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边陲,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地理坐标位置 北纬32 °10′~32°45′、东经118°20′~118°40′。县域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西接明光市、滁州市,南连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北界江苏省盱眙县,滁天公路、104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北最长处55km ,东西最宽处30km ,县域总面积1418km2 。来安县共辖8 个镇、4个乡,县城驻新安镇,分别是 新安镇、半塔镇、水口镇、汊河镇、大英镇、雷官镇、施官镇、舜山镇、三城乡、独山乡、杨郢乡、张山乡。
来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是滁州市来安县境的主要河流。有东、西两源,西源出明光市老虎山南麓,东源出来安县北部山区,两源会合后南流,进入屯仓水库库区;于新屯仓东出库后,经舜山集、来安县城东、水口西,至渡口折东南流,于小河口注入清流河。 南支出自龙王山北麓,三支于双塘汇合后东流,过于营进入来安县,于陈营与东源汇;东源发源于来安县北部山区,亦分三支,北支出自来安县高塘,西支出自陆家洼西,东支出自小公司与五义港,三支先后汇合后南流与西源汇。两源汇合后南流于屯仓(杨郢)入屯仓中型水库,出库南流经舜山,于天彭营收来自长山西麓之二个小支流,又南流于来安县城新安镇北,收来自复兴集东过陈郢小型水库之水,于清水庵收来自油坊田过红丰中型水库之水,于水口镇收来自双塘之水,过水口镇,石塘罗小型水库经复兴集入平阳中型水库,又南流于杨楼折向西南于小河口入清流河。新河经广大圩穿汪波荡于汊河集西入滁河。河长70.5km,流域面积714.3km2。 来安县城以下河道,进入平原圩区,河槽弯曲浅窄,排泄不畅。1971年开始整治,经过四个冬春完成,主要是开挖来安新河,新河从来安县城东对河桥上起,向南经水口镇西至三城北渡口;由渡口折东南,经吴渡,穿汪波荡(汪波荡形成东、西两荡),新河出口下移,于汊河集闸上与清流河汇合后入滁河。河道总长70.5km ,其中治理长度33.6km ;流域面积714.3km2 。,其中山区占29.8%,丘陵区占61.1%,圩区占9.1%。新河完成后,老河已封堵。治理过的河道从对河桥上至入 清流河口,河底高程为3.5~20.0m ,河底宽10m ,两岸滩地宽15~35m ,堤顶高程13.5~29.0m ,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来河为来安县 主要河流之一、滁河的 一级支流,有东、西两源,西源出明光市老虎山南麓,东源出来安县北部山区,两源会合后南流。流经杨郢乡、舜山镇、新安镇(县城区)、水口镇、三城乡和汊河镇等,最终汇入清流河入滁河。来安县境内涉及的乡镇有杨郢乡、舜山镇、张山镇(部分)、新安镇、水口镇、三城乡和汊河镇等行政区域。 来河流域内行政区、汇水区和控制单元所处位置及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见表2 -1和附图2。 表2-1 来河流域内行政区、汇水区和控制单元三者关系 2.2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来安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丘区,大别山的余脉长山、龙王山、马头山、练子山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流域高邮湖水系,约占全县面积20%,白塔河上游众多小支流汇入天长市境内白塔河干流。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流域滁河水系,滁河沿县境南部边界流入江苏,滁河支流清流河、来河、施河、皂河自北向南穿过,将地形自动分割成为岗坳相间的波状浅丘,滁河沿岸为河谷平原圩区。全县海拔高度在60~200m(注:吴淞高程系,下同)之间,最高的龙王山海拔为219m,县城所在地海拔高度为15~60m。 本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地表所见有中元古界、震旦系、奥陶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县城所在地表层为第四系覆盖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砂岩。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来安县城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2.2气象气候特征 来安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但降水不均匀、日照多、温度大,无霜期较长,为季风气候显着的副热带(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型气候。 气温:年平均气温14.9℃。最热是7月份,平均气温27.7℃;最冷是1月份,平均气温1.3℃;历史最高气温40.6℃(1959年8月23日),历史最低气温-16.3℃(1969年2月6日)。 风向风速:季风气候显著,静风较多,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大风风向以西北风为多,东北风次之。春季三、四两月大风最多,夏季次之,年平均风速3.9m/s。最大风速29.4m/s(风力11级),出现在1974年6月18日。 降水量:年均降水量975.3mm,80%保证年份降水量达788mm。降水量最多年份1790.3mm(1975年),最少年份561.8mm(1966年)。年际变化在1790.3~561.8mm之间。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该县各季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即使同另外夏季是水灾多发季节,特别六、七月份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集中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 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15cm。 