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0433632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3-23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5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3066 天 连续签到: 16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毛泽东1965年赠给蒋介石的词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
京都料峭风微。
菊香书屋奏琴徽。
依然明月在,
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
东征北伐声威。
草山薄雾拂单衣。
我今寻老友,
把手话心扉。
明月依然在,
何日彩云归?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日,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给他的一首《临江仙》词,词中“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道出毛泽东“国共再携手,一笑泯恩仇”的诚意。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大陆文革的爆发和台湾岛内政权的更迭而成为了过去。
毛泽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祖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了许多措施。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案。该方案在1963年具体化为“一纲四目”。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对于毛泽东提出的“一国两制”方案给以了积极的回应,并在1975年去世前两个月秘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在大陆与台湾的交往中,周恩来、曹聚仁等人起了重要作用。
1965年7月的一天,曹聚仁得到确切消息,蒋经国近期将邀请他去台湾商量要事。得此消息,曹聚仁急忙先到北京面见周恩来。此次,周恩来让曹聚仁转交给蒋介石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一纲四目”。
1960年代初,毛泽东把曾经提出的给蒋氏父子的宽大政策加以细化,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体构想。后来周恩来把毛泽东的这些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均按蒋介石意见处理。
四目: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所有军政大事安排等均由蒋介石全权处理;
第二,所有台湾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中央政府拨付;
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
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带着这封机密信函,曹聚仁匆匆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的到来。
1965年7月18日,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蒋经国,亲自乘轮船到香港附近水域接曹聚仁。那天中午,睡意正浓的曹聚仁,被联络人王济慈叫醒。两人乘一辆小车到码头,然后登上快艇,再由快艇送到一艘大轮船边。
曹聚仁登上轮船,见到了商人模样的蒋经国。蒋经国告诉曹聚仁,台湾想和北京方面谈判,希望他把吃透的情况当面告诉蒋介石。
轮船最后在台湾一个偏僻小港停泊。曹聚仁与蒋经国上岸登机,飞往蒋介石在日月潭的官邸——涵碧楼。7月20日,蒋介石在涵碧楼,由蒋经国陪同接见了曹聚仁,开始了只有他们三个人的秘密商谈。曹聚仁出示了中共中央写给蒋介石的信,信中还附有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一首《江南曲》词:“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国共再携手,一笑泯恩仇。”道出了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的诚意。
随后,蒋氏父子将中共方面提出的条件与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一番研究,又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条件。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努力,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六项协议”。其主要内容为:
(一)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注:封地);
(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权外,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再行洽商;
(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如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其中1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3个师驻在台湾;
(五)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的人;
(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水平只可提高不准降低。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1968年,蒋介石又听说一些红卫兵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炸毁了慈庵,十分气愤,两岸商谈也不再提起,曹聚仁的使命也因此终止。
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
浙江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
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
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
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