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元桂 于 2023-8-11 14:43 编辑
两颗心之间的距离
周 元 桂
往事如烟,都曾浓淡过各自不同的人生。生命过程中,浓墨重彩的经历固然淀痕楚晰,其实,生动过的凡常事,同样留下了明媚的记忆,且往往收益于不经意间。不妨讲一则故事以映明之。 数十年前, 我所执教的班级里,一天有两个同学,因芥蒂之事发生争吵,互不相让,直至剑拔弩张地怒怼着欲动武。我作为班主任,一改以训斥息事的处理方法,不就事论事,而是让全班同学就事论理地议论此事。为此,我开了个专题班会。以“两颗心之间的距离“为话题,让同学们展开议论。我从议题引发,进行逻辑发问,层层扣题究理,让全体同学都能明理受教育。班会上,师生之间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师: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何两个人在生气时,说话要大声喊叫? 生:因为双方都自以为有理,所以会大声地喊叫。 师:那么,为什么吵架时,对方就在身边,说话也要大声喊叫呢?难道不能小声说吗? 生:生气时怨气足,说话气大声高,所以双方都很难小声说。 师:非也!是因为,两个人在生气时,两颗心之间的距离拉开远了,为了穿越两心之间的长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就会大声吼叫以震慑对方。在吼叫的同时,彼此会怒上加怒,两颗心被斥得距离更远,就越发要大声地吼叫。 生:(耳目一新似地凝神倾听。) 师:同学们换个角度想想一一当两个人在恋爱时,说话也会这样吗? 生:那就平静温和多了! 师:是呀,情景正好相反。恋人之间说话都是轻声细语,音柔语甜的,这应如何解释? 生:因为他们的心很靠近,轻微的话声也能听得见。 师:对了!此时两心之间已贴近,通常是耳语式说话,双方都听得楚晰灵光。从而,于无声处温馨出情切切、意绵绵的心态,增大了双方共同织爱的厚度,就能做到屏息会意地交流。到后来更是无需语言,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达爱。此际,两颗心之间还有距离吗? 生:奋容爽意地笑答道:“没有距离,两心重叠了!” 师(导语):所以,当二人争吵生气时,双方必须冷静慎思,先保持沉默,不要在生气时指责对方,更不能说些不中听而伤人的话,以防余烬复燃。过一会,等彼此都发热的大脑降温时,热胀后的“冷缩”,便使两心的距离逐渐靠近,从而都能心平气和地说话,就会使两颗心的距离越来越靠近。如此,便出现了良性循环一一使谊情的负值逆转,并越过凝固点而进入正值域,从而不断趋向柔合、润泽,最终必然会心心相印,正能量满满。 生(俱连连颌首示悟。) 师(结论语):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是肢体与肢体的交流,更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靠的近,万事好商量。成大事者,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后者乃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心心相印的共处,是人间最文明、最璀璨、最理想的交往。 会议至此,全体同学都沉浸在恍悟开心的氛围中。两位吵架的同学,也随之自悟自释然,原先互对的怒气,烟消云散,且都亮出羞愧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