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本地资讯] 知名作家看来安‖散文专辑(9)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21-2-1 09:56:03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安县文联 来安文艺
front2_0_FrXUykL9BbEIK5bVUPL2VOz8PS46.1612144560.png
front2_0_FlWci7fqrhELCukwOMa50XBJBYFQ.1612144560.jpg
苏北,著名作家,本名陈立新,安徽天长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十月》《散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文汇报》和香港《大公报》、台湾《联合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出版作品集《秘密花园》《城市的气味》《忆·读汪曾祺》《书犹如此》《植点青绿在心田·苏北海外散文71篇》。
front2_0_FnCgiDPhHMQasZGn1LVKZ9Yf9LU9.1612144560.jpg

我和池杉湖的相遇,注定是一份缘。我第一眼见到它,便有了一种不舍。我已记不清是何季节来到池杉湖的。那是一种偶然。我见到它的一刻,说,不走了。
之后我便魂牵梦绕池杉湖,先后又来过几次。见人便说池杉湖。有人说,你过分了吧?有那么美吗?
我去过九寨沟,被那一池一池的水,静的,动的,所震憾。也有人说,恨不得死在那水里。我说,你不够格。那是圣洁的水。我在藏区,还跋涉看过许多其它的“海子”,在甘孜的木格措,被那一池的“深宝石蓝”及远处山头的皑皑白雪,所深深地感动。
那是远方的风景,那是被注定了的风景。而在我们身边,在皖东,有这样一种美,它不逊色于那些“著名”的美。它是另一种美,一种我们贴心贴肺的美。它是那么的平常,又是那么的多情。它平凡如村姑,不!它不是村姑。它是少女般的美,它洁净,平和而多姿。

荷花与柳岸

我坐在临湖小木屋的平台上。夜色降临了,湖面平静,睡莲们合上倒卵形的重瓣花朵。湖面宁静,天光倒影在水中,倦鸟归林。斑头雁三五成群,飞在高高的天空,野鸭贴湖而飞,几乎贴着了水面。它们飞的很慢,队伍整齐,影子倒映水中。湖面上忽然“喇啦”一声,不知何处一条大鱼出水,天空中不时有苍哑的叫声,是天鹅们回来了么?
夜色完全降临。世界沉睡了。
早晨的湖面是热闹的。早晨的湖面是安静的。露台上湿湿的,湖面宁静,清晨倒映在水中,挂着露珠的睡莲醒了。晨鸟们欢快了许多。从叫声中能听出它们的快乐。远处是斑鸠的叫声,“咕——咕咕——”,一声一声递过来,仿佛是晨曲交响乐中的单簧管独奏。
一切的自然都醒了。我被一切的声色所吸引。沿着湖边的长堤,远远的柳色如烟。岸边的水中,满满的半湖的荷。这些荷们,就够让你沉醉的了。春夏秋冬,各为一景。荷的一生,即如一个女人的一生,或者说,女人如荷。初春,刚冒出水面,那种嫩的初绿,可为少女的模样。夏天了,大朵的荷叶凌波而立,用田田是可以的。它们舒舒展展,相当的大气。叶间藏着花骨朵儿了。一个骨朵儿,又一个骨朵儿……藏在这里一个,藏在那里一个,半开,全开,娇艳的开。“我开了!我开了!”满池的荷,满荷的花……白色的花瓣,红色的花瓣。它们忽然落下一瓣,鱼儿一惊,一个水花,顶着花瓣儿就走了。花瓣无声地落下,大朵大朵的,飘浮在水面上……小小的莲蓬有了模样,它们披挂着嫩黄的流苏,仿佛庆幸自己的出生。小莲蓬昂着头,挺立着,它们要把自己长得结结实实……荷的丛林浩浩荡荡。夏天,满眼的绿,你望久了,连你的眉毛都会绿了。“翠微中人,须眉皆绿”。船娘们劈开一条道路,谓之“荷道”吧。小舟穿行其间,小风悠悠,荷梗皆出水面有半人高,密密匝匝,船儿贴着荷梗,荷叶伸手可触。“卟啦”一声,惊着了水中的什么……大雁高飞……青色的荷花荡……黄色的荷花荡……秋冬了,荷花荡一片枯黄。叶片破碎,荷梗支离。一片焦黄的世界。小舟依然穿行其间,莲蓬已被摘去,一湖的青黄……深冬,没有人下湖了,枯荷支愣,铁线银勾,都倒映在水中。那种线条之美,似有“鸾舞蛇惊之态”(孙过庭语)。它们无师自通,是天然的书圣、画师……所有的构图,剪裁,“留得枯荷……”吧。
唉!不说了。
沿湖走一圈吧。穿荷塘,渡柳堤,漫步青纱帐。北岸有一段堤,夹岸垂柳,清晨一人走在其中,感觉身子都轻了。绕过西岸,两边不知是芦是苇是荻是蒲,高过人头,伸向路心。你能想象那些植物们该有多开心。天上的,水里的,那些有眼睛的,无不欢快异常。不时会弄出一些响动,惊得你一跳。“一跳”之后,便是无穷的惊喜。

