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转载专栏] 什么是朗读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8-12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ǎng dú]
朗读
[url=]编辑[/url]
朗读(reading aloud),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


中文名朗读外文名reading aloud
目录



基本含义[url=]编辑[/url]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
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都学会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词语概念[url=]编辑[/url]
词目:朗读
拼音:lǎng dú
英文:read aloud
基本解释: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引证解释:
朗诵
李商隐《与陶进士书》:“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 元贡奎《雪晴》诗:“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 清·田兰芳《袁太学(袁可立孙)传》:“(袁赋谌)或宴会晚归,犹就座索茗,连啜朗读,尽一卷然后。”袁鹰《悲欢·民心》:“有的高声朗读,有的低声吟诵。”[1]

技巧[url=]编辑[/url]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朗读技巧之如何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所谓全神贯注,就是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谓进入作品,就是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活动;要主动去揭示语言本质及逻辑链条,要设身处地寓情于景,加强形象感受;要尽力引发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与听者的对象交流;要在整体运筹之中具体加以把握。这样,朗读都就没有心力去考虑其他,连注意的边缘也少有兴奋点的干扰了。
当然,进入不是陷入。陷入,就会失去主动,失去自由。就像伯思斯坦所说:“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失去方向,不分主次。进入则不同,它是一种清醒的、自制的状态,能在体味作品中也觉察自我,能在情动于衷时还可以调节检验,时时评价,不会神不守舍,不会贸然失态。
为什么不能进入呢?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是某种与朗读内容无关的思维活动闯入脑海,侵犯了注意中心,改变了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向,因而意识与朗读背道而驰造成的。有时,是朗读者以主观随意性强加于朗读内容和作品形式;有时是忽进忽出,全无主动性;有时是强迫自己进入而不得,是为了进入而进入,丧失了内在的依据性。诸如此类,都应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犹如演员进入角色,有第一自我(被引动方面)、第二自我(能调节方面)的问题一样,朗读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在进入朗读内容时,有足够的、适度的控纵能力,既不游离于外,也不陷入其中,真正掌握和行使朗读的主动权、自主权。

作用[url=]编辑[/url]
体会文章叙述节奏和音乐美,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训练对文章字句的分析能力 有助于练习语言,增强话语的流利程度,对身心也有好处,开朗个性等。
一是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三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是有利于改变差生,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是大声读,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六是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七是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八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九是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解题时如果大声读题,效果一定会更好。而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十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0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都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首先要吐字标准,清晰,流畅,不能磕磕绊绊.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其次是语句的间隔,停顿,要注意呼吸与朗读的协调,不要一口气读完.
  然后是感情的流露,这要结合文章的基调来决定情感的表达,不能读的干巴巴的.
  还有语句的抑扬顿挫,比如赵忠祥,任志宏,他们成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归功为朗读的抑扬顿挫.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到位,以上所说的也只是空中楼阁,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只有建立在对主旨的深刻理解上,各项建议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这些不能很快的起到作用,那最直接的就是多收听广播,多看名家朗诵,这样见效是最快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诗也好,朗读也好,都是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出来,与人交流,使人感动,引起共鸣。吟诗和朗读都可以作为一种表演搬上舞台,但没有真情实感的过多的表演却往往会失去吟诵和朗读的意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3: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读的情感很重要,通过朗读技巧可以更好滴表达作者和朗读者的情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读技巧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3: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7-8-12 14:09 编辑

情感则更多来自于朗读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文化或是文学素养的整合。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4: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个人浅见,请方家指正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4: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在“读”字和“诵”字上。
读,依照文字念。比如,读书、读报。
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比如,诵歌、诵经。

朗读,不是一般的读书,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书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声音响亮,朗朗有声。朗读,也包括朗诵。通常指一般的朗读。

朗诵,不是一般的朗读,是要求比一般朗读高的语言表达形式。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比一般朗读,更抒情,有音乐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7-8-12 14:22:39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
其实所谓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不止是我们的汉字可朗读!朗读也是多样化的!
一味的用个人的一已之见来给朗读绑上绳索,愚以为是需要三思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7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8-12 15: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朗读是阅读的升级形式,是声、情、意的完美表达方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