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诗词歌赋] 关于律诗挤韵、撞韵、连韵之规则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10-21 1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律诗挤韵、撞韵、连韵之规则
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
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也称落韵)。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不罗嗦了,现在讲讲什么叫撞韵和挤韵。
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挤韵: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例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 犯韵、冒韵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字,因为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来解读用韵的关键所在。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西,这时'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例如:
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例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例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例如: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我看你说的这个撞韵似乎和我看到这个叠韵是同样的意思。
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
例如:
戏赠乐天复言 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重酬乐天元稹r />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再酬复言元稹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韵之忡、懵等字即是。'即花也,而'字不响。'即香也,而'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字于一先韵中作字解。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同一句诗中)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无茗也是浅浅的知道。似乎此说源于诗词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字同声组之字。
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 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不允许的。
凑韵 : 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重韵 :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字,再押字;押了字,再押字;押了字,再押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字出现了撞韵硬伤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例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和第三句的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
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杜甫《堂成》
其中就是连韵。
我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
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二、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从而使之有而无。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一)应该避免的硬伤
前面说了,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美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
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一种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
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一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西,这时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韵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
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一些活韵句,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
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
、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
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我就不再讲了。
2
、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虽然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
晚烟寒劫很爽口,而属于同一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
这里的关键是: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例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字,由于在韵脚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再看转句末尾的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前面说过,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同样,末句几枝低字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字也与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如瞧一瞧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瞧是一样的,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
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3: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基本常识,为诗者须知一些为好,诗写的质量高低不是硬行规定。但对诗规则须做个明白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9-10-21 13:59:44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我们学习语文时,主谓宾丁状补,搞不好这些关系很难写好文章;俗话说得好,没规矩不成方圆呀!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6:34:10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9-10-21 16:36 编辑
老石匠 发表于 2019-10-21 13:59
比如我们学习语文时,主谓宾丁状补,搞不好这些关系很难写好文章;俗话说得好,没规矩不成方圆呀!{:7_318: ...

主谓宾,补定状,副介连助叹。牢记在心,一生难忘。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不拘一格,但你不能不懂规则。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9-10-21 16:42:4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还是蛮守规距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62 天

连续签到: 1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9-10-21 16: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9-10-21 1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