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7926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0-3-24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9 次 组织活动:1 次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2020年10月份月课作品点评(秋阳)
〔小梁州〕小令兼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第一句可为×平×仄仄平平△。
谱: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仄仄平平△。 〔幺篇〕×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厶,×仄仄平平△。
应版面之邀,对版面10月份月课作品进行简要的赏评。秋阳是个“半吊子”,哪有什么点评赏析的水平,但有感于版面的真诚与热情,于是“丑媳妇不怕见公婆”,与曲友们进行一些交流。
1.〔正宫·小梁州〕散步
用罢晨餐别过家,一路观花。秦淮河岸数鱼虾,穿林跨,不意踩青蛙。〔幺〕沿街还有灯笼挂,庆双节桂蕊盈杈。因体弱,兼龄大,不思远走,安步赏香霞。
简评:
作者选取在节日期间早餐后散步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闲适,以老百姓无忧无虑的“闲适”来不动声色地描写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初步战胜疫情后的平安宁静。作品看似很朴实,但读来感觉作者是精心构思的,这主要表现在作者以生动的细节来佐证自己的感受。“数鱼虾”、“不意踩青蛙”这些生动的细节说明我们的城乡环境在大规模工业化的“损伤”后,经过大力治理已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很实在的。作者笔法老练,善于“以小博大”。
2.〔正宫·小梁州〕喜接《诗城古韵》
扰我迷糊拉个哦?快递哥哥。邮包一接乐呵呵,沾沾唾,请出俺活佛。〔幺〕弯腰盘腿当门坐,触摸到深邃巍峨。鸾凤飞,麒麟卧,长天玉界,璀璨是星河。
简评:
作品整体上分为两端,前篇描写一位文学迷接到心仪的刊物和随之的喜悦,幺篇抒写读刊物所获。前篇偏重写实,幺篇偏重抒情。前篇有意识提炼运用“草根”语言和方言入曲,幺篇语言偏向精美“典雅”。散曲是从俚谣俗曲发展而来,俚俗语言介入还就是其“当行本色”的特征之一。若提炼俚俗语言入曲且合适,能大大增加作品不同于诗词的“曲味”。从此作品看,作者在提炼俚俗语言及方言入曲上有较深功力。本人读此作品时,一下就被前篇颇有特色的语言吸引了,而且作者提炼的俚俗语言和方言起到了生动描绘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在协调前后语言风格截然不同上也较得法,幺篇首句以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语言起到“过片”作用,从而过渡顺畅。
提点改进建议:首句“扰我迷糊拉个哦?”中的“拉”纯粹按方言语音取文字是否合适?若改成“那”既很接近方言的语音,更重要的是能让天南地北的读者一下就读懂所用方言的含义;第五句“请出俺活佛”前三字连续三个上声,这在散曲中俗称“倒嗓”(音韵大忌),能规避当更好。
3.〔正宫·小梁州〕内侄大学入伍
投笔从戎正晚秋,夜色幽幽。英雄旗下忘离愁,风牵袖,哨所月如钩。〔幺〕千锤百炼争优秀,行军床、别样风流。眸有神,身消瘦,军姿依旧,不负少年头。
简评:
一般使用尤侯韵写的作品往往是缠绵忧伤情调,可此作品却大气硬朗,可见作者善于抒写阳刚情绪。作者抓住作品主人公夜间站岗这样的典型场景和进入军营后眼神与体型变化这样的典型细节,生动鲜明地塑造了当代军人的英雄形象。作品构思剪裁得法,语言流畅,笔触细腻,情调阳刚。
