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楼主:正德 - 

[心情驿站]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甲辰岁杪家山感怀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


人物生平
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植举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御史。十年冬,张居正卒,冯保犹用事。其党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禁中,为阅章奏,拟诏旨如故。居正党率倚爵以自结于保,爵势益张。而帝雅衔居正、保,未有以发。御史江东之首暴爵奸,并言兵部尚书梁梦龙与爵交欢,以得吏部,宜斥。帝下爵狱,论死,梦龙罢去。植遂发保十二大罪。帝震怒,罪保。植、东之由是受知于帝。

明年,植巡按畿辅,请宽居正所定百官乘驿之禁,从之。帝用礼部尚书徐学谟言,将卜寿宫于大峪山。植扈行阅视,谓其地未善。欲偕东之疏争,不果。明年,植还朝。时御史羊可立亦以追论居正受帝知。三人更相结,亦颇引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为重。执政方忌中行、用贤,且心害植三人宠。会争御史丁此吕事及论学谟卜寿宫之非,与申时行等相拄,卒被斥去。

初,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陆檄、河南参政戴光启为乡会试考官,私居正子嗣修、懋修、敬修。居正败,此吕发其事。又言:“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南京试,至以u2018舜亦以命禹u2019为题,显为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皆嗣修等座主也,言考官止据文艺,安知姓名,不宜以此为罪,请敕吏部核官评,以定去留。尚书杨巍议黜雒文,改调应科、檄,留启愚、光启,而言此吕不顾经旨,陷启愚大逆。此吕坐谪。植、东之及同官杨四知、给事中王士性等不平,交章劾巍,语侵时行。东之疏言:“时行以二子皆登科,不乐此吕言科场事。巍虽庇居正,实媚时行。”时行、巍并求去。帝欲慰留时行,召还此吕,以两解之。有丁、国言不谪此吕,无以安时行、巍心。国反覆诋言者生事,指中行、用贤为党。中行、用贤疏辨求去,语皆侵国,用贤语尤峻。国避位不出。于是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鈇,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极论时行、国、巍不宜去。主事张正鹄、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颜等又力攻请留三臣者之失。中行亦疏言:“律禁上言大臣德政。迩者袭请留居正遗风,辅臣辞位,群起奏留,赞德称功,联章累牍。此谄谀之极,甚可耻也。祖宗二百余年以来,无谏官论事为吏部劾罢者,则又壅蔽之渐,不可长也。”帝竟留三臣,责言者如锦等指。其后,启愚卒为南京给事中刘一相劾去,时行亦不能救也。

帝追仇居正甚,以大臣阴相庇,独植、东之、可立能发其奸,欲骤贵之,风示廷臣。一相又劾锦衣都督刘守有匿居正家资。帝乃谕内阁黜守有,超擢居正所抑丘橓、余懋学、赵世卿及植、东之凡五人。时行等力为守有解,言橓等不宜骤迁。帝重违大臣意,议虽寝,心犹欲用植等。顷之,植劾刑部尚书潘季驯朋党奸逆,诬上欺君,季驯坐削籍。帝遂手诏吏部擢植太仆少卿,东之光禄少卿,可立尚宝少卿,并添注。廷臣益忌植等。

十三年四月旱,御史蔡系周言:“古者,朝有权臣,狱有冤囚,则旱。植数为人言:u2018至尊呼我为儿,每观没入宝玩则喜我。u2019其无忌惮如此。陛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今日之旱,实由于植。”又曰:“植迫欲得中行柄国,以善其后;中行迫欲得植秉铨,而骋其私。倘其计得行,势必尽毒善类,今日旱灾犹其小者。”其他语绝狂诞。所称尚书,谓季驯也。疏上,未报,御史龚懋贤、孙愈贤继之。东之发愤上疏曰:“思孝、中行、用贤及张岳、邹元标数臣,忠义天植,之死不移,臣实安为之党,乐从之游。今指植与交欢为党,则植犹未若臣之密,愿先罢臣官。”不允。可立亦抗言:“奸党怀冯、张私惠,造不根之辞,以倾建言诸臣,势不尽去臣等不止。”乞罢职。章下内阁,时行等请诘可立奸党主名。帝仍欲两为之解,寝阁臣奏,而敕都察院:“自今谏官言事,当顾国家大体,毋以私灭公,犯者必罪。”植、东之求去,不许。给事御史齐世臣、吴定等交章劾可立不当代植辨。报曰:“朕方忧旱,诸臣何纷争?”乃已。七月,御史龚仲庆又劾植、中行、思孝为邪臣,帝恶其排挤,出之外。世臣及御史顾钤等连章论救,不听。

