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来安文化] 创修第一部《来安县志》的明朝县令魏大用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25-8-6 1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修第一部《来安县志》的明朝县令魏大用
   历史上,来安县共纂修过五部县志。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魏大用主持创修了第一部县志。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知县刘正亨主持,在魏志的基础上续修成第二部县志。万历四十六年(1618)知县周之冕主持纂修第三部县志,该志于天启元年(1621)刊印。清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伍斯殡主持纂修第四部县志。道光三年(1823)知县符鸿主持纂修第五部县志,但未及完成即调任,后任知县刘廷槐续成其事,于道光十年(1830)刊印。以光绪二十五年(1899)开始,余培森断断续续用十年时间对道光本重加修订,并于宣统六年(1909)刊印了修订本。修订本保持了道光本的原貌
据道光版《来安县志》记载:魏大用,字道行,号龙川,湖广光化人,嘉靖三十四年任。性慈才敏,勤于听断,精于综理。县旧有土城不足守,倭寇时至,民多襁负遁去 。大用创筑砖城以防患,不数月城成,民得安堵。滁六驿使迂道来安,久为民病。大用两请命于上司,数年后路竟塞如议 。又创修志书,备载一切利病因革事宜 。来邑有志自此始。升严州府通判。崇祀名宦。
一、创修第一部《来安县志》
魏大用在《志书》序中写到:嘉靖乙卯(1555年)冬,余承乏来安。入其境,见土田之硗瘠、贫户之流移、征输之繁棘 、使车之络绎,颓垣不固,经费无节,不觉浩叹曰:吾民之疲弊至此,固吾司牧者之责也 莅事一以抚恤节省为念。期月颇有绪,民亦谅予非薄夫也 。乃从乡士大夫问志,资轨则而举政焉 。咸曰自有邑未有志,唯滁纂修亦附载邑事甚略,今复二十余年弗续矣。余阅《滁志》,志非为邑,固宜其弗备也。不揣颛蒙,颇有作述之意。顾倭警时至,民志靡宁。吾图其急且大者,为筑城垣以守。次年冬,学谕约我、林子至 ,问志于余,余曰无之。林子以作述望予 ,予遂嘱共成之。乃搜故籍,综前遗,分门别类。凡出入,囊箧皆著笔砚。寒暑再易,始以稿呈我太守见翁 ,叨承裁定,志遂成。夫邑固扬州星斗之分设,自南唐中兴之岁首作原邑,以著始也。山川亦环滁为用武地,形胜固无恙耳。尝徙西龙诸山,历秋沛诸水,裕灌溉之资,而力穑卤莽率少收,固民之惰也。劳民劝相,吾无所宽吾责矣 。若镇集之贸易,物产之生息,皆民用所资也。而山川效灵,人文钟秀 ,则为封域增光,宁不有望于今耶?封域之内,使车纷至。昔棠邑、滁阳两地递接,今则迂入吾邑 。吾民重受其困,恳更旧路,屡号于大吏,或轸念之,民病庶有瘳乎 ?县署学宫吾何敢侈,唯时加修饰,使莫得而废之。此封域建置诸志所兢兢藉以自考者也。户口赋役,民命关焉。里胥豪右之弊,漏者虚者,诡寄飞洒者,奸宄百出 。不严以稽之,贫民亦无以生矣。额办额征,旧有定则,而提编之令、措置之檄,相继而至 。时当多事而民适罹其害。吾又不知其所终何如矣,志户役非志民忧耶?官师之为民表,选举之为民望,历数往哲,贤否靡遗,故观于传而有载有不载,凡我士夫均不可怠于自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志之不可以已也。城池吾创其始矣,而勇壮之选、器械之利、操练之习,以为守之之具,谓非吾人与吾民责乎?寺观非吾正道,故作外纪以别之。而终以灾祥为异纪者,天之所降不可测知。若石固山之驺虞复出,苟寿隆之芝草复生,吾得以毕献而效忠焉,是固圣天子之所需者也。天意为民昭兹景贶,泰运宁不可回耶?吾于吾志为吾民也,岂徒作哉?乃若雠校 ,则学谕王子儒,司训尹子居仁、邝子沾,庠六生朱诏、常恂、张高、张文显、常自新、武顺先。謄刻董工则属之幕史祝子东曦云
二、创建来安砖城
