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其它] 【山东移民文化】八旬来安人不顾重病风险 跨越千里路回临沂探亲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1-8-11 08: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旬来安人不顾重病风险 跨越千里路回临沂探亲 2016-05-05 11:11

【背景回顾】
要想了解临沂人“下南湖”的故事,时间要追溯到民国及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逃荒或躲避战乱,临沂人除北上“闯关东”外,也有人选择南下,民间称之为“下南湖”(洪泽湖及以南广大区域),最终在临沂正南方向约300公里处、一个叫做长山(隶属安徽省来安县)的低矮山岭上找到落脚地,带着“山东老侉”的吃苦与倔强精神,接连南下的临沂人在荒无人烟的山岭上垦荒种粮,养育子孙直至扎根异乡。
不过,对于一万多名南迁到来安的山东人(多数为临沂人)来说,沂蒙老家依然是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故乡。
早在2014年6月中旬,在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的帮助下,沂蒙晚报记者亲赴来安县走访了解临沂移民情况,并推出“临沂人下南湖”系列报道;同年8月18日,沂蒙晚报再次报道了李德新带领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成员北上临沂走访的新闻,好客临沂人热情招待了这些千里之外的亲人。时隔两年多,4月23日—29日,在李德新的带领下,9位扎根来安的“临沂人”先后来到临沂老家探亲。
李明月(左)与姐姐李明心。
■ 身患尿毒症,不远千里看望亲姐姐
年过8旬的老人,一般来说都会静处以颐养天年。对于81岁的李明月老人来说,他却不远千里,冒着尿毒症带来的痛苦,乘车北上临沂,来探望91岁的亲姐姐李明心。
李明月说,小时候父亲曾多次对他讲过老家临沂的故事。为了逃荒,他母亲怀抱着他颠着小脚从老家平邑县地方镇下炭沟村一路南下,身后还跟着一位长他10岁的姐姐李明心。经过33天的艰苦跋涉,到来安县长山时李明月才刚满三个月零三天。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临沂老家成为父母亲的一个心结,但迫于生计,李明月只回过一次老家,但已经没了什么印象。
不过,临沂老家还有一位至亲的姐姐李明心。在李明心18岁的时候,她的未婚夫硬是走了近10天时间,从临沂来到长山,将她接回老家成亲。李明心嫁到费县朱田镇外麻沃村,这个村与老家下炭沟村相隔一个山头,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李明心比李明月大10岁,从小就对他照顾有加的李明心成为他这次坚持北上临沂探亲的动力。
不幸的是,在2015年,李明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如今需要每天换透析液维持生命。残酷的事实摆在李明月心中,留给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为了早些实现自己的愿望,李明月的儿子开车与他一块来到姐姐居住的外麻沃村。8个多小时的车程,他硬撑着尿毒症痛苦,直到晚上8点到达姐姐家后才更换新的透析液。
刚一进门,姐弟俩的手便紧紧握在一起,“我可见着弟弟了……”姐姐一句话,让李明月热泪盈眶。在看到李明月前,李明心只是听说弟弟得病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看到为治疗尿毒症,弟弟肚子上露出的细管子,91岁的李明心心如刀绞,泣不成声。
在远行前,李明月还经常跟孩子说:“年轻时不想回老家,现在想回也回不去喽,也不知老家现在什么样了……”每次在来安县碰到山东籍的老乡,他都会与之亲切交谈,他迫切想知道家乡的变化。这一次,他亲自北上,圆了自己一个多年的小愿望。
李明月(左三)到姐姐家时已经晚上8点多,但亲人还是准备了菜品和酒水迎接。
■ 不忘家乡话,千里距离隔不断乡愁
与李明月同行的还有他的老伴儿孙庭兰,同样是为了逃荒,父母亲举家从临沂南迁。今年78岁的她从小就出生在来安,不过,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家乡的名字。
在这9位“来安人”中,还有3位是年轻面孔。李慧琴是带着78岁的老母亲,来看位于平邑县地方镇王崮山村的舅舅姨娘的,这是她们这两年第三次来到老家。她说,现在生活都富裕了,交通也发达了,亲戚也得多走动走动,才能越来越亲。看到老家整洁的街道和被保护的油金子树(即流苏)景点,她感慨地说:老家,真好!
同行的还有今年只有24岁的王静,她是和表哥李永兵来老家参加舅舅家表姐婚礼的,她和李永兵都是在来安出生,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老家。王静作为伴娘,活泼的身影和甜美的笑声给婚礼增添了喜色,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她的表姐至今还不知道,王静身患重病,每周要进行两次血透,就在她来的前一天,她还躺在医院里。婚礼的第二天,王静就在李永兵的陪同下匆匆回来安了。
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告诉记者,他的爷爷也是从临沂南迁到来安的。李德新说,绝大多数生活在来安县长山地区的“临沂人”与地道临沂人有一个十分相似的特点,这便是语言的互通,“可以这么说,即使是陌生的两地人相见,交流起来一点困难也没有,因为他们都说临沂话,尽管个别字眼读法不一样,但丝毫不会妨碍双方交流。”李德新认为,时隔几十年,相距千里却不变方言十分难得,这份坚守更是乡愁,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的家乡话,是每一个远在他乡游子的心根。
记者 赵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安人"临沂寻根 赞叹临沂有大都市的感觉
来源:琅琊新闻网-沂蒙晚报 作者: 我来说说 [url=]复制链接[/url] 2014-08-18 08:30

