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反映一个地区的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还存在着忽紧忽松的“冷热病”现象,害莫大焉,必须引起重视。 需要同频共振,不唱“独角戏”。创建文明城市,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政府主导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把群众当看客,仅靠政府“单打独斗”的“独角戏”建设不了文明城市,唯有全民参与,才能锦上添花。唯有政府与群众同频共振,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文明创建也才能积水成渊、积沙成塔。 需要常住不懈,避免“抱佛脚”。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是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临时“抱佛教”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终究是“昙花一现”,无法“落地生根”,影响政府形象。为此,创建文明城市既需要常抓不懈,也需要与日常工作环环紧扣,一如既往地抓出成效。要做到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无论是重点还是细节,都要力求做到最好。 需要制度保障,确保“机制化”。文明城市创建既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杂乱无章,顾此失彼。平时不努力,评时搞突击,是文明创的硬伤。要在经常抓、抓经常上下功夫,用常态化创建代替会战式创建,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各地要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宣传发动机制、督查督办机制、调度约谈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等系列制度体系,确保文明创建有序深入开展。 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不是一时一事,绝对不是一阵风,也绝对不能一阵风,唯有常态化、系统化扎扎实实地抓,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幸福感,才能使文明创建活动始终永葆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