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其它] 重发《来安古十景新探》之舜歌樵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3-15 11: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8-3-15 14:24 编辑


重发《来安古十景新探》之舜歌樵乐
   
     舜继尧天而为帝,劝耕兴农,尝于今大安山上躬耕教民,播谷种蔬,民感念舜德,故称此山为舜耕山。
    明天启版县志:“俗名舜哥天子岭,上有瓜垄,远望可见此数里马鞍山下又有舜洞,深不可测,上有耕种田垄......”。清道光版县志:“县北二十里,为邑基之保障。樵歌互答,亦太平乐境也。”故又有舜歌山之称。明太祖为祈天下太平,又称此为大安。今呼大安,民皆习之为然也。
    山之西麓的吉祥庵,旧山门标题:“尊圣禅院”,今皆称此为“尊胜禅院”。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创建,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修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经此去淮河接驾,小憩此寺,应寺僧之约,撰文《尊胜禅院碑记》,并与康熙 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建碑。原碑已被移去,近日新立石碑并建有碑亭,碑文由当今本县书家王子俊先生手书。
     吉祥庵依山壁构殿,两旁禅室斋堂鳞次。至解放前尚有房屋九十九间半,解放后还曾做过学校,后被拆除殆尽。庵前古有银杏,年八百余载,环抱数围,荫天蔽日,乡民视若神灵,常有前往挂红许愿者虔诚于其下。寺中殿前又曾有金银桂各一,今尚余存,只是常年无人料理,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庵前旧余一对嵌门石鼓,白石,元莲花纹理。去年被人移至私家别处,后被县有关部门追回保存。沿寺南行数步,有澹竹荫郁葱葱,观音泉水泻出其中,泉水清冽惬爽,游人争饮,并时有游客投币其中,以示虔敬。泉边有客来石础一,勒有至正某年字样,为圆寂僧墓塔之物。观音泉水溢出流至于川谷,为莲花塘,旧为僧俗四众放生之处。
     庵山东麓,山覆奇石,残岩断处,恰如烂柯,其木纹理,视觉难辨,非亲历者不能名其状态也。自今春我等户外徒步者发现后,已被他人浮掠数次,然山岩断石,连根山体者犹存,大观未改。
    想当年山庵胜景,太平乐境,故择古今题咏数篇,以飨读者。
    明周之冕诗:重华三十起尧天,南面衣裳寿百年。闻道苍梧老巡狩,顿丘底事留瓜田。岭头荒陇萦荆棘,那是东陵分五色。舜歌天子为谁传,道路至今犹唧唧。马鞍寥邈历山岑,古洞幽阴深复深......何来樵歌高入空,我亦冷然御列风,却忆康衢歌帝力,可能舜日补天工。
    明尹梦壁诗:空原疑似历山墟,好与山中木石居。田借鸟耘能自熟,岭披瓜蔓不胜锄。溪流決決春云急,樵响丁丁隔涧疎。误道南风堪解愠,抚琴忧国总相如。
    清伍斯瑸诗:攀缘萝薜逐春风,游兴深山鹿豕同。玉斧数声沉远壑,清歌一曲出深丛。闲沽浊酒醺犹醉,冷爇枯枝煖自烘。应笑道旁名利客,一生劳扰梦魂中。
    现今叶永寿先生诗曰:深山古寺远世尘,似有箫韶伴经文。盛世迩火沉湮没,孤碑风月度晨昏。翘首四维诸峰美,放眼岚光满目新。樵歌互答太平境,几度兴废又逢春。
    王子俊先生诗:舜帝躬耕棘岭坡,樵夫伐木乐清和。曹碑复制精雕细,尊胜重修伟岸峨。银杏香浓沾法雨,山泉洌盛醉颜酡。比肩白鹭还翎奋,昆季同台击节歌。
     正德诗曰:古寺隐柴坡,时听大舜歌。悠然天外远,激越岭头过。沁腑清泉洌,飘香玉桂酡。樵夫今不在,空有烂山柯。
1205251553f0a788837ab99f79.jpg

历史记载

1205251554198942ed0ada0c7f.jpg

120525155301a72ebc148e90ea.jpg

120525155303061be06f86295f.jpg

古景新探


1205251505ae7fa9a30a311294.jpg

12052515058c1a13c4fc586ce5.jpg

1205251505efeaf1d991125c2b.jpg

12052515051534f8161b8a25e1.jpg

1205251505bf92f3294ec27fc7.jpg

120525150525165cc8f71586ed.jpg

12052518549f276971a12bc204.jpg

1205251854ac7b8441a685698b.jpg

1205251855a8ab6c13030dcb1d.jpg

1205251854c6746fcbfcc9dff9.jpg

1205251505ca42e251e72f1ad4.jpg

12052515063a8730cf1d998eea.jpg

120525150695aa0ffbd602d942.jpg

120525150613a4f8af17f52709.jpg

1205251506af4c0519a9f625f6.jpg

1205251506f1052dab64d57909.jpg

12052515068388a921ae0fc6be.jpg

1205251506c4d482421e5d153b.jpg

1205251504ed948f19d4b01f48.jpg

12052515049d17635a646a994c.jpg

1205251504a4e4d30319f079b6.jpg

12052515047ca1da2d24162f5a.jpg

120525150470ee6810205e9e2d.jpg

1205251504b0cf23d82677b765.jpg

120525150463070d62aee36de1.jpg

1205251504641ea2fe5c419b9c.jpg

1205251504ccabd4bb5980c45e.jpg

1205251505b323ccc8b46048f7.jpg

12052515058da43bff3bed82fd.jpg

12052515053ad301f32b431e34.jpg [size=0.83em]
舜23a_眸目压缩_眸目压缩.jpg (197.5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2012-5-25 15:05 上传





