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故事集锦 长山李艳 机缘凑巧,搬到来安的新家不久,就去了一家超市的蔬菜柜上班,店里生意特别好,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男女老幼都有,所以也就有幸遇到了许许多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故事。那是我“闭门造车”怎么也编造不出来的精彩,所以,趁着这段在家休养身体,无所事事的消闲日子里,我得赶紧拾起记忆,把这些故事镶嵌在我的文字里。 (一)买葱的小男孩 有一天晚上,都接近下班时间了,我们正忙着收拾蔬菜准备放进保鲜室,一个约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进门就直接问我:“阿姨,有葱卖吗?” “有,在那边。自己去拿。”我用手指指摆葱的菜架,对小男孩说道。 小男孩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先是拿起京葱看了看,又拿起大葱看了看,又问我:“阿姨,只有这两种葱吗?” 我有些纳闷:“对啊,还有别的葱吗?”从我来店里上班至今,店里就一直卖这两种葱,我是真的不知道还有别的品种的葱。 小男孩犹豫了一会:“我还是回家问问我妈吧,这葱跟我妈说的不一样,我怕买错了。” 我笑:“要不,叫你妈妈自己来买吧?” 我说此话的目的,真的是好心好意,希望孩子能把我这话,传达给他妈妈听。因为这还是在疫情期间,孩子还是安安稳稳地待在家里的好,也不知这家父母怎么这么心宽,竟然放任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来买东西。 小男孩摇头:“我妈没空,我妈忙着给客人炒菜呢。” 小男孩边说边又匆匆忙忙地跑走了。我则问柜长陈姐:“陈姐,还有别的品种的葱吗?” 陈姐被我问的也有短暂的怔忪:“什么别的品种的葱?” “刚才有个小男孩过来买葱,说这两种都不是他妈妈要的那种葱,没买就跑了。” 陈姐想了想:“要么是小香葱啊,咱们店里没有哎,要么明天开点来卖卖。” 过了一天再去上班,我终于知道啥是小香葱了。直白点描述,按照我们乡下人的说法,那就是缺少肥料没长旺的葱,到了城里摇身一变,再取个洋气点的名字,就成了比香饽饽还香的小香葱了,但是销量远没有大葱和京葱好。 没隔几天,又是在一个临近下班的晚上,小男孩又匆匆忙忙跑来买葱了。他问我:“阿姨,听说你家有小香葱卖了,在哪儿?” “跟我来。”我引领着他走去摆放小香葱的货架,并且伸手拽了个方便袋给他撑起来,好方便小男孩对里面放葱。 “谢谢阿姨。”小男孩还挺懂礼貌,客气地向我道谢。 我问他:“这么晚了,你一个人跑出来,你妈妈放心吗?” 小男孩答:“放心,我家离这里不远。” “那你家还没吃晚饭啊,这个点了还出来买葱炒菜?” 小男孩:“今晚生意好,家里准备的用完了,我妈说没葱炒菜不好吃,就叫我赶紧跑过来买点。” 小男孩大约买了一斤左右的小香葱,称重之后,是拎着袋子急火急燎地跑下楼付账去了。看着那瘦弱单薄的小身影快速地消失在楼梯拐角,我只想说:“果然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就知道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而我之所以想写这个孩子的故事,是因为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故事,很是发人深省,令当时遇到的我,简直是啼笑皆非。 (二)请问,这是香葱还是韭菜? 忘记了那天是上午班还是下午班,只记得那天人流如潮,川流不息,我一个人在蔬菜柜那里是分身乏术,忙得团团转。即要忙着上菜,又要忙着给开口有需求的顾客回答问题或是伸手帮忙,都无瑕兼顾周围的环境和人流了。 始终觉得有一道高大的身影如影随形,不离左右,我也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顾客,恰好在我身边买蔬菜,也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这一波人流散去,我抬起近乎酸痛的脖颈环视左右时,才发现,那个高大的身影,竟然还站在附近的货架前一脸纠结。那是摆放韭菜和小香葱的货架,两种菜紧密地摆放在一起,份量看着也都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最大的区别无非是小香葱带着毛须须的根部,而韭菜是刀割过的切口,没有毛须须跟。 貌似这位顾客已经踌躇了很久了啊,我有些好奇,走了过去,问道:“师傅,你是要买韭菜还是要买小香葱?” 那位顾客看向我,有些尴尬地问道:“请问,这哪是韭菜?哪是小香葱?” 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指着货架上的标牌说道:“都有名称和价格啊,你找与标牌相对应的菜就可以了。” 顾客解释:“我想买韭菜。但是我看这两种菜很相像,我实在不能确定哪一样是韭菜。” 我抬头看了顾客一眼,很是震惊。天哪,一个人高马大,三十岁左右的大男人,居然认不清楚什么是韭菜什么是葱?他该是在怎样娇生惯养,衣食无忧的环境里长大的?若非这次新冠疫情逼迫的他不得不拎起菜篮子,承担起男子汉大丈夫的责任,估计再过三十年,他也还是认不清楚什么是韭菜什么是小香葱吧? 我抓了一把韭菜递给他:“喏,师傅,这是韭菜,这些够吗?” 他急忙伸手拽过一个方便袋撑开,我也将韭菜装了进去,他拎在手中抖了抖,问我:“这些,够包一顿饺子的吗?” 我看了一眼袋中的韭菜,问他:“几口人吃?” 他答:“四口人。” “炒一碟子够了,包饺子少了点。”我边说边又给他抓了一把进去:“这些差不多了。” 他将袋子拎在手中,很是客气:“谢谢啊,你服务态度真好。” 我笑:“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到的。” 他说:“不,这没什么应该不应该,只有你愿意不愿意。你是一个有心人,真的谢谢你。” 呵,挺有内涵啊,看着也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就是素质盖过了生活能力。 “师傅,你在家里从来不做饭的吗?” 他答:“是啊,都是我妈做。若非疫情严重,我不放心她出来买菜,我都没进过菜场。” 哦,可怜天下父母心。若是将来有一天你不能再包揽他所有的生活,他会不会手忙脚乱?或是手足无措? 看着他走向卖生活用品区的高大挺拔背影,我只想说,男人顶天立地固然重要,但是,自理自立也同样重要,最起码的一日三餐,才是生命能力之源啊,一定要认识,分辨的清楚,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踏实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