曲谱中幺篇第二句的顿号是提示此句为“七乙句”,在作品中不需要这个顿号。“行军床、别样风流。”句有可能引起误解,个见以军营生活中的其他景物来替代“行军床”似更好。
4.〔正宫·小梁州〕登山抒怀
山高没有我人高,绿水滔滔,山娇没有我人娇。风儿啸,群鸟奏林涛。〔幺〕秋冬春夏山间泡,看花海人比花妖。看雪松,精神耀,白霜红叶,最惹老夫瞧。
简评:
登山或说登高抒怀之作,一般是围绕所见所闻结合抒情而写,手法不外乎“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寄怀”等,幺篇相对比较切合“登山抒怀”这个作品标题。前篇一、三两句的抒怀与紧随其后的“所见”描述之间显得脱节。
5.〔正宫·小梁州〕秋风
秋风来了好清凉,掠过重冈,采携十里桂花香,冲天上,熏透碧云裳。〔幺〕痴情空许三千丈,霞飞去也自彷徨。愁作波,吹成浪,万般思量,入梦冷寒江。
简评:
此作以典型的“以喜衬悲,倍增其哀”的笔法抒写忧伤情怀。前篇用足笔力抒写秋高气爽、桂香冲天的秋美景象,充分“蓄势”来反衬后面的哀伤抒发。幺篇以“痴情空许三千丈”起拍,一路急转直下抒发情殇。技法纯熟,语言精致,端是“清丽派”风格的散曲。
元代散曲名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对散曲语言提出的要求是:“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其中心思想是散曲的语言不可过于“典雅”或者过于粗俗。此曲作在语言运用上填词味浓了点。
版面嘉宾刘龙凤先生在散曲作品的语言运用上可圈可点,引其一首散曲作品共赏:
刘龙凤
〔正宫·醉太平〕分韵得“冈”
重游井冈,领略黄洋。镰锤改写破天荒,仍闻炮响。山歌僻壤梭标将,洪流真理原生矿。神山部落济贫方,地球村敬仰。
“破天荒”、“原生矿”、“济贫方”、“地球村”等当代语言或者口语提炼入曲,使得作品语言清新,富有当代生活气息且很得韵味。
6.〔正宫•小梁州〕咏菊
寒霜又把百花欺,叶落成泥。西风簌簌绕东篱,清芬溢,菊蕾等阿谁? 〔幺〕一从陶令留诗起,旧盟立、岁岁相期。人影杳,新诗密,丹青绘意,难忘两相携。
简评:
全曲抒写顺畅,起拍便经营“典型环境”,而后请出作品主人公——菊花,幺篇着重从菊花与赏花人之间“两不相违”来抒写菊花的高尚品格(实际是人的审美情感寄托)与人间看重品格高尚。曲作语言流畅,抒发波澜起伏,情感动人。
咏物的上佳做派是不提所咏之物却能让人鲜明感受所咏之物。从曲作看,第五句“菊蕾等阿谁?”中的“菊”不需要点明,起拍的环境营造和“东篱”、“陶令”等引典足以使读者明白所咏之物,而且“菊蕾等”连续三个上声是音韵大忌,调整这个“菊”字为其他声调的文字还能改善音韵。另外注意作品中“七乙句”中间的顿号不需要。
7.〔正宫·小梁州〕中秋夜雨
老天赐得泪珠儿,干古传之。低吟浅唱正当时,风流士,浓墨润诗词。 〔幺〕中秋骤起干戈事,晚来急、冼了香枝。暗了北酒坊,空了南花市。不期而至,淅沥沥尽个惹相思。
简评:
中秋最引人的之处是何?很简单,是那一轮圆圆的明月。作者别具诗心,偏写天雨而形成的“无月之中秋”, 就选材和创意而言,便胜人一筹。秋阳甚至在想,也许作者其实是度过了明月当空的中秋,但为了抒情而“以情设景”或“以情驭景”或“以情领景”。这又一次证明,文学创作上,符合内在逻辑的虚构往往胜过写实,精妙的状景往往不如融入情感的造景。
作者很有章法,起笔未提中秋下雨,而是写因为天下雨触动情怀,因此在低吟浅唱,给人一个“摸不着头脑”的疑惑。这个“屏风”或说“玄关”的设置吊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想知道“为什么?”进入幺篇,作者以倒叙手法揭开谜底,原来是中秋夜这个特定时分,老天偏偏下雨,自然引人“低吟浅唱”不已。作品尾句的相思与起拍的天泪首尾呼应,圆润而情景交融,富有文学美。尾句的“淅沥沥”(象声字)及9、10两句中的“暗了”、“空了”等衬字亦为作品增色。