正德文   江东浪图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3-15 11:58:31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启来安县志,清雍正来安县志,清道光来安县志,我都有电子版。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585 天

连续签到: 10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3-15 1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文!!!有据有证!!!{:1_395:}{:1_395:}{:1_395:}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3: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畴隐莲初 发表于 2018-3-15 11:58
明天启来安县志,清雍正来安县志,清道光来安县志,我都有电子版。

带俺分享可否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安古十景新探》之舜歌樵乐
   
     舜继尧天而为帝,劝耕兴农,尝于今大安山上躬耕教民,播谷种蔬,民感念舜德,故称此山为舜耕山。
    明天启版县志:“俗名舜哥天子岭,上有瓜垄,远望可见此数里马鞍山下又有舜洞,深不可测,上有耕种田垄......”。清道光版县志:“县北二十里,为邑基之保障。樵歌互答,亦太平乐境也。”故又有舜歌山之称。明太祖为祈天下太平,又称此为大安。今呼大安,民皆习之为然也。
    山之西麓的吉祥庵,旧山门标题:“尊圣禅院”,今皆称此为“尊胜禅院”。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创建,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修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经此去淮河接驾,小憩此寺,应寺僧之约,撰文《尊胜禅院碑记》,并与康熙 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建碑。原碑已被移去,近日新立石碑并建有碑亭,碑文由当今本县书家王子俊先生手书。
     吉祥庵依山壁构殿,两旁禅室斋堂鳞次。至解放前尚有房屋九十九间半,解放后还曾做过学校,后被拆除殆尽。庵前古有银杏,年八百余载,环抱数围,荫天蔽日,乡民视若神灵,常有前往挂红许愿者虔诚于其下。寺中殿前又曾有金银桂各一,今尚余存,只是常年无人料理,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庵前旧余一对嵌门石鼓,白石,元莲花纹理。去年被人移至私家别处,后被县有关部门追回保存。沿寺南行数步,有澹竹荫郁葱葱,观音泉水泻出其中,泉水清冽惬爽,游人争饮,并时有游客投币其中,以示虔敬。泉边有客来石础一,勒有至正某年字样,为圆寂僧墓塔之物。观音泉水溢出流至于川谷,为莲花塘,旧为僧俗四众放生之处。
     庵山东麓,山覆奇石,残岩断处,恰如烂柯,其木纹理,视觉难辨,非亲历者不能名其状态也。自今春我等户外徒步者发现后,已被他人浮掠数次,然山岩断石,连根山体者犹存,大观未改。
    想当年山庵胜景,太平乐境,故择古今题咏数篇,以飨读者。
    明周之冕诗:重华三十起尧天,南面衣裳寿百年。闻道苍梧老巡狩,顿丘底事留瓜田。岭头荒陇萦荆棘,那是东陵分五色。舜歌天子为谁传,道路至今犹唧唧。马鞍寥邈历山岑,古洞幽阴深复深......何来樵歌高入空,我亦冷然御列风,却忆康衢歌帝力,可能舜日补天工。
    明尹梦壁诗:空原疑似历山墟,好与山中木石居。田借鸟耘能自熟,岭披瓜蔓不胜锄。溪流決決春云急,樵响丁丁隔涧疎。误道南风堪解愠,抚琴忧国总相如。
    清伍斯瑸诗:攀缘萝薜逐春风,游兴深山鹿豕同。玉斧数声沉远壑,清歌一曲出深丛。闲沽浊酒醺犹醉,冷爇枯枝煖自烘。应笑道旁名利客,一生劳扰梦魂中。
    现今叶永寿先生诗曰:深山古寺远世尘,似有箫韶伴经文。盛世迩火沉湮没,孤碑风月度晨昏。翘首四维诸峰美,放眼岚光满目新。樵歌互答太平境,几度兴废又逢春。
    王子俊先生诗:舜帝躬耕棘岭坡,樵夫伐木乐清和。曹碑复制精雕细,尊胜重修伟岸峨。银杏香浓沾法雨,山泉洌盛醉颜酡。比肩白鹭还翎奋,昆季同台击节歌。
     正德诗曰:古寺隐柴坡,时听大舜歌。悠然天外远,激越岭头过。沁腑清泉洌,飘香玉桂酡。樵夫今不在,空有烂山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8-3-15 15:50 编辑