是时,竟用学谟言,作寿宫于大峪山。八月,役既兴矣,大学士王锡爵,植馆师,东之、可立又尝特荐之于朝,锡爵故以面折张居正,为时所重。三人念时行去,锡爵必为首辅,而寿宫地有石,时行以学谟故主之,可用是罪也,乃合疏上言:“地果吉则不宜有石,有石则宜奏请改图。乃学谟以私意主其议,时行以亲故赞其成。今凿石以安寿宫者,与曩所立表,其地不一。朦胧易徙,若弈棋然,非大臣谋国之忠也。”时行奏辨,言:“车驾初阅时,植、东之见臣直庐,力言形龙山不如大峪。今已二年,忽创此议。其借事倾臣明甚。”帝责三人不宜以葬师术责辅臣,夺俸半岁。三人以明习葬法荐侍郎张岳、太常何源。两人方疏辞,锡爵忽奏言耻为植三人所引,义不可留,因具奏不平者八事。大略言:“张、冯之狱,上志先定,言者适投其会,而辄自附于用贤等撄鳞折槛之党。且谓舍建言别无人品;建言之中,舍采摭张、冯旧事,别无同志。以中人之资,乘一言之会,超越朝右,日寻戈矛。大臣如国、巍、化辈,曩尝举为正人。一言相左,日谋事刂刃,皆不平之大者。”御史韩国桢,给事中陈与郊、王敬民等因迭攻植等,帝下敬民疏,贬植户部员外郎,东之兵部员外郎,可立大理评事。张岳以诸臣纷争,具疏评其贤否,颇为植、东之、可立地,请令各宣力一方,以全终始。于时行、国、锡爵、巍、化、光祖、世臣、定、愈贤皆褒中寓刺,而力诋季驯、懋贤、系周、仲庆,惟中行、用贤、思孝无所讥贬。帝责岳颂美大臣,且支蔓,不足定国是,岳坐免。帝犹以植言寿宫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闰月,复躬往视之,终谓大峪吉,遂调三人于外。御史柯梃因自言习葬法,力称大峪之美,获督南畿学政。而植同年生给事中卢逵亦承风请正三人罪,士论哂之。