池杉与鸟

那些鸟们呵!
乘游船在池杉林里穿行,大约是最开心的事了。那样的景致是不宜于描写的。文字在那一片池杉林的面前是多么的苍白。你有一万支妙笔,也不能描述出秋冬季铁锈色的池杉在天光水影里的色彩。大自然和人类的眼睛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心灵之镜而折射出的美,大约只有让一个哑巴来描述,那一连串的“啊啊啊啊啊”,是最好的表达了。无数的池杉立于水中,那黄那红在天光下风情万种。鸟们不知为何要来凑这个热闹。它们才不想为你人类表演。不过这里一只那里一只,藏于林间蹲或于梢头,那形制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所有的奇怪都指向一个地方:美不胜收。鸟们大约有上百种。能知道的,是鹭是雁是鹤是野鸭是鸬鹚是天鹅。当然,鹭也有白鹭、夜鹭、苍鹭、金丝鹭,雁也有灰雁、鸿雁、斑头雁,当然也还有骨顶鸟、白枕鹤、小天鹅、大天鹅……唉!我也说不好。干嘛要知道那么多呢。反正是鸟就好了。它们的姿态让人感动,它们的鸣叫使人心碎。它们是天生的舞蹈家。越是早晨或黄昏,鸟儿越多。天空中的,水边的,远处的鸟儿问答,百鸟朝林,倦鸟归林,就是一出池杉湖的音乐会。我曾谑语:池杉湖好不好?鸟知道。其实这并不是玩笑,是池杉湖的实景图。小舟在池杉林中缓缓穿行,真不知其身在何处。

front2_0_FkvRUTU3J4IEt9Ly-rcYHfxbD6gv.1612144560.jpg
晨光下的睡莲

夏天的早晨,你最好到池杉林中的木栈道去走走。晨光下的水光倒影是那么清澈。一池的小小睡莲,开着一朵朵小花。“可怜见的”,这是《红楼梦》里贾母的口头禅。这个词儿用在这团团的小小叶子上,或者那一朵朵花儿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水是清可见底的,水中的一切,仿佛皆若空游无所依。池杉一株株在水中伫立。有小小的毛绒绒的野鸭,这里那里的。它们一忽儿钻入水中,半天才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抖抖身子,一副成功的得意。菖蒲和苇草长满一池,却是那么的和谐。你调动所有的感官,或者你什么也不想,就那么走来走去。所谓人间仙境,所谓世外桃源,也不过尔尔了。满眼的光影伴着悦耳的鸟鸣,这大约是人生的至境。人生能有池杉湖的这半日时光,也足矣。

被风缚住的杨树

唉!那些杨树呵。杨树多悲风,那只是深秋的景象。而夏天,它则高扬着被缚住的旗帜,微风吹过,哗哗哗地,一万片树叶,扇动着,像无数个小巴掌拍过去似的。杨树是专门为夏风准备的。没有风的杨树,不成其为杨树。
我第一次见到那些高大的杨是在夏日。高高的天空,高高的杨树,高高的轻风。天空中的哗哗哗的响声,仿佛是为独处的人的孤独而欢呼。第二次是深秋,我走在那杨树埂上,脚下是厚毯般的枯黄树叶,头顶上不时翻滚着飘下几片。我一个人,孤独地走着,深秋的天空明净高远。这一次来,杨树没有了,我走在那光秃秃的埂上,无所依托,只见那泛白的树桩的新茬刺目的一个个显露在地面。(多么粗壮的树桩!)。
砍了。为什么砍了?
我伤心的流了泪。它们何罪之有?
池杉湖会哭泣么?
这里曾是诗意的风景。没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到池杉湖看鸟。

    2021年1月28日
front2_0_Fshnn24mhkye-2GB-JQiTKLnbhuk.1612144560.jpg
秦骏,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摄影协会会员。祖籍江苏高邮,现居安徽滁州。诗作散见于各大诗刊,作品收录数十部文集选编。2013年10月及2017年10月,先后进入安徽省中青年作家研修班、首届鲁迅文学院安徽中青年作家班学习。现为安徽省诗歌学会微编。
来安三日(组章)
与 湖 书

