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心理健康] 【阳光心语】——家长如何识别和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7-22 1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如何识别和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指在面临重大危机事件时,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和方法不足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因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表现为各类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症状,如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时会做出自杀或暴力行为。
一、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
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历负性事件是难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负性事件都会引发心理危机,只有在面临一些特殊事件(应激源)时,青少年才可能会表现异常并出现心理危机。那么,家长该如何及时识别孩子的心理危机,防患于未然呢?
(一)家长要会识别应激源
根据不同的应激来源,心理危机可分为三类:一是境遇性危机,即遭遇超乎寻常的意外事件,如亲人离世、车祸、天灾等;二是成长性危机,即在正常成长过程中,生活突然发生变化导致的心理异常反应,如搬家、家长离婚等;三是存在性危机,即与重要的人生问题有关的焦虑或内心冲突,如人生目标、独立、承担责任等。
当家中发生丧亲等重大变故,孩子遭遇或者目睹天灾人祸、校园欺凌等危机事件后,以及处于引发心理危机的敏感时段,如转学、升学、进入寄宿制环境初期、重要考试前和成绩公布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等变化,孩子过分激动或平静都属于异常表现。
(二)家长要会识别应激反应
面对心理危机,青少年在情绪、生理和行为上都会有一些特殊反应。例如,会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悲伤、无助、低落、焦虑、暴躁、恐惧等情绪反应;生理上可能会出现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紧张出汗、心跳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行为上则可能表现为不想上学、行为退化、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畏惧夜晚等。
1.学习状态
在学习方面,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会出现学习倦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继续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弱。这样的状态常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无心向学、懒惰、自暴自弃、不懂珍惜等。
2.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心理危机的青少年会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呈现出一种封闭自我的状态,沉默寡言,减少或拒绝与父母、同学和老师的坦诚交流。部分青少年会表现为极端逆反,不断找茬、挑刺、对抗。还有一小部分青少年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甚至有自杀意念或行为。
(三)家长要会识别求助信号
孩子在出现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发出一些求助信号。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一些明显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已经引起了家长的注意。笔者的调研显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94.67%),脾气变大、喜怒无常(82.57%)及学习成绩突然下滑(76.51%)是家长公认的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三大征兆。
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心理危机的走向。
二、心理危机的有效预防
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具有直接影响。不良的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都是可能引发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从另一个角度讲,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积极的教养方式等也可以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危机,成为“保护性因素”。因此,预防心理危机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那么,家长该如何有效预防孩子的心理危机呢?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关系良好、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安全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在家庭中发生亲子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没有建立情感联结。许多孩子发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和家人之间的情感被阻断了,孩子与家长从心理层面是陌生疏远的,导致孩子关闭心门,心里再痛苦也不求助。笔者的调研显示,有46%的抑郁症学生患者没有寻求过任何帮助,近30%的学生从未想过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家庭支持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应对困难的重要力量。青春期的孩子属于心理危机高发群体,家庭若能及时关照到孩子的心理状态,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对防止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尤为重要。
(二)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具有相对稳定性、正向性、影响性和功能性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个体抵抗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具有正向的意义。
倘若有更多的家长能正确认识情绪问题与心理危机之间的关系,懂得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注意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加强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必定会大大减少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三)要加强危机应对教育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家长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自身缺乏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与技能(89.83%)及心理危机识别的基本常识(73.38%)。可见,面对孩子的心理危机,家长显得非常无助。
为此,家长应加强对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常识的学习,对危机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同时,对孩子进行危机应对教育,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帮助他们识别心理危机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危机,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危机,哪些言行举止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前兆,如果自己或周围同学出现一些类似的征兆,应有意识地自助或互助。
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如果孩子已经患有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家长要正确看待,消除“家丑不外扬”的病耻感。
(四)加强陪伴和关爱
如果孩子真的遭遇心理危机了,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现实。孩子很可能因为一下子无法消化而反复去讲述创伤性事件或者自己痛苦的感觉。此时,家长一定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耐心倾听,给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的机会,并对他的表达给予充分理解。
其次,对孩子的退化行为或不良表现要有心理预期,秉持宽容的态度。例如孩子成绩下降、生活能力减退,家长要理解这是孩子在心理危机中的正常表现。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走出创伤、度过危机的过程,不要逼迫他要坚强或马上恢复正常状态。
最后,家长自己不要过度焦虑。有些孩子在遭遇心理危机后,会有一些躯体上的症状或很长时间走不出来,对此,家长确实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度焦虑。家长要做的是照顾好孩子的基本生活,帮孩子尽量维持正常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规律。
当孩子遇到严重心理危机时,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有限,必要时要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配合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危机本身既是挑战也可能是成长的契机,一个孩子经历了心理危机的考验后,也许会在心理品质和心理能量上有新的提升。
青少年极端事件背后,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家长没有及时“看见”孩子。“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或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家长要做到“四多”,即多观察,求救信号早发现;多陪伴,心灵沟通最有效;多倾听,理解共情不可少;多支持,爱与关怀最重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