植、东之、可立自以言事见知,未及三岁而贬。植得绥德知州,旋引疾归。居十年,起沅州知州。屡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二十六年也。植垦土积粟,得田四万亩,岁获粮万石。户部推其法九边。以倭寇退,请因师旋,选主、客锐卒,驱除宿寇,恢复旧辽阳。诏下总督诸臣详议,不果行。奏税监高淮贪暴,请召还,不报。后淮激变,委阻挠罪于植。植疏辨乞休,帝慰留之。明年,锦、义失事,巡按御史王业弘劾植及诸将失律。植以却敌闻,且诋业弘。业弘再疏劾植欺蔽,诏解官听勘。勘已,命家居听用,竟不召。卒,赠兵部右侍郎。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2: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定四库全书
    明史卷二百三十六
    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敕修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李 植【羊可立】    江东之
    汤兆京       金士衡
    王元翰       孙振基【子必显】
    丁元荐【于玉立】    李 朴
    夏嘉遇
    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植举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御史十年冬张居正卒冯保犹用事其党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禁中为閲章奏拟诏旨如故居正党率倚爵以自结於保爵势益张而帝雅衔居正保未有以发御史江东之首暴爵奸并言兵部尚书梁梦龙与爵交驩以得吏部宜斥帝下爵狱论死梦龙罢去植遂发保十二大罪帝震怒罪保植东之由是受知於帝明年植巡按畿辅请寛居正所定百官乘驿之禁从之帝用礼部尚书徐学谟言将卜夀宫於大峪山植扈行閲视谓其地未善欲偕东之疏争不果明年植还朝时御史羊可立亦以追论居正受帝知三人更相结亦颇引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为重执政方忌中行用贤且心害植三人宠会争御史丁此吕事及论学谟卜夀宫之非与申时行等相拄卒被斥去初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陆檄河南参政戴光启为乡会试考官私居正子嗣修懋修敬修居正败此吕发其事又言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南京试至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显为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皆嗣修等座主也言考官止据文艺安知姓名不宜以此为罪请敕吏部核官评以定去留尚书杨巍议黜雒文改调应科檄留启愚光启而言此吕不顾经旨陷启愚大逆此吕坐谪植东之及同官杨四知给事中王士性等不平交章劾巍语侵时行东之疏言时行以二子皆登科不乐此吕言科场事巍虽庇居正实媚时行时行巍竝求去帝欲慰留时行召还此吕以两解之有丁国言不谪此吕无以安时行巍心国反覆诋言者生事指中行用贤为党中行用贤疏辨求去语皆侵国用贤语尤峻国避位不出於是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鈇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极论时行国巍不宜去主事张正鹄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顔等又力攻请留三臣者之失中行亦疏言律禁上言大臣德政迩者袭请留居正遗风辅臣辞位羣起奏留赞德称功联章累牍此谄谀之极甚可耻也祖宗二百余年以来无谏官论事为吏部劾罢者则又壅蔽之渐不可长也帝竟留三臣责言者如锦等指其後启愚卒为南京给事中刘一相劾去时行亦不能救也帝追讐居正甚以大臣隂相庇独植东之可立能发其奸欲骤贵之风示廷臣一相又劾锦衣都督刘守有匿居正家资帝乃谕内阁黜守行超擢居正所抑邱橓余懋学赵世卿及植东之凡五人时行等力为守有解言橓等不宜骤迁帝重违大臣意议虽寝心犹欲用植等顷之植劾刑部尚书潘季驯朋党奸逆诬上欺君季驯坐削籍帝遂手诏吏部擢植太仆少卿东之光禄少卿可立尚宝少卿竝添注廷臣益忌植等十三年四月旱御史蔡系周言古者朝有权臣狱有寃囚则旱植数为人言至尊呼我为儿每观没入宝玩则喜我其无忌惮如此陛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之枉先不得雪今日之旱实由於植又曰植迫欲得中行柄国以善其後中行迫欲得植秉铨而骋其私倘其计得行势必尽毒善类今日旱灾犹其小者其他语絶狂诞所称尚书谓季驯也疏上未报御史龚懋贤孙愈贤继之东之发愤上疏曰思孝中行用贤及张岳邹元标数臣忠义天植之死不移臣实安为之党乐从之游今指植与交欢为党则植犹未若臣之密愿先罢臣官不允可立亦抗言奸党怀冯张私惠造不根之辞以倾建言诸臣势不尽去臣等不止乞罢职章下内阁时行等请诘可立奸党主名帝仍欲两为之解寝阁臣奏而敕都察院自今谏官言事当顾国家大体毋以私灭公犯者必罪植东之求去不许给事御史齐世臣吴定等交章劾可立不当代植辨报曰朕方忧旱诸臣何纷争乃已七月御史龚仲庆又劾植中行思孝为邪臣帝恶其排挤出之外世臣及御史顾钤等连章论救不听是时竟用学谟言作夀宫於大峪山八月役既兴矣大学士王锡爵植馆师东之可立又尝特荐之於朝锡爵故以面折张居正为时所重三人念时行去锡爵必为首辅而夀宫地有石时行以学谟故因之可用是罪也乃合疏上言地果吉则不宜有石有石则宜奏请改图乃学谟以私意主其议时行以亲故赞其成今凿石以安夀宫者与曩所立表其地不一朦胧易徙若奕棋然非大臣谋国之忠也时行奏辨言车驾初閲时植东之见臣直庐力言形龙山不如大峪今已二年忽剏此议其借事倾臣明甚帝责三人不宜以葬师术责辅臣夺俸半岁三人以明习葬法荐侍郎张岳太常何源两人方疏辞锡爵忽奏言耻为植三人所引义不可留因具奏不平者八事大畧言张冯之狱上志先定言者适投其会而辄自附於用贤等撄鳞折槛之党且谓舍建言别无人品建言之中舍采摭张冯旧事别无同志以中人之资乘一言之会超越朝右日寻戈矛大臣如国巍化辈曩尝举为正人一言相左日谋剚刃皆不平之大者御史韩国桢给事中陈与郊王敬民等因迭攻植等帝下敬民疏贬植户部员外郎东之兵部员外郎可立大理评事张岳以诸臣纷争具疏评其贤否颇为植东之可立地请令各宣力一方以全终始於时行国锡爵巍化光祖世臣定愈贤皆褒中寓刺而力诋季驯懋贤系周仲庆惟中行用贤思孝无所讥贬帝责岳颂美大臣且支蔓不足定国是岳坐免帝犹以植言夀宫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於石上闰月复躬往视之终谓大峪吉遂调三人於外御史柯梃因自言习葬法力称大峪之美获督南畿学政而植同年生给事中卢逵亦承风请正三人罪士论哂之植东之可立自以言事见知未及三岁而贬植得绥德知州旋引疾归居十年起沅州知州屡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二十六年也植垦土积粟得田四万亩岁获粮万石户部推其法九边以倭寇退请因师旋选主客鋭卒驱除宿寇恢复旧辽阳诏下总督诸臣详议不果行奏税监高淮贪暴请召还不报後淮激变委阻挠罪於植植疏辨乞休帝慰留之明年锦义失事巡按御史王业弘劾植及诸将失律植以却敌闻且诋业弘业弘再疏劾植欺蔽诏解官听勘勘已命家居听用竟不召卒赠兵部右侍郎可立汝阳人由安邑知县为御史与植等并擢已由评事调大名推官终山东佥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化龙(明朝)

