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7-8-15 10:29 编辑
浅论戏曲演员与观众的亲和力 作者:杨宗菊 一部戏能够打动观众的心,除了靠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之外,演员与观众的亲和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亲和力是什么?我认为,亲和力就是一个演员的人脉、人气、人缘,是演员与观众情感交流互动所凝聚的独特魅力。同样是一部戏,由具有亲和力,观众喜爱的演员去演和缺乏这种亲和力的演员去演,其效果可能大相径庭。生活中,很多观众就是因为喜爱某位演员,宁愿花多钱,跑远路去赶场看戏,而且百看不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个人在数十年的戏曲生涯中,对此道理感悟较深。认为一个好的演员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亲和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人们常以“德艺双馨”四个字赞誉优秀的艺术家们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德”从何来?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那就是“德”从“修”来。一个优秀演员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无疑是靠平时潜心学习修养和感悟得来的。这种“德”应是演员溶入血液,渗透骨髓的特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行表露,而不是矫揉造作,逢场作戏做给别人看的。正如古人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好的德不会讲自己有德,而是默默去做的,所以才是真的有德。事实证明,要想演好戏,首先做好人,凡能较好地尊从道德标准从艺的人,必然会走向事业的成功和受到人民群众的尊崇。 我还认为,演员要具有良好的品德,首先要向贤哲榜样学习,要向书本理论学习。尤为关键的是要自醒,自警,自修。要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精神和气度。如果一个演员不具备良好的德行,上台演英雄,下台做狗熊,必然丧失观众,更遑论亲和力。 二,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无疑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知识面。如对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都力求有所涉猎。当你手捧一部戏本时,如果你只死记硬背台词对白,而对此戏的历史、文化、人物背景一无所知,不了解戏中人物内心活动的因由,那你扮演的角色肯定苍白而缺少感染活力。 为了演好刘胡兰和白素珍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我在台下是认真做了读书功课的,对《刘胡兰的故事》和《白蛇传》两本书,反复翻阅揣摩,从而对如何演好这两个人物做到心中有底。当我登台演出时,立马进入角色,感情之涛汹涌澎湃,我就是刘胡兰,我不但对敌人有深仇大恨,我心中更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我面对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同样道理,白素珍这个人物在我心中是鲜活的,感性和理智的。她虽是妖,但她与人为善,与人结爱,心地善良。她对许仙的情和爱是真挚感人的。正因为我把这两个戏中人物的爱恨真的看作是我杨宗菊的爱恨,所以使演出取得较好的效果,迎得广大观众的爱戴。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力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其演技一定要过得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哪一个环节都必须勤学苦练,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没有捷径可走。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规程套路扎实苦练,一招一式不得马虎。这也好比初学毛笔书法者临帖一样,先一笔一划力求形似。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戏曲演员缺乏扎实的专业功力,群众是不会买你账的。多年来,我在戏曲练功上持之以恒,即使曾有好几年因客观因素离开舞台,但我爱戏学戏的初衷不改,坚持默默练功,相信有一天会重返舞台,继续我的戏曲事业。我把戏曲艺术看作是我终身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我的谋生职业。我对戏曲艺术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停下脚步的。正因为自己的坚持,所以在我重返舞台后,仍能得心应手的担纲演戏,而没有落伍之憾。二是要在掌握一定功底基础上悉心揣摩融入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使舞台动作逐步趋于灵活,避免呆板。三是要锐意进取,求变创新。一部戏演了几代人,历时上百年,如果程式套路一成不变,总不免让人乏味,怎能有吸引观众的亲和力?所以,我在表演套路上,时常融进一些个人对戏中人物理解表演成份,力求把人物演活。 四,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 演员要想和观众保持亲和力,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靠演员以真诚来与观众交流换取。我深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演员的评品最有发言权。演员一但和观众结下深厚缘份,他们会非常欣赏你的戏曲艺术,甚至会包容你的某些演技过失而不会喝倒彩。那么演员该如何与观众沟通呢? 一是要平易近人。我是土生土长的来安县人,平时上街串市以及早晚健身运动,都免不了遇到熟悉我的人。而我多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嘘寒问暖。有时晚间到广场散步,常会碰到一些热爱我的戏迷朋友把我围住,要我唱一段给他们听。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能做到有求必应,不计场地环境优劣,总会认真的为他们演唱一两段,尽量满足他们。 二是切忌骄傲自大。尽管我在来安县演唱洪山戏迎得众多观众嘉许,也不管我曾经获得过多少演出奖项和荣誉,但我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需要继续求学,不断求上进的小学生。在众多爱我捧我的观众乡亲面前,我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我所掌握的戏曲艺术原本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群众,我只有真诚为他们做奉献的义务,而不敢有别的企图。 三是坚持戏曲为民服务的方向。我的家乡人十分喜爱洪山戏,他们是真正的热心观众。为了把群众喜爱的洪山戏种发扬光大,传承下去,2016年8月,在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我个人名誉组建成立了《来安县宗菊艺术团》,主唱“洪山戏”,并由我担任该团团长和法人代表。组团后,我们团队演职人员齐心协力,很快排练上演一部古装戏《白蛇传·断桥》和一部现代戏《刘胡兰》,我则分别饰演这两部戏中的主角白素珍和刘胡兰。此后,我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开展“送戏进万村”和“送戏进校园”公益活动中,我们带着这两部戏,先后在来安和天长两县乡间和中小学义演200多场。这项活动的大方向是十分正确的,演出效果是令人振奋的。理所当然地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弘扬了洪山戏剧文化,迎得了众多的亲和人心。
二零一七年七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