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17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6-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22-5-19 10:16 编辑
人贵在活得明白
周 元 桂
尘世芸芸众生,都乃生命的探索者、实践者,但须明白的是,人生这一探索和实践,有其必然规律:生命过程中的顺与逆、荣与枯,都是成长,盛与衰、贵与“贱”,都将成为过往,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当你猛醒而思考这一意义时,生命就已经有了或宽或窄的痕迹。须明白当下的修为和感悟,就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即便是小事也概莫能外。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碰到瓶颈,也不乏有“头撞南墙”的时候。不顺时,万勿怨天尤人。
所谓人,并不单指其“形”,更在于他的“灵”。灵魂出窍者乃行尸走肉一具,其存在无意义可言。所以,守住灵魂的纯洁,是人生的首要义务。 世界的可爱,就在于它参差多态,有着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也有着高低贵贱之别。前者是由德行和修为来区别的,而 后者则不是由职任和身份来决定的。须明白的是,大人物、小人物与思想境界之高低,之间不存等号。小人物往往是生命演译的的多姿多彩者。正如清代学者袁枚所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而位高权重者中,却不乏有缺德亏贤、腾欲毁廉的生命实践者。可见,小,也可以大彩人生,而大,也可能小人终身。
人的一生,常常会被一个”争”字所纷扰,争到最后,高远浩渺的尘世,就只剩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了多少身外之物,而在于能否拥有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努力做到心境空明辽远,轻得失而乐天。人的一生,总是乐忧兼存的,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时,唯一的应对理念,就是让欲念滯顿淡然。如此,痛苦将会被稀释,抑或荡然无存。
须明白,在人生旅途中,弯曲了脊梁,会得到许多好处;挺起了腰杆,则重压常临身。有骨气者,总是选择后者,且心安理得。所憾者,选择前者的人,好处再多也没有知足时候,故而从无幸福感,即便疲于奔命地寻寻觅觅,也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其实,幸福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咀嚼,知足了,才会嚼出幸福感。古圣贤都克己淡欲,他们的需求,都乃生活之必须,却有着“一箪食、一瓢饮”之乐。所以我们别把幸福,架设在又高又远的天边,而永摸不到它。如此,必然活得很累。可见,不止的欲念,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晋朝高贤 陶渊明,其脊梁骨生就的坚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决然辞去县令职任返归故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享受着超然尘外的隐乐逸趣。从而由此而悟出人生真谛,致能思沉文萃,留下了诸多深悟超脱的诗文。其后世的李白、苏轼、朱熹、王阳明、李时珍、徐霞客、杨振宁、屠呦呦、袁隆平,以及两弹元勋们,都是那个可怕的“争”字之断离舍者,都乃为事业孜孜凿凿的高洁贤圣人物,伟伟然成为世人的尊崇者。他们都明白,自己无私的杰出贡献,是生命的心甘情之选择。
光阴,这两个平声而没有起伏的字眼,总是瞒着人们悄悄驰去,不经意间,一生已经忽突而过。人终就会迊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又背着夕辉踩着自己的影子走回来。此时必须明白,自已的一生是否做到,虽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但是否成虚度年华之过客?明乎此,就不会因曾经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