分享此页面
更多语言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associated-pages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重定向自李化龍 (明朝))
李化龙
李化龙赐服像
李化龙赐服像
大明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籍贯        直隶大名府长垣县
字号        字于田,号霖寰
谥号        襄毅
出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北直隶大名府长垣县
逝世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十五日
亲属
祖李继古、父李栋
子李不衿、李不盈、李不溢
出身
万历二年甲戌科同进士出身
著作
《平播全书》
《邦政条例》
查论编
李化龙(1554年—1611年),字于田,号霖寰,直隶大名府长垣县(河南省长垣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五年夏,起用为兵部尚书,掌京营操练之事[1]。曾上奏减免课税及增兵万人至辽东。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目录
1 生平
1.1 早年生涯
1.2 治理辽东
1.3 平定西南
1.4 协理京营
2 参考
生平
早年生涯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初担任嵩县知县。年刚二十,胥吏素来轻视他。李化龙暗中访察到这些胥吏在县内违法犯纪的情事,并将他们一一法办,县中大治。后升为南京工部主事、吏部主事[2]、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3]。

万历十四年,任河南佥事提调学校[3],后担任河南参议[4]。万历十八年,任山东提学副使[4]。万历二十年,任河南分守左参政[5]。同年改任太仆寺少卿[6]。

万历二十年,任右通政使,同年改任右佥都御史[7][8]。

治理辽东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夏,朝廷提拔李化龙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起初,总兵官李成梁杀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的弟弟炒花占据旧辽阳以北,住于两河之中,勾结土蛮常常作乱。同年四月,把兔儿围攻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路进犯锦州、义州,掠夺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因失防被罢免。李化龙上任刚两个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继续进犯镇武,又约定土蛮之子卜言台周进攻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李化龙与总兵董一元定计伏击把兔儿、伯言儿,伯言儿中流箭死去,把兔儿被击伤。卜言台周抵达后,进攻右屯未能成功,只能撤兵。于是把兔儿、小歹青、卜言台周愈加勾结,阴谋雪耻。李化龙与董一元严加防备。董一元再次又出塞并立功,把兔儿负重伤后死去,边塞于是再次恢复安宁。李化龙也升为兵部右侍郎[9]。

次年,小歹青后悔,请求在义州开通木市,并且向明廷告发朵颜长昂将进犯边塞。不久,长昂果然进犯锦、义,副总兵李如梅将他击退。歹青之言既然可信,李化龙于是准许他的请求,并上奏称[10]:

辽东一带四周均与我为敌。向北,土蛮种类不可胜数。靠近边塞,宁前的正面是长昂,锦、义的正面则是小歹青,广宁、辽阳、沈阳则是把兔儿、炒花、花大,开州、铁岭则为伯言、暖兔,东边的海西则有猛骨孛罗、那林孛罗、卜寨,都与辽地项背相望。沿着边墙围猎,则军号之声相闻,是为身旁隐患。自从那卜被剿灭,东边数年无事,去年把兔儿、伯言儿战死,炒花、花大一败涂地。现在,伯言之子宰赛受到惩罚,在广宁做交易,辽、沈、开、铁之间警报逐渐稀少。没有制服的,只有小歹青与长昂而已[11]。

小歹青素以凶狠、狡诈著称,向西帮助长昂,东边支援炒花。大行动有数万人,小偷小摸则飞骑出没于锦、义之间。自从周之望、柏朝翠战死,没有人敢于和他接战。凌河上下方圆数百里,旷野多有暴骨,百姓却无安宁居所。有长远考虑的智者均以河西不保而担忧。今天,他叩关请求互市,我遍问诸将及当地百姓,都说开通木市有五大便利[12]。

河西没有木材,木材皆产自边外,叛乱以来,靠河东供给,因为边患,时时不能运到,至此河西的木材比玉还贵,市场开通后,木材就可供过于求,便利之一。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小歹青毫无信用,他重视互市,将它看作是一条生路,当开互市时必定不会抢掠,即使今年互市、明年抢掠,我方已收到今年没有抢掠之利了,便利之二。辽东的马市,是成祖所开,没有其他赏赐,任商人与百姓交易。木市与马市等同,有利于百姓,不费官府的钱财,有利者之三。大举进攻之害惨酷而稀少,零星的窃取为害很轻,而且次数有限。小歹青不抢掠锦、义,零星的偷窃就少了。况且向西不帮助长昂,东边不助炒花,则敌寇势利逐渐分化。即宁前、广宁的祸患也少了。而且大举进攻若有报告,又可预备,有利之四。零散的劫掠既然少了,边塞之人更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治战备上,有利之五[13]。

奏疏传至朝廷后得到批准。李化龙不久因病归乡,木市也就停止了。其后总兵官马林再一次请求开市,与巡抚李植的意见不一致,争论很久未能结果,小歹青于是又为边寇了[14]。

