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情绪化的孩子相处? 孔子曾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意思就是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当然这句话是多少带有歧视,但是孔子的观察并不无道理,女人情绪化,小孩也情绪化。女人情绪化可能是由于她们本身情感丰富一些,小孩子的情绪化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我们要理解小孩子的情绪。 首先,孩子很小的时候,只有简单情绪。简单情绪是指如果他高兴起来,就特别高兴;如果他伤心起来,可能就是特别痛苦。从高兴到痛苦之间,就是两个极端。小孩子虽然很早就产生了一些愉悦、嫉妒的感情,但是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自己出现的情绪是这种感情。举个例子来说,小孩子睡觉的时候饿醒了,但是他可能不知道这种感觉是饥饿,他只是单纯的感到身体不舒服。因此,如果醒来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他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了,这个时候他就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就会大哭大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的情绪跟动物一样,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简单情绪。动物的反应就是一种本能反应,我要是有吃的,我就高兴;我要是没吃的,我就不高兴;所以他只有高兴和不高兴。 那些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往往是只有这种简单情感的孩子。因为简单情感缺少中间过度,看待情绪容易非黑即白,所以他的情绪就没有办法得到细化。比如一个情感特别细腻的人,他可能有很多排解方式,他能够去写或者说出复杂的内在情绪。比如诗人,小说家等。于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情绪,就可以得到言语表达的可能。所以小孩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往往是他缺乏复杂情感,难以识别和表达。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先心平气和的弄清楚孩子不高兴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具体到事情中的哪一点让孩子不高兴。在询问的过程中,尝试去标明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够把不高兴的情绪具体化,让孩子理解更多复杂情绪的表达,比如挫败、伤心、无助、委屈等等。 最常见的是,孩子经常在和父母谈话中突然就情绪失控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去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突然不高兴,具体到哪句话哪个表情所导致的,看到孩子最在意的那个点,最后去了解当时孩子的心理感受。但这个地方需要注意一点,感受没有对错,感受比事实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而是孩子是怎样感受这件事的。 小孩子也会有一点深刻的情绪,就是恐惧。如果我们去观察大狗和小狗,你可以看到,小狗见人就相对喜欢叫,比较能闹,如果你招惹它,它真的有可能去攻击你。而大狗它可能都不会正眼看你,因为体量大了以后,自信感也比较强,它就不容易特别害怕。而小狗的表现就像整天都有被害妄想似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不那么恐惧、脱离随时失控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给足孩子安全感。父母亲要经常跟孩子一起玩,要多陪伴孩子。在小孩失控的时候,还有一招就是一把抱住。一个小孩处在失控的状态,说明他正在一个特别无助、特别幼小的状态,拥抱他会让他觉得被看见和被爱。 平时多拥抱孩子,接触皮肤,然后提供一个母亲般对待孩子的方式,多接纳、陪伴、关注,能够容纳他的愤怒、他的表达。在不伤人和不毁坏公物的情况下,你能够接得住他的攻击性,比如说向家长吐口水,用牙齿咬家长等。对孩子来说,这些攻击性只是他把内心的恐惧释放出来的一种表现,当恐惧释放出来以后,他往往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危险了,他也就会慢慢的冷静安静下来。 所以和情绪化的小孩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以上三点,一、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二、学会识别和标明孩子的复杂情绪,三、多陪伴接纳孩子给足安全感。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看懂自己孩子的情绪,也希望每个孩子的情绪都能被父母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