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两湖布衣 于 2017-12-30 10:02 编辑
唐太宗派人骗走《兰亭序》 喜爱书法的人都知道,《兰亭序》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的作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王羲之所作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中行书的绝世名作。对于《兰亭序》这幅作品,王羲之本人就非常珍爱,故决定让子孙将其保传下去。可惜传到七世孙智永手里后,因智永是个和尚,没有子嗣,故此书无法在家族中传续。在智永和尚生命奄奄一息的时候,便把《兰亭序》传交给了弟子辩才手中。辩才对《兰亭序》的宝贝程度堪比王羲之。他专门在自己房子的房梁上做了一个储藏《兰亭序》的暗龛。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他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视王羲之为偶像,并切到了疯狂的地步。作为一名疯狂的粉丝,李世民曾召令天下搜寻王羲之的真迹。他对《兰亭序》的渴望那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多次苦苦寻找无果后,便命人暗访,终于得知真迹在辩才和尚那里,于是他立刻请辩才来到长安,给他封官并设宴款待,顺便询问辩才《兰亭序》的下落。只是李世民的那股热情并没有使辩才感动,辩才只是回答真的不知其下落。随后又纠缠了几次,李世民还是没问出结果,只好无奈地让辩才回去了。 辩才虽然回去了,但李世民想得到《兰亭序》之心并未死,遂派谋士萧翼去打探虚实,并切强调:若真得见《兰亭序》后,一定想方设法给朕弄回来。(帝王也有不讲理的时候) 这个萧翼在得知自己要奉令去取《兰亭序》后,对皇上李世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此次之行不可公开,只能密秘前往;二是望皇上能借予他几幅王羲之的真迹字帖(这是李世民搜集来的);三是假以一定的时间。唐太宗二话没说,相当配合。(可见痴迷程度) 一番准备后,萧翼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穷困潦倒的北方人,到达永安寺(辩才所居寺庙)后,假装与辩才和尚“巧遇”,然后两人对弈、品诗、弹琴、写字画画,(难怪现在的特工都是多面手呢,古已有之)大有相见恨晚。后来在无数个一来二去间,俩人已相识数月有余,最初的谨慎,交往过程中的隔阂也基本消除。萧翼在这个时候开始与辩才讨论起书画来,接着说自己手中有王羲之的几幅真迹,改天要拿来与辩才一道赏玩。而后完全放松警觉的辩才给萧翼拿出了《兰亭序》真迹,强压内心狂喜的萧翼,此时假装指出几处疑点,说是假的。 再后来,二人来来往往间,辩才便将《兰亭序》和萧翼手中的几幅字帖放在了一起,时常翻看,萧翼此时也可在寺院自由出入。一日,趁辩才有事外出,萧翼到寺中取走了桌子上的所有王羲之真迹,其中包括《兰亭序》。 辩才得知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偷后即刻晕厥,精神受到重重打击,虽然得到唐太宗所赐的大量珠宝作为补偿,但内心仍然自责不已。终于一年后去世。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日日观之,早晚临习,并令大臣们也临习。真迹被李世民死后随葬被带入昭 陵。我们今天见到的《兰亭序》均为摹本,其中临摹最传神的是冯承素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