2.2.3水系和水文特征 2.2.3.1水系总体简介 来河是来安县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滁河的一条较大支流,有东西两源:西源发源于来安县自来桥老虎山南麓、杏山东麓和龙王山北麓三支来水,于双塘会合后东流,进入来安县境,东源发源于来安县北部与明光、盱眙两县交界处,南流经屯仓水库、舜山集、新安镇东、水口西、至汪波荡小河口注入滁河,流域总面积714.3km2,其中来安县境内流域面积507.4 km2。来河重要支流有陈郢河、三里河、清水河和平阳河。 来河流域集水面积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其中对河桥以上310km2,屯仓水库至对河桥区间流域面积123km2,对河桥至金庄跌水区间流域面积57km2,金庄跌水至清水河区间流域面积48km2,清水河至水口闸区间流域面积35km2,水口闸至平阳河口闸区间流域面积153km2,平阳河口闸至吴渡区间流域面积43km2,吴渡至小河口区间流域面积68km2。 对河桥以上17 km为天然河道,对河桥至小河口段33.6 km为1971年后开挖的有堤防人工河道。来河流域主要防洪灌溉工程情况如下: (1)屯仓水库 屯仓水库位于来河上游,来城以北17 km,舜山乡石固山西侧,控制流域面积187 km2,是来安县最大的以灌溉为主兼起滞洪作用的大型水库。该工程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68年6月完工。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设计入库洪峰流量1737m3/s,校核入库洪峰流量3346m3/s,总库容1.0625亿m3,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控制下泄流量为200 m3/s。 (2)平阳水库 平阳水库位于来安县城西南5 km的八石山下,控制流域面积65 km2,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兼起灌溉和防洪作用。水库始建于1966年10月,1976年11月完工。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1000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475m3/s,校核入库洪峰流量972m3/s,总库容2970万m3,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控制下泄流量分别为50 m3/s和100 m3/s。平阳水库下泄流量经平阳河,至平阳河口闸入来河。 (3)红丰水库 红丰水库位于来安县城东南6 km处,控制流域面积31.3km2,水库以灌溉为主兼起防洪作用。水库始建于1966年10月,1972年1月完工。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300年一遇,设计入库洪峰流量307m3/s,校核入库洪峰流量463m3/s,总库容1500万m3,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控制下泄流量分别为21 m3/s和32 m3/s。 2.2.3.3城市水系 来安县城位于长江流域滁河水系的支流来河中游,目前影响城区的河流主要有来河及其支流陈郢河(分为北大堤河与老城河)、党校河、三里河(包括支流二里河)、平阳河,城区水系还包括杨庙电灌站干渠(杨庙干渠)。来河发源于明光市自来桥,流经来安县的屯仓、来城、水口至汪波荡汇入滁河,是滁河下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来安县境内最重要的河流,流域总面积714.3 km2,其中对河桥以上310 km2。 陈郢河是陈郢水库溢洪道下游河道,历史上老河道经肖官桥,在磨盘桥处进入老城区,然后经体育场、县一中、亨通公司,通过杨庙干渠在化肥厂处进入新来河,河道全长6.3 km,其中城区段为磨盘桥以下3.6 km,现状部分河段已被垃圾淤塞。70年代来河治理的同时陈郢河也进行治理,老陈郢河在磨盘桥处河道封闭,穿城段则废弃,沿城北开挖新河(也称“城北撇洪沟”),该段河道长1.5 km,堤防称为“北大堤”,目的是将陈郢、张花郢水库及城北区间的来水在对河桥闸上撇入来河,防止洪水漫溢来城至对河桥大片滩地,因此现状陈郢河河道长4.2 km。 三里河是上游三里庄水库洪水下泄时的穿城河道,洪水直接进入新来河,河道大部分为天然河道,在杨庙干渠以下开挖顺直河道直通新来河。河道自三里庄水库溢洪道出口至入河口全长6.1 km,其中穿城段自西外环至新来河河道长3.8 km,来水面积21.75 km2。三里庄水库控制面积3.44 km2。 二里河是上游新丰水库洪水下泄时的穿城河道,也是三里河的支流,二里河洪水在杨庙干渠处汇入三里河后再进入新来河。河道自新丰水库溢洪道出口至三里河处全长6.54 km,其中穿城段自西外环至杨庙干渠处河长2.775 km(包括杨庙干渠段0.8 km),汇水面积9.37 km2。新丰水库控制面积1.38 km2。 党校河北起塔山路,南至杨庙干渠,长约450m,宽约6m,深约0.5m,主要接纳塔山路两侧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雨水和金禾化工排水,汇集后流入杨庙干渠。 杨庙干渠是灌溉兼排洪渠道,由一级站抽水经杨庙干渠送入屯仓水库渠道,补给水库灌区,灌溉流量3m3/s,穿城渠道从杨庙一级站至对河桥总长8.25km。 2.2.3.4流域情况 来河原河道河床弯曲多埂,形如“鸡肠”,阻水严重,圩堤低矮、分散、单薄,少有洪水便造成沿河滩地大面积洪灾,屯仓水库坝下至水口段底坡较陡,约1/1500,水口以下较平,约为1/8000,平槽泄量水口50m3/s,河口为150 m3/s,河口宽度(堤距)水口55m,河口65m。因此1970年规划对来河进行截弯取直,截弯取直段称为“新来河”,新来河从来城对河桥开始至入滁河口为止,总长度为33.6 km,其中水口枢纽以上14.1km,以下19.5km。新来河穿城段从对河桥开始至水口闸止,由北向南穿越来安城,总长约16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