通读作品,相思所指为何?“明月”?“秋花”?“酒”?似乎都涵盖,又让人感到并不局限于这些,由此作品颇有“象外之象”和“言外之言”。
作品读来形象生动,情感丰沛,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曲味浓郁,蕴藉耐品,好曲。
8.〔正宫·小梁州〕秋天
绪染芳潮唱曲新。梧叶儿亲,迎风沉醉揽云津。秋鸿近,霜角满缤纷。 〔幺〕梦吟白鹤飞花韵。小梁州,古道寻根。醉太平,宣和运。玉郎红绣,出队过咱村。
简评:
作者驾驭文字颇有功力,此小令一气至少嵌入了梧叶儿、沉醉东风、塞鸿秋、霜角、白鹤子、小梁州、醉太平、庆宣和、骂玉郎、红绣鞋、出队子等曲牌名,且读来语句不涩,意脉通顺,颇见机巧性。
“鹤”入派平声出律,将“白鹤”调成“鹤子”便可合律。“小梁州,古道寻根”将“七乙句”分成三字句和四字句不当,其中的逗号去掉即可。
9.〔正宫·小梁州〕秋雨
秋雨来时意冷凉,写尽沧桑,绵绵续续也茫茫,从天降,披个玉帘长。 〔幺〕为谁许了无相忘,一场梦泪透衫裳。心底事,山坡上,萧条万状,片片叶儿黄。
简评:
以肃杀的秋景衬托人生中不如意,形成情景交融的作品,作者写作技法娴熟。 “心底事,山坡上,萧条万状,片片叶儿黄。”从前后联系的抒写看,似乎也可认为是抒发闺怨,但秋阳本人感觉此作品的主旨不是闺怨之类。目前农业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依然是“靠天吃饭”,面对自然灾害往往是无奈的,一年辛勤的汗水就因为某个难以抗拒的灾害而付之东流,怎不令人叹息。若作者的本意确是这个方向,那这种怜悯之情当赞。
作品构思缜密,抒写自然蕴藉,曲味浓浓。
10.〔正宫·小梁州〕赏秋感怀
几行雁影掠长天,去向南边。丹霞映水菊花鲜,金风卷,竹露玉生烟。 〔幺〕月光轻洒梧桐院,桂飘香、墙外秋千。梦里情,心中愿,奔来脑海,彻夜竞难眠!
简评:
读来颇有闺怨或者离愁情调,抒写流畅,委婉缠绵。“七乙句”中间的顿号去掉。
11.〔正宫·小梁州〕伊春市诗词学会大箐山采风一瞥(新韵)
红花铺路向山巅,枫叶蹁跹。绿涛摇翠入云端,松风唤,迎候采风团。 〔幺〕抗联烈士英雄汉,丰碑矗,耸立松间。共默哀,同怀念,花篮敬献,薪火永相传。
简评:
作品前篇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秋山壮美景色,由此蕴藉壮怀情调,铺垫蓄势很好,幺篇转入正题,抒写祭奠英烈场景。作品取材、构思不错,但读来感觉“欠味”。细细看,作品前篇气势磅礴,文学性良好,结尾较为平淡,文学性亦不如前篇,形成了“虎头蛇尾”局面。一般而言,作品 “尾巴翘起来”更令人赏心悦目,“壮怀”作品在抒写上尤其不宜起拍 “压”结拍。另外,“丰碑矗,耸立松间。” 将“七乙句”分成三字句和四字句不当,其中的逗号去掉即可。
12.〔正宫·小梁州〕安庆五横乡
安庆城郊有大龙,林苑青松。五横云雾野茶融。花溪凤,百亩郁金红。 〔幺〕地生灵气天惊动,大荒里一缕清风。今故乡,清歌颂。元勋虽去,功业感苍穹。
注:五横乡地处安庆北郊大龙山下,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家乡。
简评:
作品在谋篇布局上以“地杰人灵”为支点,采取前写不同凡响的景色,后说不同凡响的人文,谋篇布局精巧合理。作者文笔老到,抒写上充分注意不让“地杰”压了“人灵”,整体的抒发高潮放在后面,使得作品抒发波澜起伏,余音缭绕不绝。作品语言清新,整体写得较好,
“功业感苍穹”这个结句似可继续练炼,一是功业这个词语改用某个形象词语更好,二是“功业感苍穹”读来略涩,比如改成“星耀看苍穹”之类抒发对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邓稼先的敬仰之情似更好。
13.〔正宫·小梁州〕秋柳
也曾飞絮织春屏,绿领花馨。也曾垂钓戏荷亭,疏疏影,翠袖舞娉婷。 〔幺〕一帘霜露寒幽径,渐衣黄、摇落残英。霸岸別,蝉声应,条条钩起,今古几多情?
