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教育咨询] 【罗老师教育智慧在线】——如何激发孩子阅读源动力?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24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3-11 12: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激发孩子阅读源动力?
孩子看完书一问三不知,只爱看漫画或干脆不爱看书,怎么引导?孩子读了那么多书,语文成绩也没有提高,还要不要读下去?坚持多年、引以为傲的亲子阅读,居然属于越位行为?关于儿童阅读,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什么可以多做、什么应该少做。
资深语文教育专家认为,在孩子阅读之路,老师和家长往往不是做得太少,反而是越位过多。
1.激发孩子的阅读源动力,重视“同伴阅读”的力量,要把孩子扔到喜欢读书的孩子堆里
目前,“亲子阅读”占据了儿童阅读推广的主流,亲子阅读在孩子的幼年阶段确实很重要,但是发展到小学阶段更重要的就是“同伴阅读”。小学阶段开始,“同伴阅读”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比老师和父母施加的影响要大得多,可以提供给孩子更持续、更长远的共读动力。
一个小男孩向语文老师告状,说同一个阅读小组的同学欺凌他,对他冷暴力,“他们选择性看不见我,根本不跟我说话。”老师追问其他组员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阅读书目的分歧导致双方没有话题,其他组员在热烈讨论光速问题时,这个男孩会试图插话老夫子的幽默故事,这引起了组员们的反对,总要求他等一会儿再说话。矛盾症结找到了,老师试图调解,但当他提出给男孩换小组时却被拒绝了。后来,老师看到男孩在翻阅那本《时间简史》,他告诉老师:“我总有一天会看懂”。
在教室里,不要规定孩子去看什么书或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他们只要安安静静地去看书。如果一个孩子的小伙伴在看《巴黎圣母院》,他拿着一本漫画也没问题,并不违和,但时间长了,看《巴黎圣母院》的人多了,自然而然这个孩子的阅读品位就提高了,漫画就没有吸引力了。
如果有谁家的孩子不爱读书,建议把这个孩子扔到喜欢读书的孩子堆里面,“很快你的孩子也会读书,只是过程的快与慢而已”。因为人天生有着“从众”心理,周围人做什么、玩什么、谈论什么,我们自然也会更关注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周围人读的都是经典,他的精力也不会在漫画和流行小说上多停留。而同伴阅读正是通过合作的形式对整本书进行探究、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
2.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权
从比较中品出书的好坏,有限度有规律有秩序的情况下,给予孩子选择权,尊重孩子的选择,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比较出图书的好坏。在同伴阅读的小组里面,如何给孩子们推荐书目?建议是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
一旦老师或家长把哪本书定为洪水猛兽,越是说不可以看的时候,那一定会勾起小朋友们的兴趣,兴趣比任何人的推荐语都管用。好的方法是大大方方拿出来比较。
在同一个母题之下,把三本书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决定读哪本。比如奇幻和悬念类,那就拿《魔界》和《哈利波特》来跟快餐式图书比较,孩子们自己会发现哪本书的悬念设置更高明、故事更好看。
在教室里,不给阅读任务单,也不指定书目,而是书架上的书都要读,阅读哪本自己选。孩子们学的科目、做的作业,放学时间、睡觉时间都是大人规定死的,连读书都不让选择的话,也有点太残酷了。有限度有规律有秩序的情况下,给予孩子选择权,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比较出图书的好坏,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
3.温柔以待不爱读书的孩子,先要理解,再去帮助,宁可不读也不能带来阅读的伤害。
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温柔以待。在阅读这件事上给孩子带来痛苦,哪怕是一丁点的痛苦,请一定要停止,宁可现在不读,也不要带来阅读的伤害。如果给孩子们选择权,他们却提出,能不看书吗?其实,孩子不爱看书也正常。
首先要理解尊重孩子,并不只有孩子,很多大人也不爱读书;其次要相信孩子是在成长发展的,是有机会改变的;第三,还要看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存在很多障碍。
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能理解孩子的困境,不能容忍孩子不愿意读书,而这也是大人最不该做的事情。我们能做的是先理解,再想办法,创造出某种环境给孩子们时间去爱上读书,让他意识到读书是件舒服的事儿。
老师要允许不想读书的孩子整理书架或是拖地,干所有不打扰别人的事情。不给孩子们布置阅读任务。
家长和老师要想让他们真正舒服地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要理解,再去帮助,阅读应该是一件无压力的舒服的事儿,而不是一件会给他带来痛苦的事儿。
