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唱反调"怎么办?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吐槽说:我刚对孩子说完“做作业的时候把头抬高一点”,孩子就将头抬得更低;我越是说“快起床把饭吃了”,孩子越赖在床上不起;我越是苦苦哀求“别闹了,消停一会儿不行吗”,孩子却闹腾得更欢;"为什么孩子总是跟我对着干,唱反调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简单粗暴的命令感到反感,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和父母唱反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其实,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常发生。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期末考试考了80分。当他拿着成绩单回家时,父母看到的第一个反应是批评:"你怎么这么笨,就考了这么点分。"当带着孩子和朋友吃饭,互相问起成绩时,因为比朋友孩子的成绩低,孩子会经历第二次批评:"你看你,都一样读书,他考这么高,你就这么点分。"父母工作回家,看到孩子还有心思玩,又来了第三次批评:"你考那么点分,你还好意思玩,还不给我学习去。"第四次批评……第五次批评……只要有一点情况刺激到父母那脆弱的神经,那么批评这件事就会不断重复,直到下一次孩子考出令家长满意的成绩为止。 大家想一下孩子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第一次经受批评时,他会很难受,感觉对不起父母;第二次是不安,感觉自己犯了大错;第三次可能是烦躁,"为什么说个不停,烦不烦";第四次,第五次以及以后的每一次可能就是麻木、心生反感。甚至,有些孩子被逼急了还会出现"你越不让我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反抗心理和叛逆行为。这也是让很多父母始料未及的:自己一番"良苦用心",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唱反调"了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够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也许孩子更容易接受,更乐于采纳。 1.稳定自己的情绪 孩子毕竟还小肯定会犯各种各样在大人看来很可笑的错误,面对犯错的孩子,暴躁绝对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孩子很可能受大人情绪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叛逆。因此家长应该学会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去和孩子分析错误的利弊,并且一起合作想出解决方案。 2.换位思考,多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在弄清孩子心里的想法之后再向孩子提出建议,同时把自由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冲突,父母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有人不尊重我,还要我听他的话,我会是什么感受呢?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父母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 3.否定孩子做错的地方,但不否定孩子本身 许多孩子的自卑或是叛逆心理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被说成“猪脑子”“笨家伙”“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吃好吃的没有与长辈分享,就被说成“白眼狼”“太自私”;孩子没有和人打招呼,就说孩子“不礼貌”“不懂事”……孩子有时候做错事情,并不代表孩子毫无可取之处。父母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彻底否定孩子,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父母应该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鼓励孩子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以身作则,并告诫孩子礼貌素养的重要性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爱顶嘴,爱冒犯别人,家长多半也有这个毛病。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讲礼貌的重要性,并在改变自己的恶习和毛病。 当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不指责、不说教、不唠叨、不拐弯抹角,多样化交流,我们的语言孩子才会听懂,才会理解和接受。 心理专家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