简评:
一字不着所咏之物,句句紧扣所咏之物,形象生动,寄情深沉,读来韵味悠长,作者文笔老到。
唯感略有瑕疵的是灞桥折柳之引典,为合曲律将灞桥写成霸岸以致有凑韵之嫌,其实大可发挥散曲特有的“衬字”优势,加衬字便可避之,如改成“灞桥燕语别”,后句相应改成“秋绪蝉声应”,且这样依然还是工对。另外,“七乙句”中的顿号去掉。
14.〔正宫.小梁州〕伊春五花山
几阵西风塞北寒,冷雨三番。排成一字碧云间,南归雁,掠过小兴安。 〔幺〕金秋过半风光看,层林处尽染斑斓。真不凡,游人赞。哎呀养眼,好个五花山。
简评:
作品以大雁从空中掠过起兴,继而抒发对作品主人公——伊春五花山的赞美,抒写上也注意了曲味。惜“真不凡,游人赞”与前篇的铺垫脱节,若就是要写人对五花山的赞美,那么前篇的铺垫显得过于冗长且游离主题,“人眼”里的五花山之秋美仅有一句“层林处尽染斑斓”,显然不足以佐证结句“好个五花山”。 若顺着目前的起兴抒写,以天上的雁眼替代人眼,抒写拟人化的大雁俯瞰伊春五花山的秋美,则可成为别具一格的曲作。真如此,作品同样还要以更多笔墨描述伊春五花山的秋美。另外,“南归雁”不妥,北方的大雁在此时应该是离开而不是从南方归来。若将大雁故乡说成是南方,在此时南归,似不符合人们的通常认识。
秋阳在此提点具体建议:
“南归雁”改成“南翔雁”;“掠过小兴安” 改成“掠过五花山”;“金秋过半风光看,层林处尽染斑斓。真不凡,游人赞。”全改成拟人化“雁眼” 俯瞰伊春五花山所见之秋美景象(若能写出五花山与其他塞北山林不同的特征性秋美那更是大好)。结句改成大雁拟人化的感叹“何忍去江南”。
修改中若感觉中原音韵寒山韵不方便,不妨改用“新韵”或“通韵”。用“新韵”或“通韵”没什么不好,从时代发展变化看,诗词曲联赋的写作上用“新韵”或“通韵”逐渐取代古韵是不可抗拒的。
15.〔正宫.小梁州〕中华秋沙鸭(新韵)
尖嘴红唇百媚生,顶戴花翔。素装丹蹼翅凌风,禽中凤,远古赐精灵。 〔幺〕濒危动物苍天赠,是国宝誉享芳名。山郁葱,河澄净,择栖带岭,繁衍子孙兴。
简评:
作者以“中华秋沙鸭”生存环境的改善,热情讴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技法上以微彰著、以小博大,在讴歌性作品的抒写上颇得章法,赞个。在谋篇布局上,前篇精准生动地状物,使读者感受作品主人公的珍贵,那是“禽中之凤,远古所赐精灵”啊。幺篇直切主旨,国宝在增加,怎不令人欣喜。国宝增加,当是我们取得良性发展的结果。作品内在的主旨或者说作者内在的抒情便在这“事实”的描述里得到了抒发。这样抒写所产生的文学艺术魅力是空洞的“高歌”无法相比的。
16.〔正宫·小梁州〕《中华诗词在线.散曲》开版感怀(新韵)
秋风遍扫百花园,犹有芳妍。曲坛金秋胜春天,芳菲苑,香朵竞斑斓。 〔幺〕五年磨剑何曾倦,万千笺鲜有佳篇。勤觅韵,常伏案,典书翻遍。金句在乡间。
简评:
应制诗歌最忌无端“高歌”或肉麻吹捧,从作者的抒写看,以应时景色起兴且比兴有度,幺篇顺势转入抒怀,结构合理,没有前述的缺陷。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结句,虽为议论但很有兴味,散曲发端于民间俚谣,其生命也有赖于民间艺术的滋养,散曲必须根植于人民群众,写作上不能囧于书房,这个结句点到了“要害”。
