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育局 规划建设局 来体〔2017〕4号 关于印发来安县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来安县体育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来安县教育体育局 来安县规划建设局 2017年2月23日 抄:本局相关股(室、中心),存档 来安县体育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设施服务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我县居民健康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7号)、《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滁政〔2017〕7号),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5万人,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体育设施作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体育设施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创造条件。据我县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县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达到650 个。但总体上,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供给不足,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1平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二是县城缺乏中、小型体育设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 大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全县人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二)基本原则 ——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以区域人口数量及分布、自然环境特点和现有体育设施资源为重要因素合理布局。以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项目为重点,积极支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实用适用,方便可及。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合理确定体育设施功能和规模,积极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方便城乡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公共体育普及性。 ——政府主导,争取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申请上级项目资金,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补助和投入。 ——创新机制,持续发展。激发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和运营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管并重,强化运行管理,切实提高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各类闲置资源,努力增加体育设施供给。积极培育各类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专业化机构,共同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行。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中小型、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场地,着力构建县、乡镇、行政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 到2020年,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普惠性强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各类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有较大提升,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二)建设任务 ——县城建成“五个一”。即:1个体育馆、1个中小型体育场、1个标准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1个体育公园。达到承办全市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设施标准。 ——50%乡镇建成“三个一”。即: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或笼式足球场。 ——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城市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建设社会足球场地。改造或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3块(含县级公共体育场内足球场)。 ——新建县体育公园。在新城区新建体育公园,能够开展球类、游泳、体操、武术、健身操(舞)、健身气功等室内外多项体育健身活动。 ——申报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内容包括多功能健身场地、灯光球场、拼装式游泳池、健身步道、室内外 健身器材等。 ——扩建改造老城区体育场,满足老城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 ——体育和旅游相结合,以绿色生态、自然休闲为主题,以白鹭岛森林体育旅游公园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开展省级品牌活动“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车赛为亮点,以山地自行车、森林徒步、拓展训练、水上运动、健康养生、房车营地、球类运动为重点项目,把白鹭岛精心打造成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 ——利用杨郢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规划建设汽车越野活动营地。 四、建设方式和资金来源 (一)建设方式 1、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公园绿地、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场地。 2、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社区改善场地设施水平,适度增加健身休闲区域,进一步扩容市民休闲空间。 3、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布局布点,在缺乏体育场地的城乡、社区加快建设一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 (二)资金筹措 1、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对社会足球场地、新建县级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以及采用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建设的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予以专项补助。 2、争取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建设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增加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监督管理。 3、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要求,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公共体育设施运行所需经费。 4、企业、个人和境外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各类体育场地,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建设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PPP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