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7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对联律规及欣赏 周 元 桂
对联规律的本质要素,一是词性要对仗,平仄要协调。其对仗在形式上与格律诗对仗几近相同,是将联中上下两句的用字用词用句,按照语义上的虚实、语法上的规则、语音上的声调(平仄),组成两两对偶相谐的句子。所谓平仄协调,也即指声律相谐,上下每个对应字位的字,平与庂要相对;二是,通常上句的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句最后一字应是平声,从而在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基础上,做到气象生动,节奏鲜明。如老对联:
物华天宝日, (仄平平仄仄) 人杰地灵时。 (平仄仄平平)
再如: 国运国兴凭国策, (仄仄仄平平仄仄) 龙飞龙跃靠龙人。 (平平平仄仄平平)
近年来,市售的春联,大多不守律规而不伦不类。不仅不讲平仄,连词性对仗也乱来,令人遗憾!殊不知,写一幅好对联不容易,能评赏好一幅对联也不容易,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再举伟人毛泽东律诗中的联句,如:
宜将剩勇追穷寇,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可沽名学霸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又如: 红雨随心翻作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着意化为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送瘟神)
我国的旅游景点,大多有耐人寻味的妙联。例如:济南大明湖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
又如杭州平湖秋月处有一联: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望,前山明月后山山。
此外,古人有许多即兴而作的妙联。如北宋时范仲淹镇守钱塘(杭州)时,在他身边的手下官兵,许多人都得到他的提拔,而离杭州较远的巡检苏麟,长时间未受到重用,于是苏麟写了一联呈给范仲淹: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范见联后觉得有道理,就擢拔了苏。
民国时,苏州有位博学多才的杨姓老师,曾出一上联:
”在天津教书,天天吃天津饭,吃得津津有味。”
贴在校园征求下联,多日无人应对。最后他只好自已公布了下联:
“赴日本留学,日日读日本书,读得本本不通。”
总之,认真律规对联,着意欣赏对联,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修养,还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下面,自撰一联抛砖引玉,以求广众生联趣助年兴:
上:岁转星回,芧舎竹篱成旧梦,
下:日新月异,高楼广厦展新容。
最后出一下联以反求上联:
下:来安山清水秀,来者意惬心安,
通常, 一联有多对,请朋友们各呈其秀。
(能工对最好,即l便不守律规的粗对,也无妨。只不过是开心取乐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