个见一些词语可以再炼炼。如“犹有”、“千笺鲜”读来音韵不佳(声调韵尾均相同),从句意看完全可找替代字改善音韵。另外第三句中的“秋”字平声出律。
17.〔正宫·小梁州〕秋摘
阵阵秋风漫过梁,漫过清香。山中采摘好繁忙,人儿旺,滿地是箱箱。 〔幺〕那边大嫂高声唱,家乡美、云绕山乡。这一边,笛声亮,轿车排队,正把果儿装。
简评:
将果农的幸福感通过秋果丰收且销售兴旺的景象抒写来自然流露,作者抒写得法。感觉“云绕山乡”游离“秋摘”,不如继续紧扣“丰收”觅词。七乙句中的顿号不需要。
18.〔正宫 •小梁州〕偷拍秋沙鸭(新韵)
夏侯秋沙带岭亲,结队成群,筑巢生子翠河林。心相印,水里戏风云。 〔幺〕岛中暗摆机关阵,草丛卧轻按闸门。(有的)正浴身,(有的)歌喉韵,(有的)翔云曲颈,(真是)个个抖精神。
简评:
幺篇写得风生水起,将偷拍和偷拍的成果写得曲味浓浓且活色生香。个见前篇要为“岛中暗摆机关阵”适当作些铺垫,比如描述一下无法接近秋沙鸭,这样“偷拍”就更见趣味性。另外,建议将衬字的括号去掉。
19.〔正宫•小梁州〕曲友情(新韵)
佳期再拟喜相逢,其乐融融。推杯换盏几空瓶,全干淨,点点是真情。 〔幺〕松涛浩荡皆成诵,曲声传,水起风生。日月明,人心共。皓天澄湛,万里展鹏程。
简评:
前篇紧扣主题,将曲友情写得入情入理且令人感染。幺篇尾段的“高扬”显得“无由”,个见没必要如此“高歌”,还不如按前篇那样细致入微写更好。七乙句不能分成一个三字句和一个四字句。
20.〔正宫·小梁州〕秋月
秋月生空夜未央,玉面微黄,通天彻宇透寒凉,那光亮,落地尽成霜。 〔幺〕总教游子遥相望,思量时泪眼汪汪。人万里,情千丈,心随波浪,愁个绪长长。
简评:
离情愁绪表达上情景交融,“那光亮,落地尽成霜。”化用李白的名句不错,结句中“愁个绪”读来有点涩,“通天彻宇”笔墨有点浪费,在“通天、彻宇”中取一个即可。
21.〔正宫·小梁州〕秋夜偶感(新韵)
春来秋去日匆匆,往事成空。少时玩伴各西东,童年梦,遥寄月明中。 〔幺〕蹉跎岁月天涯共,叹如今鬓染花菱,鼻涕虫,豁牙楞,踢球健将,何处使威风。
简评:
青春是令人难忘的,是人生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否则不会有前人“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的感叹。作者感慨青春流逝,抒写上曲味浓郁,描绘生动,抒怀自然,语言流畅。
22.〔正宫·小梁州〕九九重阳老来乐(新韵)
九九菊开遍野香,晚照夕阳。依栏举目眺秋江,烟波漾,远景展辉煌。 〔幺〕老来有乐精神爽,就如那春季花芳。妙舞步,清歌唱,福中养怡,长寿永安康。
简评:
秋之抒怀与各人的经历和性格有“血脉”之通。此曲是“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情怀抒发,若结句能与前面那样情景交融,当是佳篇。“晚照、夕阳”意近,取一个即可。
23.〔正宫·小梁州〕蒙汉一家亲
石榴抱籽一家亲,因为同根。天涯碧草共晨昏,无关远近,鱼水不离分。歌飘四海人常顺,有和平,秋也飞春。茶和酒,忒滋润,鸿高天衬,福祉佑森孙。
简评:
起拍特棒,既切题又形象,赞。幺篇写成散笔了。幺篇起首要标注〔幺篇〕或〔幺〕,七乙句不能分成一个三字句和一个四字句。
24.〔正宫·小梁州〕松之恋(新韵)