平定西南
参见:播州之役和改土归流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李化龙被起用为原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杨应龙的祖先为杨铿。明初归附,授职宣慰使。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次跟从征调,恃功倨傲。知道明廷四川兵力不足,暗自占据蜀地,四出剽掠州县。宠幸小老婆田雌凤,谗言杀死妻子张氏,屠掠她的全家。使用惨酷的处罚树立他的威信,被他管辖的五个土司七姓不堪他的残暴统治,便逃至贵州报告。巡抚叶梦熊上疏请求征讨。皇上下诏命令将杨应龙逮捕至重庆。杨应龙诡称将带兵征讨倭寇,得以脱身。再次去逮捕时,他就不出。四川巡抚王继光发兵征讨,在白石覆没,杨应龙将罪过推到苗人身上。朝廷命邢玠总督四川军务,正值东西两方用兵,力量不足以全部消灭他,因而朝廷招抚了他。杨应龙变本加厉勾结苗人,夺占五土司七姓的土地,而吞并湖广四十八屯,之后每年出来侵扰。同年二月在飞练堡击败官军,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延栋等都战死。不久,又攻破綦江,杀死参将房嘉宠、游击张良贤,投尸顺江而下、遮蔽江面。伪军师孙时泰请求直取重庆、捣毁成都,劫持蜀王为人质,而杨应龙拖延,声称只是为了争夺地界,希望得到如先前一样的赦免。李化龙到成都,征兵未到,也假意与他好言好语以牵制[15]。

万历帝听闻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后大怒,撤去前四川、贵州巡抚谭希思、江东之的职务,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叛贼焚毁东坡、烂桥,阻塞湖广、贵州道路,又焚烧龙泉,赶走都司杨惟忠。李化龙弹劾不听从命令的诸大将,沈尚被逮捕,童元镇、刘𬘩等都被革职充为事官。各军大集,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守住贵州,截断杨应龙征招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明军分兵八路进攻。川兵分四路:总兵官刘𬘩由綦江出兵,总兵官马孔英出南川,总兵官吴广出合江,副将曹希彬受吴广节制,出永宁。贵州兵分三路:总兵官童元镇由乌江出发,参将朱鹤龄受董元镇节制,统领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出发,总兵官李应祥由兴隆出发。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总兵官陈璘由偏桥出师,副总兵陈良玭受陈璘节制,由龙泉出师。每路各有三万兵,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十分之七。贵州巡抚郭子章驻守贵阳,湖广巡抚支可大移驻沅州,李化龙亲自领中军策应。皇上认为楚地辽阔,又提拔江铎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此后湖广设偏、沅巡抚,从江铎开始[16]。

推官高折枝先从南川进兵,占据桑木镇,刘𬘩又从綦江入。杨应龙以精兵二万交给他的儿子杨朝栋:“你破綦江,奔驰南川,全部焚毁积聚,他们就没有办法。”等到抗击诸路官军的部队都大败,杨应龙顿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有的人说水西帮助叛贼,李化龙责问安疆臣,斩杀叛贼的使者,二个部落于是断绝往来。乌江兵败报告传来,逮捕童元镇,诸位将领更加奋勇。刘𬘩率先进入娄山关,直达海龙屯,陈璘、安疆臣部也到达了。叛贼见形势危急,上囤死守并派遣使者假装投降。李化龙令诸将杀死使者,烧掉来函。因刘𬘩与杨应龙旧有交情,晓谕他不要与叛贼私通,刘𬘩将使者拘禁以表明态度。八路部队都汇集囤下,修筑长围围困叛军并轮番进攻。六日,刘𬘩攻破土、月二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自杀身亡。此日清晨,官军攻入城内,他的七个儿子都被抓到。万历帝下诏将杨应龙尸体和杨朝栋在后市分尸。从出兵到成功平叛,共一百十四天。播州从唐乾符中由杨氏统治,凡二十九世,八百余年,到杨应龙时为止。皇上将播州地设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川、贵两行省[17]。

李化龙起初父丧,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而夺情起用[18],到这时乞求回家居丧。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起用为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泇口抵达夏镇二百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再次因母丧丁忧离去[2],因此前军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袭锦衣指挥使之职[19]。

协理京营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夏,协理京营戎政[1]。李化龙认为京营乃根本之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又奏上屯政十二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从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由李化龙掌管兵部事务[20]。万历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匪将到,百姓争相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九个城门全部关闭。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何以能应付突然的变化,万历帝也不声张。辽东战士二万都是老弱贫残之人,而税监高淮残暴,辽东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课、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呈上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皇上皆不批示。一品任期满后,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李化龙死于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21]。

李化龙具有文武之才。播州战役中,因刘𬘩骄纵,故先压制他,再推崇其才,所以刘𬘩尽心尽力。开通黄河之功,对漕运渠道永远有利,另见《明史·河渠志》[2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3: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十三年,八月初一,太仆寺少卿李植、光禄寺少卿江东之、尚宝司少卿羊可立上疏,反对大峪山作为万年吉地,遭到万历皇帝的申斥。