关键词:临沂 寻根 来安人 临沂人下南湖[提要]在15日至17日,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带领5人小团队,首次组队北上临沂寻根,其中2人是出生在来安的临沂人后代。



  要想了解临沂人“下南湖”的故事,时间要追溯到民国至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逃荒或躲避战乱,临沂人除北上“闯关东”外,也有人选择南下,民间称之为“下南湖”(洪泽湖及以南广大区域),最终在临沂正南方向约300公里处、一个叫做长山的低矮山岭上找到生机,带着“山东老侉”的吃苦与倔强精神,接连南下的临沂人在荒无人烟的山岭上垦荒种粮,养育子孙直至扎根异乡。

  为了还原历史,并让更多的本地人了解临沂人“下南湖”的故事,在15日至17日,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带领5人小团队,首次组队北上临沂寻根,其中2人是出生在来安的临沂人后代。

  李德新(左)与费县喜鹊窝村村民交流“临沂人下南湖”故事。

  “生活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这句话用在临沂人“下南湖”事件中再合适不过。尽管“下南湖”多为逃荒或躲避战乱的无奈之举,但这却是参与者生活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后来者来说也是一段珍贵的历史。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的5名成员进村入户实地探访,寻根中也感受到了临沂人的热情。

  今年104岁的王义龙老人正在与来安“亲人”交流当年“下南湖”情景。

  15日至17日,安徽省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一行5人来到临沂,以进村入户的形式,在蒙阴、沂南等地开展“临沂人下南湖”采访调研,为临沂移民文化研究贡献宝贵历史资料。川流不息的汽车、挺拔成片的高楼……初次深入了解临沂的“来安人”对革命老区的印象也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认识。

  “临沂是个革命老区,很多人都说这儿比较落后,但亲自探访后,临沂真有大都市的感觉,发展得很快。”来安县山东移民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说,车子沿京沪高速驶入临沂境内后,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挺拔成片的高楼,一切都是繁华都市的模样,这与他们想象中革命老区的形象“格格不入”。

  在高速蒙阴站驶出后,来安一行5人直奔蒙阴街道里仁庄村。会员毕德明的外公王义龙生活在这里。王义龙老人,今年104岁,曾下过南湖,建国后重返临沂老家。在随后2天的入户调查采访中,李德新一行5人先后前往费县及沂南县等地多个乡村。

  “临沂乡村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长山头的村落。”看到相对整齐的村居、平整的村村通公路和普及的太阳能、卫星电视等硬件设施后,移民研究会随行人员感慨生活在来安县长山头的临沂人后代为何不早点重返家乡,其中的缘由很难解释清楚,但今非昔比,临沂正在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大步向前。

  “下南湖”后代充当免费导游

  对于来安县山东移民研究会一行5人来说,这次组团北上寻根之旅尚属首次,除了一个相对陌生的临沂地名,能够获取的信息实在不多,而家中老人曾经参与过“下南湖”的临沂人尹宝苍免费当导游,从蒙阴到沂南、从费县到临沂,3天的时间里,尹宝苍并没有怨言。

  “我的爷爷和奶奶在上世纪30年代逃难南下,后来在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居住过8年时间。”尹宝苍是费县人,爷爷“下南湖”逃难时正值日军侵略临沂地区的时候,回忆起往事,尹宝苍依然清晰记得爷爷曾经生活过的杨郢乡“石界牌”和“塘窝子”两个地名。

