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很努力,成绩为啥还不行? 谈到学习,许多家长会把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态度、性格或习惯,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就是欠打。如此一来,严格要求、抱怨、责骂、体罚等就成了主要的教育方法,到最后,就成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能怎么样……” 其实,除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掉了——孩子的能力。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只一味地改变教育方法,家长越努力,孩子情况反倒会越糟糕。比如,有这样一群孩子,无论多么努力,他们还是会常常出现且无法避免以下问题: 1.阅读方面 经常遗漏个别字甚至漏行,有时会增加字;常常会混淆形状相近的拼音、汉字或数字,例如,拼音d-p、d-b、刀-刃、3和8等。 2.书写方面 常丢偏旁部首或张冠李戴,经常涂改,经常在写某些字的时候添笔或少笔;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过大或过小等,如把“奇”字写成上下排的“大-可”。 3.运算方面 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顺序颠倒,对应用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不理解数字和计算符号的意义,不能辨别形状、大小、数量、体积等,看图表困难,难于理解图形等。 4.行为方面 学习过程中,反应迟钝、记忆效果差、注意力涣散、解题或回答问题思路混乱、不能完整地清晰地使用语言表达。 以上情况,是学习障碍儿童经常出现的表现。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 什么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也叫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音、表达、计算、推理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特殊性障碍,这些特殊性障碍导致相应学业领域成就低下,如阅读、数学和书写等。它是个体内在的、固有的,与大脑的成长和发育有关。 显然,这与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孩子学习不用功、不爱学、不想学等不是一回事儿。对于这类孩子而言,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是其大脑功能不平衡发展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大脑。 学习障碍产生原因和发病机制 遗憾的是,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了上述提到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还可能跟遗传、脑损伤、神经生化异常、神经心理异常等有关。也有一些后天环境因素,会对此产生影响,例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背景。虽然学习障碍并非这些环境因素导致的,但不健康的家庭或不利的学校环境的确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成绩落后,甚至加剧学习障碍。 学习落后的其他影响因素 除学习障碍之外,导致学习落后的因素还有: 1.基础不扎实。例如,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也可能造成孩子暂时性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进而导致成绩落后。 2.智力低下因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也会引起学习成绩落后,但这不属于学习障碍的范畴。 3.不良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中出现干扰学习的因素或突发事件,如:夫妻关系紧张、有重要的家庭成员生病或出差、教育方式不正确等。 4.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孩子与其同学的关系紧张,受到其他同学欺侮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导致其出现忧心忡忡、食寝不安、焦虑紧张等,使他们无法专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进而影响成绩。 5.情绪障碍和人格障碍。成绩落后还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心理问题困扰导致的,例如,抑郁、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失眠与焦虑等,这会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成绩难免落后。 如果一个孩子智力正常,且没有出现上述的情况,却长期或经常发生书写、阅读、运算或行为方面的异常,大一些的孩子可能还会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建议及时找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心理或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例如,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或精神卫生科。 当然,并非所有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属于学习障碍,但这也提示我们,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不能只归因于他们的态度、动机等,更不能一味地嫌弃或训斥,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能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足够,帮他们分析、改进学习方法。要知道,实际上,这些孩子比学习优异的儿童承受着更大、更多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