  万历二十三年,刘伯温的后人,诚意伯刘世延,上疏反对大峪山。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初八,万历皇帝和朝中所有的重臣,前往大峪山复勘,九卿、吏部尚书杨巍、户部尚书毕锵、礼部尚书沈鲤、刑部尚书舒化、工部尚书杨兆、何起鸣、倪光荐兵部侍郎石星、辛应乾、佥都御史赵焕、大理寺少卿王用汲、太常寺卿何源礼、科都给事中王三余、御史周希旦、武臣定国公徐文璧、恭顺侯吴继爵等,均支持大峪山作为万年吉地,至此,关于大峪山的争议基本结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23: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植传
    李植,字汝培。父亲承武,从大同移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万历十五年(158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御史。十年冬,张居正死,冯保还在当道,其党徒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在禁中,阅览奏章,起草诏书如旧。张居正的党徒都依靠徐爵与冯保结交,徐爵势力更为嚣张。可皇上素来怨恨张居正、冯保,还没找到机会发作。御史江东之首先揭发徐爵的奸行,并且说兵部尚书梁梦龙与徐爵勾结,以得到吏部尚书之职,应该贬退。皇上将徐爵逮捕入狱,定为死罪,梁梦龙罢官。李植于是揭露冯保十二大罪状。皇上震怒,将冯保定罪。李植、江东之由此为皇帝信用。
    第二年,李植巡按畿辅,请求放宽张居正时所制定的百官乘坐驿车的禁令,皇上听从了。皇上接受礼部尚书徐学谟的意见,将在大峪山占卜寿宫。李植随行勘查,认为这个地方不好。他想带江东之上疏争论,没有结果。第二年,李植回到朝廷。当时御史羊可立也因为弹劾张居正被皇帝信用。三人更为要好,也与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互相敬重。执掌朝政的正恨吴中行、赵用贤,而且心里害怕李植三人得到皇上宠爱。正好争论御史丁此吕一事和弹劾徐学谟占卜寿宫的不是,李植与申时行互相较劲,最终被贬。
    当初,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陆檄、河南参政戴光启做乡试考官,为张居正的儿子嗣修、懋修、敬修谋私利。张居正死后,丁此吕揭发这件事。又说:“礼部侍郎何雒文代替嗣修、懋修写殿试的对策,而侍郎高启愚主持南京考试,竟然以‘舜亦以命禹’为题目,显然是为了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都是张嗣修的座主,说考官只根据文章技艺,怎知道姓名,不应该以此定罪,请命令吏部检查考官的评语,以定是去还是留。尚书杨巍建议将何雒文贬退,将嵇应科、陆檄调任,留任高启愚、戴光启,但是说丁此吕不顾旨意,陷害高启愚。丁此吕被贬官。李植、江东之和同官杨四知、给事中王士性等为丁此吕鸣不平,都上奏章弹劾杨巍,言语中侵犯到申时行。江东之上疏说:“申时行因为二子皆中进士,不高兴丁此吕说科场中的事。杨巍虽然庇护张居正,实际上是谀媚申时行。”申时行、杨巍一同请求辞职。皇上想安慰留下申时行,召回丁此吕,让俩人和解。余有丁、许国说不贬丁此吕,无法安慰申时行、杨巍。许国反复诋毁言官多事,指责吴中行、赵用贤结党。吴中行、赵用贤上疏辩解请求解职,言语都触怒到许国,赵用贤用词更为严厉。许国避门不出。于是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钅夫,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极力说申时行、许国、杨巍不应当离去。主事张正鸣,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颜等又极力攻击请求留任三大臣之人的过失。吴中行也上疏说:“法律禁止向上说大臣的德政。近来沿袭请求留任张居正的遗风,辅臣辞职,群起上奏请求留任,称赞功德,联章累牍。谄媚之极,特别可耻。祖宗二百余年以来,没有谏官因疏论事情被吏部弹劾罢官的,如果这样,则会逐渐堵塞言路,此风不可长。”皇上竟然留任三大臣,如赵锦之意责备言官。后来,高启愚终于为南京给事中刘一相弹劾离去,申时行也不能救他。
    皇上特别追恨张居正,因为大臣暗中庇护他,唯独李植、江东之、羊可立能揭发他的奸情,神宗想他们骤然显贵,以暗示朝臣。刘一相又弹劾锦衣都督刘守有藏匿张居正的家资。皇上于是命令内阁罢了刘守有的官职,破格提拔张居正所压制的丘木舜、余懋学、赵世卿及李植、江东之共五个人。申时行极力为刘守有辩解,说丘木舜等不应当马上提升。皇上重新违背大臣的意思,议论虽然停止,心里还是想任用李植。立刻,李植弹劾刑部尚书潘季驯结党营私,欺君罔上,潘季驯被削职。皇上于是下诏吏部提拔李植为太仆少卿,江东之为光禄少卿,羊可立为尚宝少卿,并在考察名册上特别予以记录。朝臣更加忌恨李植等。
    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发生旱灾,御史蔡系周说:“古时候,朝廷如有专权的大臣,狱中有冤枉的囚犯,则一定发生旱灾。李植数次对人说:‘皇上呼我为儿,每次看到没收的宝物就喜欢我。’他肆无忌惮到了这样的地步。陛下想昭雪冤枉,而刑部尚书之冤,先得不到昭雪。现在的旱灾,实在是由于李植的缘故。”又说:“李植迫不及待想让吴中行执掌国事,想让自己有个好退路。吴中行想让李植掌管官吏的选拔,是想任意任用他的人。如果他们的计划得以实行,势必会尽使正直的人受到毒害,现在的旱灾还是小事。”其他的话狂妄且怪诞。所称尚书,是指潘季驯。奏疏上后,皇上未给予答复。御史龚懋贤、孙愈贤接着又上了奏。江东之愤怒地上疏,说:“沈思孝、吴中行、赵用贤及张岳、邹元标数位大臣,忠心耿耿,至死不移,臣实在是安心成为他们一党,高兴与他们来往。现在指责李植与他们为一党,李植实际上还没有我与他们亲密,我愿先罢我的官。”皇上不允许。羊可立也上疏说:“奸党怀匿冯保、张居正的私人恩惠,造谣生事,想打击劝谏的大臣,不把臣等全部免职是不会甘心的,我乞求解职。”奏章下到内阁,申时行等要求当面责问羊可立谁是奸党的头目。皇上还是想两方和解,停止了内阁的上奏,而指示都察院:“自今天起,御史说事情,应当以国家为重,不要以私情损害国家的利益,违反的人一定治罪。”李植、江东之请求回乡,皇上不许。给事御史齐世臣、吴定等交相上奏弹劾羊可立不应当代替李植辩解。皇上回答说:“朕正在为旱灾担心,各大臣为什么要纷纷争论?”于是停止。七月,御史龚仲庆又弹劾李植、吴忠行、沈思孝为邪恶的大臣,皇上讨厌他排挤李植等,把他贬到外地。齐世臣和御史顾钤等连着上奏救他,皇上不听。