  在得知来安的“亲人”北上临沂寻根后,尹宝苍推掉了手中所有的工作,决定专心陪着他们,用行动回馈曾经帮助过家人的来安人。

  老家蒙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宋尚明,也为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一行5人提供了很多帮助,虽然宋尚明的家人没有参与“下南湖”事件,但她却一直关注着临沂人“下南湖”及移民文化的研究,并在路程指引、联络人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

  “临沂人真的很热情,这与生活在来安县长山头的临沂人及后代非常相似。”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表示。

  热情是“来安人”和临沂人的名片

  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介绍,除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沂人“下南湖”这段历史外,研究会成立的目的也在于两地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对比。通过与采访对象交流发现,临沂人与生活在来安县长山头的临沂人后代有着相似的特点——热情。

  在蒙阴县蒙阴街道里仁庄村探访曾经参与“下南湖”的104岁的老人王义龙时,王老爷子的家人拿出马扎和茶杯,搬出桌子并奉上葡萄等水果,热情招待从远方而来的“亲人”。这一幕也让记者回想起6月中旬,实地采访居住在来安县长山头的临沂人的好客之举,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

  “热情好客是两地临沂人最大的特点,也是相似之处。”李德新经常开着面包车在长山头入户采访,每当遇见下地干活的农民,他们都会打招呼,甚至开一些玩笑话,经过门口时,热情的村民甚至会招呼李德新进门喝杯水再走,不设防的大门对生活在长山头的村民整天开放,朴实的民风在里仁庄村同样也能看到。

  “长山头的村民在说话和饮食习惯上与临沂地区同样有着惊人的相似。”李德新表示,虽然长山头的“临沂人”家乡话说得并不地道,但临沂人却能完全听懂,交流起来并无障碍,饮食上两地人都爱吃煎饼,只是长山头的“临沂人”已经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而出现交融,“大米和煎饼同样重要。”

  临沂石匠“下南湖”名气响当当

  今年63岁的李万琴老人居住在费县费城街道喜鹊窝村,这是一个坐落在山脚下且生活平静的小村子。1973年,正值壮年的李万琴在得知安徽省来安县缺少石匠,而且一天能挣至少3元钱后,他向生产队请了一个长假,一路南下至来安县杨郢乡,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2个老乡。由于人生地不熟,他和老乡租住在当地一户人家中,至今他都记得这户人家姓汤,本以为做好石匠的本职工作能赚到钱就行,没想到在3年租住生活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汤姓人家有一面容姣好的闺女,年龄与李万琴相当,在接触一段时间后,她竟然对李万琴心生好感。只可惜,在南下之前,家人早已为李万琴安排好婚事,虽然李万琴和汤家姑娘互生好感,但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3年后,李万琴和老乡重返家乡。1981年,李万琴再回来安县办事,路上巧遇汤家姑娘,她已经成为两个儿子的母亲。事后他才得知汤家姑娘确实相中了他,除了老实本分外,更看中了他的石匠手艺。

  相关链接:

  抢救记忆 还原历史

  “临沂人下南湖”故事将图文展览

  “摆在眼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临沂人下南湖’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件,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沂人下南湖’,需要做的还有太多。”来安县山东移民研究会发起人李德新坦言,“下南湖”并没有“闯关东”轰动全国的知名度,现在所做的进村入户,是为了抢救记忆,还原历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临沂人下南湖”故事将举行图文展览。

  “‘临沂人下南湖’的故事,就像放电影时突然有一段胶片变得模糊不清,观众无法看清,只有经历者及其后代才能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生活在来安县长山头的临沂人,以及曾经参与“临沂人下南湖”又重返家乡的临沂人正在逐渐老去,如果不能进行抢救记录,南迁故事可能就会不完整,后代人的复述没有直接经历者的真实,因而抢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李德新告诉记者,去年他采访记录过一位生活在长山头年逾80的临沂人,就在1个月后重返长山头,却得到了这位老人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李德新庆幸自己为老人拍过照片并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还能够还原老人南迁的故事。

  “等条件成熟,我们会举行‘临沂人下南湖’图文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通过进村入户的采访记录,李德新及会员掌握了大量的“临沂人下南湖”一手资料,他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移民文化研究当中,为临沂移民文化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文图 记者赵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58 天

连续签到: 1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8-11 14: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8-11 22:47:39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1-8-12 06: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8-12 07: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3: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亮山 发表于 2021-8-12 06:48
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亮山 发表于 2021-8-12 06:48
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