如果阅读这件事上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哪怕是一丁点的痛苦,也一定要停止,宁可现在不读,也不要带来阅读的伤害。因为阅读的伤害只要有一次,我们再用十次的温柔以待都无法挽回。
4.读四大名著不急于一时
小学阶段读个五五六六就不错,家长提防越位操作过分导读,非要跟孩子聊出个七七八八,孩子在下次读书就会产生恐惧。太过关心就会做得太多,这就是家长的越位操作。
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武松景阳冈酒醉打猛虎、美猴王横空出世、宝玉黛玉红楼春趣……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四大名著选段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可在引导孩子读四大名著,家长往往容易出现越位操作。
四大名著即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家长要清楚在不同的阶段,这套书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切忌用成人思维要求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带着好奇心把书读个五五六六就很好了,非要跟孩子聊出个七七八八,孩子在下次读书就会产生恐惧。太过关心就会做得太多,这就是越位操作。
到了初中再读四大名著,孩子需要形成自己的观点;高中生考试会涉及其中的内容,所以孩子要形成对四大名著的评价;到了大学中文系,学生就要从研究者的角度,用评论批判的思维继续读四大名著。
孩子在不同阶段接触经典会有不同的收获,小学阶段要求深入阅读反而影响阅读兴趣。老师和家长要多做的是给孩子时间和读书的机会,少做的是尽量不去讨论、不去说教、不去渗透什么东西,因为书本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浸润的,不是马上能体现出来的。
面对孩子不爱读经典又该怎么办?有个家长分享说,孩子每天打完球回来冲凉的时间,他爸爸就蹲在卫生间门口朗读四大名著,孩子还向老师回忆,“我爸可不容易了,闻着臭味汗味,蹲在厕所门口读书”。后来孩子由阅读带动的其他科成绩都很好。石头总有捂热的时候。
5.“整本书阅读”写进新课标,每篇课文背后都“站着”一本书,能把孩子带到更广阔的世界。
教材里的文章就像一瓶水,整本书就是一片海,我们通过分析水质成分,就能知道这片海在哪里。去年,“整本书阅读”被郑重写进了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
从阅读的意义上,整本书不仅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可以带我们经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人生风景;在书里看见另一个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给我们带给无法亲历的另一种人生体验和风景。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书籍跟世界上所有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一定代表面对面,但我们可以和很多读同一本书的人一起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也许现在某个六年级的孩子,有兴趣翻开了《巴黎圣母院》,世界上某个角落有可能某个黑人小朋友或是白人小朋友在那个时间也拿起这本书,读书这件事,只要翻开的时候,你就跟这个世界是零距离,你跟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而从教学、教材选文来源的角度看,“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更毋庸置疑,教材的选文是整本书在教材中的投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篇课文背后都“站着”一本书。“教材里的文章就像一瓶水,整本书就是一片海,我们通过分析水质成分,就能知道这片海在哪里。”
正是因为教材与整本书的关联紧密相连,如果孩子能在读教材之余,把背后的几十本书也读完,孩子的的阅读水准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整本书的定位本就是帮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也许是学习知识,也许是了解到文明,也许是习得其他的能力,我们应该推孩子往前一步,让他们看到更多更详细、更具体的东西。
此外,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知道,即使孩子不看书,也不能代表他将来没出息,但是爱看书的孩子,他将来会更有出息,更有办法。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没有必要刻意去跟他们讲学习什么精神,学到了什么方法,其实读每一本书就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划下一道印儿,再读一本书,再画一道印儿,读的书多了印儿就多了,办法也就多了。与其划一道很深的印,不如划很多很多浅浅的印儿。
而阅读最终是孩子自己去读书,所有的方法技巧都只是帮助孩子阅读的脚手架。“我们不可能借给孩子手,也不可能借给孩子脑袋,他们有自己的感觉,也有自己的想法,放心让他们自己去读就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3-3-12 16:19:05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