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是专门为传播道德、弘扬道德、褒奖道德,而开设的课堂。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弘扬文明新风。客观地说“道德讲堂”活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机关、单位层面,它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笔者认为,应让“道德讲堂”走出机关、走进百姓,唯有这样“道德讲堂”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道德讲堂”走进基层需要阵地保障。把“道德讲堂”全面推进到乡镇和农村,是道德建设的拓展和延伸,需要基层党组织把“道德讲堂”阵地建设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地建设“道德讲堂”,让活动开展有场地,这样既营造了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又让基层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到“道德讲堂”活动之中,接受灵魂的洗礼、心灵的撞击。 “道德讲堂”走进基层需要队伍支撑。“道德讲堂”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道德讲堂”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离不开宣讲队伍支撑。为此,各基层党组织要组建以身边的道德模范、致富能人、“五老”和文化志愿者为主体的宣讲队伍,通过对他们的业务培训,使之成为弘扬传播“真善美”的生力军。 “道德讲堂”走进基层需要创新推进。“道德讲堂”是链接城乡道德建设的“精神通道”,走出机关、走进百姓,让道德建设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在遵循“道德讲堂”主要流程的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设流动“道德讲堂”、“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进农家”等形式,创新“道德讲堂”活动形式,让文明在城乡传承,让爱心在基层接力,打造基层精神新高地,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总之,大力推进“道德讲堂”进基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愿道德清风时时吹拂,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境界,愿越来越多的人: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