峭壁山崖置入根,针叶披鳞。风袭雪盖不弯身,高多仞,可蔽日衔云。 〔幺〕百年苍翠含清韵,招人观,荡气销魂。星月擎,雄姿震,游人兴奋,惟愿伴昏晨。
简评:
起拍状物,描绘松之伟岸,一路抒写至结句寄情,构思不错。语句显得粗糙,风袭雪盖的“盖”、“高多仞”中的“多”有损笔力,“蔽日”中的“蔽”有损作品主旨,“雄姿震”中的“震”明显不如“振”,不妨再炼字炼句。
25.〔正宫·小梁州〕一日游
东篱采菊梦犹酣,锦绣江南。画船白鹭绕瑶簪,天高湛,新丽不曾谙。 〔幺〕诗心已被风情撼,送夕阳雨燕呢喃。竹月明,灯花暗,有缘相聚,篝火映溪岚。
简评:
从作品起拍看,当是秋日江南之游,随后的一路描述和抒发景象瑰丽且情感丰满。“雨燕”似与其他景物不协调,另外读来隐隐混入了春色,个别词语可更现代些。
26.〔正宫·小梁州〕又见伊(新韵)
赏秋一路去兴安,见你溪边。分别数载旧红颜,伊初恋。懵懂那当年。 〔幺〕几多往事如昨幻,各东西牵手无缘。是谁错,命中憾。无言相对,情愿匿心间。
简评:
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一种有缘与无缘之间的无奈,一份美好而又缺憾的情感表达得既有分寸且又颇具感染力。作者真情坦荡,文笔老到,语言流畅,把握得当。
27.〔正宫·小梁州〕欢度重阳
又是篱边绽艳黄,姐弟陪娘。寒风侵袖不知凉,山坡望,古木饰新装。 〔幺〕飞鸿别意天边唱,调高昂,喜悦难藏。留个影,真模样,心怡气荡,好似少年狂。
简评:
前篇抒写流畅而扣题,重阳节阖家欢乐的景象跃然人前。幺篇前段较为别扭,飞鸿离别的意象与作品主旨相违,尾段“心怡气荡”句中的“气荡”有点涩。七乙句不能分成一个三字句和一个四字句。
28,〔正宫·小梁州〕友聚(新韵)
人在红尘聚不多,友善亲和。一壶老酒任消磨,何穷乐,醉眼步婀娜。 〔幺〕虽然媳妇唠叨过,这时间少许行么?如意来,安心坐,无关吃货,往事几蹉跎。
简评: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局面下,人们无奈地少了亲情友情联络,一旦血脉相连的亲友或者意气相投的朋友相聚那自然极为珍惜,一醉方休便在情理之中。作者以“赋”起拍直奔主题,继而以一个醉态描绘结束前篇。进入幺篇笔锋一转,没有续写好友相聚如何如何,而是奇峰突起横插一笔亲人劝阻的叙述,尾段以应答劝阻收笔。作者构思颇具匠心,幺篇开头亲人劝阻的横插一笔极具文学美,情节性上出人意料,结构性上为收尾蓄势十足,意象性上蕴藉“象外之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余地(那场面热烈甚至有些“出格”,反正读者自己去想象吧),这与《陌上桑》的作者不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写人们的惊楞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尾段虽然是陈述性文字,但也较为蕴藉,让人咀嚼回味。作品曲味浓郁。
29,〔正宫·小梁州〕“九九”登皇甫山
玉谷斑斓胜九春,秋气山吞。蓝天碧水万松呻,千峰仞,曲径入天门。 〔幺〕无名烈士眠高峻,伫碑前敬仰贞魂。黄菊芬,红枫韵,啼空征雁,画里水前村。
简评:
全篇紧扣“登”展开所见所为所闻,笔力雄健。幺篇前段对先烈敬仰之举令人动容。从结构角度看,个见尾段又回笔写景不如抒怀为好,这样更能打动读者。第三句韵脚“呻”似意与旨违,若难找更好的韵脚用字,不妨改用新韵。