   《方舆纪要》:来安,宋乾道中降为镇,寻复为县,有土城周三里。明成化四年,知县赵礼复筑土成。旧志:卑薄不堪保障,且岁征茅费,民反病之。首先旧来城并非很小。昔日“来安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之形容,极言旧来城既小又简陋,况且还要征收维护费用。明嘉靖三十五年秋,知县魏大用改土城为砖城,有六个城门:东曰宾旸,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小南门曰崇文,小西门曰耀武,每门都有门楼。通常县级城墙仅开设四个城门。可见,古来安县城,自明代起已堪称气势壮观明黄廷用莆田人在《建成记》中写到:魏尹大用乙卯冬奉天子命莅来安,越明年,丙辰秋作城,又明年,丁巳春二月城成。倭寇由扬州达天长抵泗州城,泗去来安百里许,贼相戒曰:“无入来安境。城始作,守必严。”民是以得免于难。夫自壬子夏江之南赤子蒙戈铤而死汤火者流血成川 ,积骨成丘。来安旧有土垣不足守,当是时,民有危心。魏尹念民之危而欲措之安。于是因岁稔命匠石计为城,庀週九百三十二丈。其三,士民均为之。其一,官为之。六门楼橹悉具,百姓散处于村落关厢之间,有警则令之入城以守,是以安堵无恐 。夫宋城之役,华元被讥 ,众心洵可畏哉!尹城来安而众心成之,由得民也。得民之效,城朔方而犭严狁于襄,城东方而诸侯以宁 。使为令者知此意,所以修捍我民、屏藩我国家者不更有进欤!明学谕林大珠漳浦人在《魏公生祠记》写到:昔汉崔瑗为汲令、晋荀勖为安阳令、唐狄仁杰为彭泽令,民俱为立生祠,惠爱所感,情自同然。今之民岂异于昔?顾感之何如耳。来安名县,自南唐垂六百载,令以百数,俎豆学宫者仅三人 ,何寥寥也?爱不深则情不笃,岂势可得而强哉!今嘉靖戊午,来邑侯魏公以循良超迁 ,民攀留之不得,乃作公生祠。公力却之,众相率而告曰:“自吾有邑未有城,稍值兵则家室不保,直寄旅耳。公兹为筑坚城,且抚恤多方,区画尽善 ,不劳民力,不縻民财,而保障之功速就,吾民从此得以保家室而臻富庶者,公之惠也。公以百世之惠遗吾民,吾民能不以百世之祀报公哉!”于是舆情踊跃 ,争先趋事,不旬月而祠成,公虽却之而不能止也。余固喜民有至情,亦尝念公于来修学校,更驿传,轻刑缓征,省里甲之费,平徭役之则,政绩蝟纷 ,民固悦之,况又为之保。固公岂好名者哉?但民之报公自不能忘,亦犹公之惠民自不能已耳。且往岁倭寇犯泗州,按院颍谷马公力保孤城,既而增筑雉垣,民为立生祠。公固马公所深器者,巡滁过来,亟登城而望之,击节褒赏,谓公治绩为江左最,则其得民,夫岂偶哉?公于今有颍谷马公为偶,于昔有崔旬诸公并称,顾不伟与!乡士夫倪独峰诸君洎义民赵显、耆民武勘等征余文载诸石。余固沐公教,爱之深,与来民均不能忘。乃以民情恳切,古今所同事,敬为公纪。祠建县治之西,为堂三间,中塑公像,甬道中为碑亭,前为大门各一座,周围筑以砖石,坚致壮观 ,足系民思而垂之久矣。公名大用,字道行,别号龙川,湖广光化人。县魏大用为设障防寇,以砖构筑城墙,次年二月建成。城墙高 2 丈,周长 932 丈。地方商贾绅士为感谢魏大用的功德,发动百姓集资 “万民”一把。来安百姓所创设的赠“万民伞”(特制的大红伞,上有歌功颂德之赠言,如“勤政爱民”“风调雨顺”等),在贤能有作为的县官离任时,送上万民伞以示颂意。 有讽刺意味的是:1938年5月23日,三架日机轰炸了来安县城,并强驻下来烧杀淫掠百姓。不久,日本头目仓宁因换防离开来安时,竟恬不知耻地强要带走400年前邑人赠送县令魏大用的“万民伞”,还要维持会会长把伞上原有的“风调雨顺”改成“秋毫无犯”,虽未得逞,却使日寇穷凶狡诈之丑恶嘴脸形象地毕现。
   魏大用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临来安任知县,他为来安做了功德无量的两件大事。一是创修《来安县志》,是序辑来安历史的奠基人;二是首建来安砖城墙,裨益来城居民安荣500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百年明月,依旧照耀来时的路。来自: iPhone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来安古城墙被炸没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