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沉 淀 浮 躁 静 心 神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10-9 15: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 淀 浮 躁 静 心 神
            周 元 桂
  
   如今,许多人常为身处喧嚣浮躁之中而苦恼,而慨叹。那么,何为“浮躁”?即在当今物欲横流中急功近利,为满足奢欲而疲于奔命,使灵魂不得安宁的种种怪现象盛嚣尘上的红尘状态。其实,慨叹者(包括笔者在内)之所以对躁嚣现象百厌而又难能摆脱,是因自身心神不宁静,虽有修心之念,却未能了断尘根;虽怨憎躁嚣尘状,又一步三回首地关注它,如此,则不可能宁静心神,更谈不上入超脱之境。
    那么浮躁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见如下喻例便会了悟:两位走钢丝的人比赛,看谁先通过一段100米的钢丝。比赛要求二者每人嘴里叼着一根木片,木片上有一根点燃的香,限定在香燃尽的一段时间内,谁先走完全程,谁即为胜者。结果,甲于香未燃尽时便达到终点,成为胜者。而乙在香燃尽时才走完80米而败北。原因是,乙输在内心不平静上——心里总是想着能取胜,浮躁情绪油生,就气喘吁吁起来,加快了呼吸力度和频次,把香燃旺了,结果未达到终点便燃尽了香。此谓之“欲速则不达”也!不能以平常心态行走,是走不出沉稳步伐的。禅语云:纯真的灵魂跟不上自己急躁的步伐。美洲印第安人有个说法:不要走得太快,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此说即乃对浮躁现象形象的鞭挞。
    身处躁尘中,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焦虑和困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只有做到沉淀浮躁,淡欲宁心,才能不受横流物欲之逐利喧闹的干扰。或许,在广袤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的旨趣,便能做到,从纷扰宠杂的干扰中挣脱而置身心于大自然中。这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当然,这里所说的走进大自然,并非专指去旷野里徜徉或远行游山玩水,在陋室里静坐宁心,也是融入大自然。“老僧入静”之坐于斗室中,心离尘了也是置身于大自然中,此乃高境界的大自然。
    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个场景,能让人气定神闲。大文豪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到临溪濯足,雨后登楼观山,柳荫堤畔闲行,乃至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都可成为淡欲宁心者的赏心乐事。你如果揣着闲心去山峦脚下的旷野里,情境会诱使你专注地观察深林鸟竞飞,岸树果闲落,荷叶珠滚圆,落叶如蝶舞……都能清净心神,涵养超然情趣。
   做到浸润于自然,涵养恬淡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的高度。天光云影、柳暗花明的大自然里,以及简朴雅淡的陋室中,都刻录着怡心快意的密码,流淌着情景曼妙又极富诗意的华章。笔者早年曾工作在山乡古镇。得天独厚地常去山峦脚下、茂林山谷处散步,聆听大自然特有的天籁之音,欣赏禾野四季变换的景色。内心平静得一如止水。因之而视通细微,多情善思起来。感到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真谛和时序的律变美,常有“天人合一”之悟。心静了,即便在斗室中的冥思遐想,也同样有此之悟。那时山乡的民众大多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人们从来不知躁嚣为何物?
    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就不难领悟大自然能致人淡欲宁心的微妙信息。感悟正确人生,从而摸得到心灵的新高度,赋予自身智慧和力量。由此可知,人的头脑如果不被高雅淡定的情趣所充盈,则低俗、粗鄙以及由奢欲所衍生的浮躁情绪,便会乘虚而入。
    诚然,生活虽不总像大自然那般谐美,但我们只要首先做到闲适心境,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若能全身心地进入其内,就能远离喧躁的劣尘。值得一提的是,要做到此,首要的是能把握住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8-1-3 13: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洲印第安人有个说法:不要走得太快,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此说即乃对浮躁现象形象的鞭挞。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