30,〔正宫·小梁州〕过武汉
车轮飞转似龙游,驶过桥头。身临武汉不担忧,魔降就,疫战有良筹。 〔幺〕英雄城市人忠厚,临危日自我分忧。协力行,全民救,终赢全胜,劫后更风流。
简评:
作品平实,一些语句在达意上可酌,如“魔降就”、“疫战有良筹”。
31,〔正宫·小梁州〕记头堂九年制学校获武冈市第24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三等奖
闪亮铜牌手里拿,烂漫如花。掌声阵阵把娃夸,心儿大,努力是赢家。 〔幺〕凌寒磨剑师传法,赛场上一展芳华。讲友谊,情无价,旗开得胜,健美乐无涯。
简评:
能技压群芳站在领奖台上,当是欢天喜气的事情,全曲喜气充盈,言于溢表,曲语和情调均合适。起拍描绘孩儿得奖时的阳光状态,用词精当,中段写夺冠的奋斗历程,继而叙写主人公的“性格美”,提升了作品的意义和人物形象的审美性。构思和编排得当。结尾有点“弱”。整体看是首不错的作品。
32,〔正宫·小梁州〕赴岳阳高铁上
车离武汉不停留,个把钟头,巴陵胜状眼前收。观天候,日朗爽风柔。 〔幺〕真诚巴望朋欣遘,敞心扉曲海探求。共创新,同承授,相携作伴,饱览岳阳楼。
简评:
作品平实,前写乘车情况和感观,后写心中祈愿,全曲顺畅。
33,〔正宫•小梁州〕参观森林博物馆感(新韵)
当年岭上大红松,直向天空,迎风破浪韵涛鸣。阳光映,伟岸为谁生? 〔幺〕五十年代国兴盛,建工厂商店(和)军营。(盖)大会堂,(修)小廊栋。各方齐竞,先供北京城。
简评:
作品缺乏文学提炼,“迎风破浪韵涛鸣”表达不佳,迎风破浪与发出涛鸣难以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事物身上。
34,〔正宫•小梁州〕记游金虹岭灵迹大观园(月课)
结队吟朋觅雅篇,怎个哗喧。闲亭曲径拱桥连,香花涧,有寺记龙泉。 〔幺〕玲珑集景宏观现,遐思远入了云烟。洪武迹,清芳甸,沧桑滋味,慢看却新鲜。
简评:
游记作品一般是有记述有抒怀,手法上有状物描写、触景生情、托物寄情等,此曲以诗友结伴出游起兴,紧接着描述所见景物,而后抒发感受,结构合理,抒写有序。
35,〔正宫·小梁州〕神侃
六哨三吹气不凡,真假非关。天高海阔怎遮拦,随兴侃,焉肯顾羞颜。 〔幺〕神神秘秘空言坦,话无边岂管曲弯。匡内幕,添虚幻,哪分正反,风语乐传玩。
简评:
作者选材独具眼光,写了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个当赞。从韵脚用字看,应该是“新韵”。作品中若增加点“神侃”者的形态描写和夸张性的无聊味“神侃”内容当更好,比如将“天高海阔怎遮拦”改为“口飞唾沫怎遮拦”之类,将“神神秘秘空言坦”改成“八十老太新分娩”之类,增加作品的讥讽性和谐趣性。
36,〔正宫·小梁州〕游“花港观鱼”
一座碑文二帝题,史上珍稀。天然仙境奠根基,(加塑)人工艺,五景配相宜。 〔幺〕饵投花港观鱼戏,红云攒、翻跃熙怡。茵草铺,幽林蔽,爽心悦目,意适倦忘归。
简评:
作品对素材取舍剪裁上很得法,写出了此景区与其他景区的不同,特赞!全篇以游览忘归收笔,干净利落又有余味,赞!
秋阳学识浅薄,以上交流中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