    当时,皇上竟然听从徐学谟的话,在太峪山修建寿宫。八月,开始修建了。大学士王锡爵是李植的馆师,江东之、羊可立又曾特地向朝廷推荐,王锡爵过去因为当面驳斥张居正,而为当时人所敬重。李植等三个人认为申时行一离职,王锡爵必定为首辅,而筑寿宫之地有石头,申时行以徐学谟的缘故主张修建,可用这个原因定他的罪,于是合作上疏说:“那块地如果吉利就不应当有石头,有石头则应请求改变地点。而徐学谟因为替自己考虑而主张这个意见,申时行因为亲近人的关系而赞成他的意见。现在开凿石头以修建寿宫之地,与以前所立标志处,不是一个地方。模模糊糊容易移动,像下棋一样,大臣没有为国的忠心。”申时行上奏辩解,说:“皇上当初考察时,李植、江东之在住宿的处所见我极力认为形龙山不如大峪山。现已二年,忽然提出这样的意见,很明显,他们是想借这件事把我赶走。”皇帝责备三人不应当以丧葬之师的技艺指责辅臣,停发俸禄半年。三个人以熟悉葬法为由推荐侍郎张岳、太常何源。两人正在上疏推辞之时,王锡爵忽然上奏耻于为李植三人推荐,于道义不当留在朝中,因而细细奏明他认为不平的八件事。大意说:“张居正、冯保被问罪,是陛下先有决定,言官只不过投皇上所好,而自己依附于赵用贤等专门打击别人的人。而且他们说唯有劝谏的人,其他的人都没有人品,劝谏之中,除了收集张居正、冯保过去的事,别的就没有什么了。他们只有常人的才能,乘与陛下相合的言论,破格提拔,矛头四出。大臣诸如许国、杨巍、舒化等人,过去他们推举为正直的人,只是因为与他们稍有不同意见,就日日谋划算计他们,都是大人们感到不平的。”御史韩国桢,给事中陈与郊、王敬民等也迭相攻击李植等,皇上颁布王敬民的奏疏,贬李植为户部员外郎,江东之为兵部员外郎,羊可立为大理评事。张岳因诸大臣争斗,上疏评定他们的贤与否,颇为李植、江东之、羊可立鸣不平。请求勉励双方,共全臣节。对申时行、许国、王锡爵、杨巍、舒化、陆光祖、齐世臣等都是赞扬中有讽刺,而努力诋毁潘季驯、懋贤、系周、仲庆,只有吴中行、赵用贤、沈思孝没有讥讽。皇上责备张岳颂美大臣,而且于大臣纷争之外又生出枝节,对安定国事不利,张岳被免职。皇上还是因为李植说过寿宫有石头数十丈大,像屏风下面都是石头,担心宝座将安置在石头上。闰月,皇上又亲自视察,终于认为大峪山吉利,于是将三人调出京城。御史柯梃因为自称熟悉葬法,极力称赞大峪山的美丽,获得督南畿学政之职。而李植同年生员给事中庐达也乘机请判定三人的罪责,士大夫都讥笑他。
    李植、江东之、羊可立以劝谏为皇帝所知,不到三年被贬。李植得到绥德知州之职,不久称病回乡。在家住了十年后,起用为沅州知州,逐渐做到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时间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李植开垦土地,屯积粮食,获得四万亩田,每岁收获数万石粮食。户部将他的方法在九边推广。因为倭寇被击退,请求班师,精选土、客士卒,驱除旧敌,恢复旧辽阳城。皇上下诏书让总督诸臣详细讨论,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又上奏陈明税监高淮贪婪、残暴,请求把他召回,皇上没有答复。后来高淮激起民变,认为是李植阻挠的结果。李植上疏乞求退休,皇上安慰他,将其留任。第二年,锦州、义州失守,巡按御史王业弘弹劾李植及诸将违反军律。李植报告他击退了敌人,而且诋毁王业弘。王业弘再次上疏弹劾李植隐瞒实情,皇上下诏解去李植的官职听从勘察。勘察完毕,命令他在家居住等候任用,竟然没有再召还。死后,李植被赠为兵部右侍郎。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4: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三湾,有都堂村,因有“都堂坟”而得其名。
       《来安县志》载:“李都宪墓,舜歌山西北五里,明江都进士,辽东巡抚李植文赐葬于此”。都宪,就是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李植文作为辽东巡抚,,拿今天的话讲,也是相当于省部级的大官了,他的老家在江都,可皇上为什么要把他赐葬在离他老家并不太远的来安,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迷。
       当地村民管都堂坟也叫“都督坟”,传说都督坟有好几个疑坟,他们也说不准究竟哪个是真的,反正现在都被盗墓贼盗挖过了,有人说盗墓的还盗取了个金子的枕头。大多人还是认为有石人石马的那个坟是真的,那些石头都是来自下江。在文革前,石人石马石羊石猴石桌石凳都还算是全的。后来村里在坟侧修水渠,那些构建就散落了。那个四尺方供石桌被用于修桥铺路了,后来又被砖厂劈开贯砖胚子用,就这样被毁了。后来,有人出三千块钱要买石羊石马石猴,生产队里想卖,后被大队书记制止了。但不久,那些石件就被人晚上给偷走了。只有一只石羊现在还在,被村民移至家中保存。
        我和张野马先生到都堂坟,只看到两个倒卧在荒丛中的两个石人了,不知那两个石人倒下多久了,头颅早已不在,身体残缺不堪,更有被凿取的痕迹。传旧时人若何处有恙,取其石人相应部位凿研而食,自可痊愈。今鲜有信而行之者。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8: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25-2-6 19:07 编辑

