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抓好治污的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绿色发展,打好水环境污染治理歼灭战。 来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结合全县总体规划与地形特色,对水系进行系统规划,将水污染控制、水利调度、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起来,解决水体黑臭、雨污混流入河、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浪费、水功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品位,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水清岸绿、舒适宜居、和谐美好的构想。 该项目整治河道包括陈郢河(北大堤河)、老城河、党校河、杨庙干渠、二里河、三里河、五里河与新来河,全长约36 km,沿河建设雨水公园8座,建设与改造雨污分流管网约50 km,建设排涝泵站2座,建设调蓄水闸11座。
杨庙干渠老城段鸟瞰图 二里河鸟瞰图
具体实施内容主要是: 1、截污管网建设与运维 优化现有管网,建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与雨水管网,实现沿河截污、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实现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流,实现管网水质在线监测与远程信息化管理与维护。 2、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化工、酿造等工业废水企业,通过优化现有处理工艺,实现节能高效运行,实现水质达标后与生活污水混合,最终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3、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去除内源污染;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提高来安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水质;通过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镇污水达标排放,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建设雨水公园,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降低高浓度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通过构建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红线草、轮叶黑藻、小茨藻为主的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实现河道水体自然修复,水质自然降解的功能。 污水处理厂鸟瞰图 人工湿地鸟瞰图
4、水利造流与复氧 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上游的屯仓水库、平阳水库、陈郢水库的优质水源引入城内,实现城市水体流动与复氧,提高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同时,考虑将来安县污水厂经人工湿地净化过的中水自流进入城内,实现区域性水体流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展现“水取于城、用于城”的特色风貌。 5、海绵城市建设 沿河道两侧建设生态护岸,截留、吸附、降解地表径流入河前的悬浮物和污染物质;同时,结合城市现有的河道、湖塘等自然水体,在整个城市的南部、中部和北部,打造具有调蓄水体、涵养水源、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就近利用等功能的雨水型海绵公园8座,水域面积共计60公顷。 政务新区雨水公园鸟瞰图 顿丘雨水公园鸟瞰图
6、“互联网+”河道信息化管理 建设河道信息化管理中心,对河道水质指标波动、水位变化、水生植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对调水、补水设施的开启与调蓄水闸的启闭等进行远程操控;同时,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数据、图片的实时发送,实现远程设备的启动与停止,提高河道生产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与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