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7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忆地委吴炎武书记一次助学派遣 周 元 桂
1978年春季恢复高考之后,受高考“向心力”的吸引,各完中都在追求升学率上比试身手。地处山区的半塔中学,更是奋为不已,且一度高考升学率斐然,从而成为各级领导的关注点。下面忆写一则感人的往事。
1982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正在主持高中毕业班的年级会议,忽然总务主任急促地喊我:“地委吴书记带一大群人到学校来了,说要了解一下办学情况。校长不在家,你赶快去汇报吧!”我疾步赶到教师集体办公的大教室(兼会议室),看到吴书记独自坐在一处,另一处还坐着一些人,其中有来安的陈金保书记、王德颂县长,和半塔区於立藩书记。其他人都是地区来的领导同志,我不认识。见到我,吴书记上前两步与我握手,指着他对面的座位让我坐下聊聊。他说:“听说这几年半塔中学高考成绩很出色,我想了解一下学校是怎么抓的?请你介绍一下!”
随即,我依次汇报了学校概况、教师状况、学生情况、学校如何抓教学及高考升学率节节上升的形势。继而又回报了办学条件太差亟待改善的现状,其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缺”:一缺教师、二缺经费。吴书记问:“你们向县里要过人吗?”我答道:“恢复高考之后,中学(主要是高中)教师成了香饽饽,学校都普遍缺员,县教委也难为无米之炊。”至此吴书记突然设问:“你看,我们地区要是办所皖东教育学院行不行?”我说:“那是再好不过了,只要地委下决心,建校不会成问题,只恐怕师资难能解决。”吴书记问道“不是说现在有很多老师忙着提前退休让子女顶替吗!这部分老师可以再用起来吗?”我说:“据我所知,这些提前退顶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小学和初中教师,他(她)们是不能胜任大学课程的”。“噢,是这么回事。”“你们不容易呀,人少干事多,高考成绩又出色,难能可贵呀!”
吴书记满脸悦色地进而说:“你再具体讲讲高考升学情况吧”。我扼要地介绍道:“1978年春恢复高考之后,我校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1980年至1982年,连续三年的升学人数和升学率都位居我县同类学校之首,尤其是八一届有一大批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其中还有一人考入清华大学。升学率居当年滁县地区数十所同类学校之首。何俊英副县长还带领我校高三老师去游黄山呢!”“应该,应该,你们扬眉吐气呀!”吴书记满意地点头微笑。接着又问:“办学条件差,最影响教学的是哪些方面?”我答曰:“除教师不配套以外,就是教室、宿舍和实验器材都:是“一旧二漏三凑合”,严重制约着教学。目前,我们很需要建一座小型教学楼,但……”。忽然吴书记插话道: “听说你们学校有一个同志与教育厅长朱仇美是大学同学,是哪位?可以去找朱厅长要钱吗!”我心里明白他说的是我,但因朱厅长不是我同学而是我老师,不好对号入座。加上自认为要钱的事不是我负责教学的人之“份内事”,所以缄无应声。一旁的总务主任指着我对吴书记说:“就是他自己”。闻之,我立即解释道:“朱厅长是我的老师,他爱人才是我(大学)同学”。“那更好,你有两层关系,你就义不容辞吧!最好再去一人,就这样办吧!下面你带我们在校园内转转去”。我带他们看了学生宿舍、实验室、操场。转到食堂时,恰值开饭时间,住校生正在拿蒸饭盒,我让几个学生打开饭盒给吴书记他们看看。当时山区学生大多吃山芋或煎饼,就咸菜,很少有蔬、荤。领导们都赞叹道:“老区的孩子能吃苦呀!”
1982年12月30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起程去省厅要钱。次日下午同去教育厅。因无通行证,省政府大门口荷枪实弹的门警不让进,我致电朱厅长,门警才同意只让我一人进去。我走进厅长办公室,寒暄后立即向他讲明来意,他略沉思一下说:“我马上要开个会,你去找(宋)安澜(他的爱人,我的同学),跟她到家里去,晚上我们再详细谈”。我立即赶到教育学院(秘书室),找到安澜老大姐,一阵狂喜示谊后,她便欣欣然领我回家。闲聊时,我以老同学特有的无拘无束语言,要她对厅长多吹“枕头风”,帮我要十万元钱盖教学楼……晚餐后,我和朱、宋叙旧一会便切入正题——要钱。在安澜的助力下,朱厅长当即便答应直拨给半塔中学十万元盖小型教学楼。次日我们便打道回府。
一个半月之后,我去地区教育局开会,吴超局长见到我便说:“朱厅长答应拨给你校的十万元至今没有影子吧?我分析直拨不太可能。因为我们地区的所有学校,只有滁州师专和滁州中学的经费是省厅直拨,连滁州师范、凤阳师范的经费都是从地区计划中分配的,教育厅哪可能戴着帽子拨钱给你们农村中学?我估计,届时肯定是从地区这一块挖去给你们。你火速催问你老师,免得夜长梦多靠不往!”回校后,校长也有这种忧虑。于是,我立即致电宋安澜,她回话道:“仇美去宿州地区巡视了,临行前我催问过他,他说让你放心,巡视结束回来就办”。之后不久,省教育厅直拨的十万元钱,果真“戴着帽子”冲关越障地力力然降落到半塔中学账户上。至此,吴炎武书记指派我出差去省教育厅要钱之事,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我如释重负,但心中也五味杂陈。
此事虽已过去数十年,但其时的过程情景却历历如昨。吴炎武同志作为地委书记,能亲临一所山乡中学,以秉爱诚助之心,降尊平视,不分巨细地了解情况,为半塔中学改善办学条件,而无微不至地出谋划策之领导作风,让我由衷地感佩不已!
(此文曾在巜滁州日报》发表过,这次应《皖东文史》约稿,限于篇幅,稍作瘦身,再次放入论坛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