再见已是经年,节令大致相同。临近午时,雾霭才慢慢遁去。此番来意明了。但见丽日渐暖,行者姿态各异,动静相宜,或横斜,或垂直……右侧大水,仿若镜框,荻花飘白,红莲明媚入构,鹅掌轻轻拨动此季琴弦……
嘤鸣相闻,长枪短炮循音而动,碗状呼唤,引水鸟拂掠湖面。木质小船穿行其间,鱼儿从浅处掉转航线,迅速滑向水渊。冬木傲立,船速舒缓,弄醒池水,鱼尾翻腾细浪。鱼鹰悄然,渔家不再,遂三年不言,甘于阒寂。
宛如初见,往来者甚欢。遇水搭桥,九曲而伸展,人在桥上走,赭红色叶片,忽如银针滑落,恰似碧空烟雨。偶遇饥寒,驻足流连,来者挽落霞,执子之手,漫随天外。
是时冬月,胸襟旷达者,兴致盎然且超逸。杯莫停,放眼量。植绿心田,众鸟投林。北湖好比春江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同手足,别来无恙,自知去留无意,不待流年,只为问腊?

农 字 号

识五谷而知稼穑,明节气而晓农桑。丢下泥土裹挟的秧把,狼毫擎起时,满廊生香。沾染野性原乡的芬芳,颇具墨园雅集的质感。随风筑梦,纸上播撒。从三更灯火,趋近夜色阑珊。
上至两鬓斑白的耄耋老者,小到稚气未脱的“学龄”。胸藏翰墨,腹有诗书,有容乃大。涓涓细流,志在千里。笔法或雄浑奇崛,大气磅礴;或法度严谨,气定神闲;或恣意狂放,飞瀑流泉……画者清新雅逸,从容自若;书者书则一字见心,君子务本。从村居斗室,信心满满联谊比翼,频频亮相会展竞艺,花开时节动京城……与书画结缘,从头到脚接着地气;与书画结缘,整个人都活出了精气神。
工匠情怀,艺苑流芳。以书画为介,皖美之境,乡亲心中的图腾。“泥腿子”翩翩出彩,从碧绿的田垄,步入典雅殿堂,奔富路上,向美而生,向光而行。
front2_0_FtV7huOft1EQ3FuaDLhMlxhHuJKZ.1612144560.jpg
石 界 牌

置于高台,设于村口。认识玄武岩,单从一张照片,按图索骥还不够。俯首软泥,垒起锅灶,栖身之所,护佑村庄的围墙和井栏。
69岁的石柱爷爷,恋村难移,盘了一辈子石头,老了老了,“失业”了。心有不甘,俨然三月的年轻,倾其所有,摇起了皮鞭,半坡的羊,成了全部“家当”。引良种,结金果,爷爷成了名副其实的“劳模”。石柱坐不住了,辞了城里的活,重返“孤岛”。
三麦仰望起伏翠影,千顷绿意,径自妖娆。银色风电,擎天而立,凌空飞旋。满树和娇,俊鸟归林。每一片翎羽,每一块岩石,每一座山脉,都听过爷爷的唱,那首经久流传的歌谣。石柱手握“接力棒”,心底的麦苗,伏地拔节昂首阔步,深谷回响。

胡 同 里

隔着车窗清晰可见,打包的山货菜蔬,在人力作用下,麻溜地登车。寒冬已至。齐刷刷,稻茬们“咬定青山”,拼尽骨血,抽空最末一寸心绿,嫩到让人心疼,嫩到让人难以置信。
车队在江淮分水岭间驰骋,匀速而平稳。左拐右拐,右拐左拐,不为别的,只为来觐见这座千年古镇。不陌生,也不敢虚夸如何熟络。车子进了巷道,古色古香的庭院,横亘眼前,匾额上书:“胡同里”。藏于深闺,别有洞天,终得慕名者造访者,踏破门槛。
早过了饭点,主人将大盆菜加了木炭,香气氤氲蒸腾,世间美味也不过如此。纯天然食材,皆自主栽种。五六桌自称“城里的乡下人”,甚至忘了吃相,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直呼过瘾。
与闻其盛。长期以往,古镇与外界多有通达融合之举。供给充盈而富足,就连菜蔬山货,也多为打包外销,源源不断,乡民自然便多出一份“红利”。
胡同里,虽非盛名,平实而略带古意。与其交集不多,仅此一次,便记住了模样。
front2_0_Fkse-RFhUXSj6DrycCGlOZoanxf1.1612144560.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2-1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1 天

连续签到: 16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2-1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598 天

连续签到: 1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2-1 14: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1-2-2 06:51:46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2-2 09:57:18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