古时浦口到泗州的古道名称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古时浦口到泗州的古道被称为泗(州)六(合)古道。这条古道是古代泗州商人开辟的,主要用于物资集散和商贸往来。泗州指的是今天的安徽泗县、灵璧、五河等地和江苏泗洪、睢宁等地2。

泗(州)六(合)古道的地理位置和功能
泗(州)六(合)古道是古泗州商人开辟的,他们由五河渡淮,经朱顶、紫阳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或由浮山、柳巷渡淮经潘村到达女山湖北岸老咀,越过女山湖,经王摆渡、津里、十五里井、白沙王、涝口、开门岭、自来桥,通向来安、江苏六合2。这条古道不仅是交通要津,方便商旅通行,而且成为了政府税收处所,具有了社会功能2。

古道的历史意义
泗(州)六(合)古道见证了古代商贸的繁荣和文化交流。它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也是文化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线路。古道上的王摆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渡口,据说因历史人物后梁大将王彦章在此摆渡为生并在此大战过李存勖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

结论
综上所述,古时浦口到泗州的古道称为泗(州)六(合)古道,它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通道和社会功能场所。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2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25-2-8 17:31 编辑

李植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96次
转发:0次
评论:0
生平其父李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是万历五年(1577年)同进士出身,选庶吉士。初官江西道御史。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帝甚喜,发配冯保到南京孝陵种菜。又联合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陕西道道御史扬四知等攻讦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宝藏逾天府”。明神宗下令籍居正之家。又上疏弹劾潘季驯,说潘季驯“无中生有,欺皇上于今日矣。”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参考文献^《明史·卷二百三十六》
生平

其父李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是万历五年(1577年)同进士出身,选庶吉士。初官江西道御史。

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帝甚喜,发配冯保到南京孝陵种菜。又联合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陕西道道御史扬四知等攻讦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宝藏逾天府”。明神宗下令籍居正之家。又上疏弹劾潘季驯,说潘季驯“无中生有,欺皇上于今日矣。”

万历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晋升为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最后官至辽东巡抚

参考文献

^ 《明史· 卷二百三十六 》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5: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李植**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的进士之一。他是山西大同人,字汝培,号健斋,官至兵部侍郎。李植在万历朝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张居正死后,他积极参与了对张居正政策的清算。

李植是万历五年丁丑科的三甲进士,属于“同进士出身”。如果您对他的生平或事迹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史料。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