重发《来安十景新探》之玉石霞光
     长山正德/李德新
       诗曰: 岩岩白石垒高岗,片片明霞绚上方。薄霭远摇晴变色,青天高映灿生光。曽闻羽客嘘成液,倘遇仙人叱作羊。何日遂初投此境,采霞裁服石为粮。(明  尹梦碧诗)                    
         又曰:明霞如练复如绡,掩映长空逈自朝。乍起忽依丹嶂岭,何知不是赤城标。雨收片片龙纹出,日落山山凤彩交。百道晶光如可挹,朝餐暮吸伴渔樵。(明   张应辰诗)
          《志》载:县东南二十里有玉石寺,建置岁月不可考,其地顿丘城而下,止为骆家灞。寺据其中,颇为敞朗,朝夕霞光隐映,盖亦禅林一胜概云。(明天启版《来安县志》)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天祲灾至,人祸连连,民不聊生。时县令李时泰,力赈之余,乃重修金刚寺(今金刚村),以摄天人心魔。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县令顾问(顾子承)又于金刚寺南重修玉石寺,以祈佛佑。自此,信众云集,游人如织,文人贤士来此者多有题咏,这也就有了古来安十景的“玉石霞光”胜概之说,后又留志记存。
        六月一日(公元2012年),余与“古来安十景新探”诸同仁一起前往玉石寺探寻“玉石霞光”胜景。
       自来城东南而去,过顿丘山行数里而至顿丘村。见延岭岗高,四野田畴;村树连片,阡陌通衢。回望来城,高楼广厦,远街近景,一览无余。下车询顿丘故城事,言顿丘故城在顿丘山,今则早已荡然无存。顿丘山今偶可捡拾瓦砾,其犹似诉当年侨置之艰辛。顿丘村路旁遗一古井,久无人用,青苔满塞,不见井底,有娃悠然,自在观天。
        顿丘故城之下,旧为横枫村。今截冲拦坝,为红丰水库。今“红丰”者,疑为"横枫"之白话也。驻足坝上,绿波千顷,天高峰远,劲风猎猎,汹浪拍岸,毎使人有如临大海之感慨。
        横枫南转,旋至金刚,金刚古寺自康熙五十八年修葺,一直香火繁盛,奈毁于抗日战火。寺遗址今为麦田,田多砖砾。寺中础石多为村民移为家用,依稀有存。旧寺后有滁六古道,今已废弃,隐于村野田畴,几不得寻。寺遗址之东余有奇井,为“金刚井”。每于晴日,井水上涨;而每于雨时,井水则降。井水甘于村落他井,故今村人,时汲金刚井水,用以煮茶熬粥。所憾今春金刚井栏已被盗取无可寻觅。
          金刚寺北,今有一株古皂角树,茎数围,高数丈,千百有年,板根盘踞,古枝苍虬,村人视为神树。近来被几株速生新杨所欺,命悬一线。查现今来安古树名木图谱,无此树!!!
           金刚寺南,有清太湖营副将、乾隆武举王士杰祖墓,今墓几平没,唯余一碑完整。
           昔有青石桥,又名金桥、丁桥,即古龙泉桥。桥南通玉石寺,今路湮塞,故绕道武集至陈郢。有热心村民指引来到玉寺山上的玉石寺遗址。玉寺遗址呈长方形,东西不足百米,南北约六七十米,背北向南。旧寺久毁,解放后只在旧寺西南角余一庵堂,不久亦废。周边村人,时至玉寺山挖砖以为私用,。遗址南数十米略偏右有一古井,井砖、井栏皆被村人移至陈郢另砌为井,新古两井今皆大旱不竭。古井西有池塘一方,村人称之为庵塘,当为旧寺放生池。
            当年玉石寺当临浦来大道,道路环寺而上丁桥。传当年张果老玉石寺盗取仙丹,寺僧追至丁桥,见张果老已倒骑毛驴,升天而去。
             现今玉石寺已为村民置为墓地。然,远近绿树,高低田畴,云霞明耀,清溪泗流,身临其境,犹似有清音梵唱、洪钟云鼓之应响;又感为古寺幽室、伟庙禅房之悟觉。当此时也,人生宠辱已忘,世事尘埃何存,一心清净,万恼皆无,了了然逸出红尘凡世间也。
             叶永寿诗曰:芳草凄凄绿如茵,柳烟夹径隐禅林。朝晖夕影流异彩,暮鼓晨钟出梵琳。沧桑巨变僧侣远,斗转星移稻麦新。玉石霞光成以往,徘徊遗址待行吟。
             王子俊诗曰:武集西畴古寺殊,霞昇玉石亮晨晡,背倚峻岭幽深猎,面立平原旷览图。水绕林蓁浮紫气,田围稻熟满香珠。久湮佛宇成墟墓,时过境迁道有无.                正德诗曰:玉寺去何藏,凄然没大荒。田畴寻旧迹,墓土掩残墙。时有云霞落,还如彩画强。风鸣林下树,似是佛声扬。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8-3-15 15:41:31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挖掘地方风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呀!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5: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石匠 发表于 2018-3-15 15:41
挖掘地方风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8 天

连续签到: 1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3-15 17: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别有滋味。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8-3-16 07:01:1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啊,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