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7981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0-3-24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9 次 组织活动:1 次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3 15: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移民文化】
一簸箕洋钱
长山正德/李德新
改革开放之初,有某村老者,开山拓荒而得洋钱满箕,计千元有奇,变卖少许以建新宅一处,余复藏埋。老者膝下子女有六,渐长成人亦各自成家,屡问老者藏钱之处,老者皆不作答。后子女相互猜忌,皆疑老者偏袒某人私与,而至不睦。老者常哀怨太息,嘱众子女,吾老时定当取而均分。
未几,老者忽得东风不语(中风),口不能言,半身瘫痪,手无所指。其子女慌忙抬老者巡山绕宅。以期得其藏钱所在,终无结果。不日,老者归天,众子女贪心未泯,弃生母于不顾,倒宅翻屋,扒墙掘地,数日不见钱踪。众子女又疑其母知而不宣,各不赡养,任其母流落。
老者之妻居无是处,借公房场屋暂住,子女皆有怨于其母,长无侍奉。时有山东来躲计划生育夫妇,亦借住场屋,小夫妇怜老者之妻孤苦无靠,侍如家人。一日,小夫妇在场基挖地畦菜,起得瓦瓮一只,内藏银洋若干。老者之妻闻之,尽述银洋原委以及子女行经。小夫妇闻之,先藏钱于密处,着老者之妻召众子女于场屋议事,并嘱咐老者之妻如何言说。老者之妻谓子女曰:汝父藏宝,今已复得,暂存山东小夫妇处,尔等有谁养我病老,洋钱自当归与。众子女皆不同意山东小夫妇暂存银洋,其母曰:此小夫妇厚道,若有异心,何必说与我等知晓,必是可信之人。众子女勉强依从,索小夫妇身份证为押。自此,老者之妻得众子女厚待,争相赡养。
翌年,山东小夫妻得子而归,留地址与老者之妻。不久老者之妻病故,众子女循地址寻至山东,村人言其举家迁往外地去也,家中唯有老父守家。众子女皆笃信为小夫妇诓骗,将出庄折返,远有老者柱仗急来,自言为小夫妇父,久候南湖来人有时矣。旋递包裹与之,解而开视,见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接受捐赠证明一份、表彰旌旗一面、奖金存折一单。
此事已过三十有年,今追叙于此,或可留与后人暇余翻阅,聊作唠嗑闲谈之资粮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