所致,不足为奇,也无须抱怨。 现在这一切已成历史,交通,通讯,网络,便利之极,有目共睹,全民受益。只是我们翻看老照片,要不忘今日之成就和幸福来之不易,大家要知足,要珍惜! (县汽车站)
(相官代办站) (张山代办站) (十二里半代办站) (施官代办站) (施官代办站) (记不清何站,请网友辨识) (长山代办站) (半塔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