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1.1 基本信息1.1.1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 项目所属行业:交通运输行业 项目所在地:安徽省来安县 实施机构:来安县交通运输局
1.1.2 项目实施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来安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体制改革,构建政策统一、运作高效、利益协调、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让交通成为惠及民生、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便捷、优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6〕184号)、《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积极推进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皖交运〔2016〕163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借鉴其他城市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结合来安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1.1.3 来安县公交客运发展现状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边陲,西连滁州市南谯区和琅琊区、明光市,东接南京六合区、天长市,北枕盱眙县,南望南京市浦口区,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是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辖11个建制镇和1个乡,县域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来安县户籍人口48.7万人,常住人口45.2万人。 来安县现有客运班线39条,140台客车,其中,省际班线11条,34台客车;市际班线2条,7台客车;县际班线2条,10台客车;县内农村客运班线24条,89台客车。由安徽省交运集团滁州汽运有限公司来安分公司经营,其中,公司经营11条班线36台车,个体挂靠经营28条班线103台车。据统计,2020年从业人员300余人,运营里程约1026万公里/年,客运量约470万人次/年。全县128个村、居中通班线客车建制村128个,通车率100%。目前来安县县内客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城乡公交线网覆盖率不高,场站缺乏,配套设施有待补齐。 城市公交线网密度现状为 1.98km/km2,相较于规范 3~4km/km2 的要求,还有差距。城区尚未设置公交枢纽场地,车辆的专业保养和维修缺少用地。首末站大多无专用场地,车辆均是路边停靠或在建筑门前广场停靠。
农村客运班线线路过长,邵集至来安全长 47 公里,来安至文山全长 40 公里,运营安全和运营效率大大降低。线路多由城区始发到达乡镇或行政村,主要道路上线路重复性较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客流主要为城区至镇区,直达行政村线路较长,车辆运行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主要线路的周转率。半塔镇和杨郢乡的行政村通车率偏低,线网覆盖有待加强。县域范围内现状农班线中途站建设力度不足,线路的中途停靠站数量少,不能满足出行人员中途等待需求,尤其在下雨时期,没有遮雨棚和座椅,降低了吸引力和服务水平,由于自然村沿线未设置候车亭,农村居民出行候车条件较差,招手即停现象较为普遍。目前仅有两个乡镇设置了停车场,其他均为路边停车,需要进一步完善客运站配套设置。
(2)城乡客运经营体制亟待改进,管理有待提高。 一是经营主体分散制约线路优化,客运实载率低。目前,我县尚有61辆客车以单车承包、单线联营的模式运作,夫妻车、家族车等现象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呈多、小、散、弱局面,无法进行冷热线路搭配。这种模式制约了客运线路的优化整合,表现为热线抢着开,冷线无人跑,主干道路上客运线路重叠严重,而一些偏远区域存在客运盲区。二是经营主体亏损严重,发展后劲不足。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迅猛增加、群众出行方式的转变以及出租车经营班线日益成为常态,加之油价高企、人力成本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方面因素影响,造成了企业营运收益的减少和营运成本的攀升,无论是客运企业还是挂靠经营者均处于日益严重的经营亏损状态。三是挂靠经营模式导致乱涨价,乘客满意率低。没有冷热线调剂,冷线的亏损就不可避免。在出现亏损后,车主往往通过提高票价来提高收入,导致实载率更低,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乡村特色旅游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强线路覆盖度,提升旅游交通保障能力。目前农村客运班线发车间隔较长,农村居民出行等待时间较长,对居民出行吸引率不大,电动车、摩托车出行比例过高。
(3)客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县内客运班线经营存在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车况不佳、车内杂乱、卫生差等现象。有些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强行超车、乱鸣喇叭、随意改变线路。这些都降低了城乡客运在城乡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乘客进一步减少。各类自驾小轿车、出租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影响了城乡客运的持续发展。
1.1.4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运作的必要性1、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以人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交出行的需求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实施公交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的呼声也很高。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利于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等政策的具体落实。
3、理顺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的需要 现行的产权模式和管理体制已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多元分割格局,整合和优化城乡公共交通资源,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协调发展。
4、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维护好、运营好。
中央、省先后出台了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相关文件,国务院就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战略决策;《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积极推进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皖交运〔2016〕163号)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及以上的县(市)达到60%以上。全省所有乡镇全部通客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100%的中心镇建成客运站或候车亭。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实现距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50%以上。全省城乡客运车辆基本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镇村公交。普遍推行城乡客运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农村客运市场监管能力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至2018年我省分三批开展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市”创建活动。为了让改革成果惠及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交通精准扶贫、方便群众出行。
1.1.5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运作的目标和意义1、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便捷、优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2、着力打造“交通+”模式。实现“交通+民生”,低价公交通全县;“交通+绿色”,低碳环保优服务;“交通+旅游”,编织全域旅游链;“交通+物流”,多站合一强融合(停车、维修、充电、电商、邮政、快递、物流等);“交通+扶贫”,村村通向致富路;为来安县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3、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对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城镇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转型发展、和谐幸福,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1.6实施方案编制的目的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实施的背景、项目概况、边界条件、风险分配、运作模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采购方式选择、支付保障、资产处置、财务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及价格测算等内容的研究,从政府方的角度审慎地分析研究此次项目运作能够达到的主要目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2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1.2.1 项目区位项目建设和运营地点位于来安县全域,涉及所辖12个乡镇。
1.2.2 项目建设运营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现有县内客运班车收购、新能源公交车购置、公交首末站、公交候车亭、站牌、新能源充电桩、智能化公交系统建设等内容。其中收购县内客运班车127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约108台,公交首末站场新建8处,改建3处,新建充电桩约34座,公交候车亭约25个,公交站牌约400个,公交电子站牌约40个。 表1-1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公交站场建设内容
运营内容主要包括对城乡客运车辆及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并对改造后的公交线路及公交车辆进行运营管理,对公交首末站、公交候车厅、站牌、充电桩等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设施进行维护管理等。
1.2.3 投资规模本项目一次性投资约10294.36 万元,具体投资见表1-2。 表1-2 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一次性投资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站场建设(含充电桩、变压器等配套、智能化公交系统建设)投入 | | | | | | | | | | |
注:表中数据均为参考现有资料取得,最终以政府方相关文件的核准、批复及审核的结果为准。
1.2.4 主要产出说明(1)固定资产产出 具体产出物及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3 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产出一览表 | | | | | | | | 108台(其中10.5m车型24台,6m车型26台,8m车型58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 | | | 占地面积约6.9亩,配套充电桩约34个,公交候车亭约25个,站牌约440个(含电子站牌40个),智能化公交系统设备等 |
具体产出内容及标准以政府方确定的经济技术指标及施工图纸为准。
(2)效益产出 经济效益——随着来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特许经营权项目的开展,能够大幅提高城乡人口流动,对于促进城乡商品流动、城乡发展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交通全网络、全衔接、全畅达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城乡服务均等、资源共享、公平公正、社会事业发展等一体化,并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成果及文明服务。对于来安县城乡统筹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城乡科学发展、全域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1.3 项目公司设立情况本项目由社会资本于草签本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后一个月内在来安县独资设立项目公司。项目资本金为项目一次性投资额的20%,资本金随项目需求到位,项目公司的资本金专门用于本项目的一次性建设投资。社会资本负责自行筹集债务资金并承担项目融资风险。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1000万元,按照《民法典》及《公司章程》依法认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