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来安文化] 中国“最富”教授史正富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分享到: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最富教授史正富
   1954年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的史正富,其父曾在镇上开过小饮食铺子,每天早晨卖油条。 大学毕业前,史正富跟同学朱民相约合写毕业论文,并到江苏、安徽考察经济改革新情况。行至史正富的老家安徽滁州来安县,朱民吃到了史父经营的早点摊新鲜出锅的油条。
“听他父亲讲市场经历,吃他父亲刚炸出锅的油条,经济改革的社会福利效应栩栩如生,理论一下活了。”在朱民看来,史正富特别擅长从实际现象中提出理论问题。 进入复旦之前,他曾在部队服役五年,而当年被破格特招入伍,也是由于其在高中表现出的聪慧与主动。 1977年恢复高考后史正富从部队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他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读完本科、研究生,史正富留校任教。“史正富是个聪明、活跃,对经济学痴迷的人。”他的同班同学、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晖明回忆称,“当时复旦大学学生会的黑板报比赛非常有影响,经济系多次夺得第一,史正富是积极参与者。”1985史正富赴美求学,获美国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期间在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国际经济研究局担任合同制研究人员。2003年应邀参与创建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任主任,已故蒋学模教授任理事长,期间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15年复旦大学发起创立中国研究院,应邀参与筹办,后出任该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并入中国研究院。研究主题是聚焦当代经济重大现实问题的基础研究,旨在建构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经济理论与政策分析框架。
一、学术成果
  “我的理想一直是做个学者,组织一批人,研究中国的制度变迁,拿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史正富说。读书期间,他就展现出了研究经济学的天赋和造诣,他曾多次在学术期刊《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由于突出的表现,史正富受到了蒋学模先生的关注。1982年升入复旦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师从蒋学模等教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期间,硕士论文被收入中国社科院《中国硕博论文选》第一集,后来又分为两篇论文载于《经济研究》;论文《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资本流通过程》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1984年第12期。1985年初留校任教,期间担任学院教师国民经济研究小组的组长,牵头创作《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1986年出版,获中国优秀图书奖及中国畅销书奖,相关论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孙冶方将被称为中国经济学最高奖,由此可见史正富在经济学上的造诣和成就。中国本科生们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2版,即是尚在读研的史正富和导师蒋学模共同编著而成的,史正富调整了教材的教材和内容,以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活动阐述政治经济学体系。
1、主要著作
1)、《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13年推荐书目,获2013年上海图书奖一等奖。英文版于2015年翻译出版。
2)、现代企业三部曲:《现代企业的产权革命(2012)》、《现代企业中的劳动与价值(2002)》、《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1993)》,其中《产权》一书入选2012年《上海报告》系列。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与符钢战、金重仁合著;获中国优秀图书奖、中国畅销书奖。
4)、《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三版)》:任副主编(蒋学模先生任主编);改革开放年代中国销量最大的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材。
5)、主编《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共同发起“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林毅夫、洪银兴、樊纲等著名经济学家担任编辑委员会委员,涉及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制度创新与经济改革等14个重大选题,张军、蔡昉、刘小玄等十数位当时的中青年专家参与创作,中文版发于2008年11月,英文版由美国学术出版商Cengage Learning主持翻译并出版。2009年受国家委托,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合作,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主办、主持了中国作为主宾国的1号活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09)。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世界银行副行长、美国诺奖得主及英、德、法各国经济学家同台研讨。
6)、主编《30年与60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该论文集由“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的作者,浓缩提炼各自专著的精华后,集册出版。
7)、主编《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选择》(与刘昶合作),世纪出版集团。
2、主要论文
1)、“功能货币论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文化纵横》。
2)、“走向新的宏观经济学”,2019年,《政治经济学报》。
3)、“治理周期性危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挑战——论相对生产过剩与宏观战略管理”,2018年,《文化纵横》。
4)、“现代经济学的危机与政治经济学的复兴”,2018年,《东方学刊》(创刊号),后收入史正富、孟捷主编论文集《现代经济学的危机和政治经济学的复兴》,201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从系统性市场失灵重看国家经济职能”,2016年,载于史正富、荣兆梓主编《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实践与创新》,中国科学出版社。
6)、“从双层市场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2015年,《经济导刊》,后以“双层市场:现代市场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收入史正富、荣兆梓主编《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实践与创新》,2016年,中国科学出版社。
7)、“超常增长的战略选择与体制安排”,2015年,《政治经济学评论》。
8)、“静悄悄的革命:西方现代企业产权社会化”,2012年,《红旗文稿》。
9)、“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选择”,2007年,载于史正富、刘昶的论文集《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企改革的战略选择》,世纪出版集团。
10)、“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现代拓展”,2002年,载于《求是》杂志总编室《创新文论选》(第1辑),红旗出版社。
11)、“劳动、价值和企业所有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2002年,《经济研究》。
12)、“产业组织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1987年,《经济研究》。
13)、“投资分配和产业结构”,1986年,《经济研究》,由硕士论文改写。
14)、“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投资膨胀与治理”,1985年,《经济研究》。
15)、“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流通过程”,1984年,《世界经济与政治》。
1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与当代现实”,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
17)、 Shi, Z. Jeffrey,2008,“China's Reform as an Indigen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quiry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presentation at Cornell University:Law, Markets and Social Equity Conference.
18)、 Hage, Gerald and Shi, Z. Jeffrey,1993,“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De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During Economic Reform” ,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6, No. 4, pp. 463-491 [5]
19)、 Shi, Z. Jeffrey,1992,“Rule Dynamic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 cybernetic View,” in Collection of 11th European Cybernetics Conference.
二、创业经历
   “国内第一个知道巴菲特的肯定是我,上世纪80年代我就把他的投资史倒背如流了!”他是学者,最早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引入中国经济研究;也是投资家,移植改进西方股权投资模式,几度名列富豪榜前列。 1987年,史正富到美国留学。在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拿到经济学博士后,又在马里兰大学攻读社会学,本想学成回国继续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却因故未能成行。
1、失败的起点。
  1987-1995年的美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私募股权发展的第二波高潮,软件行业高速发展,各类并购基金、杠杆收购兴起,管理层收购涌现,大量公司在风险投资下迅速成长。
    史正富被遍布美国的资本气息所感染,在美期间,他系统的研究了黑石、KKR、摩根士丹利等多个投资机构的发家史,史正富回忆当时,心情是“敬佩加好奇”。
   通过实践验证经济学理论的的可靠性,无疑是学者从商的诱因之一。1995年,史正富“因朋友同学邀请,兴致所至,回国帮忙”。回国后,史正富发现学界的风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潜心做学术的人都下海从商了,史正富此时回想起在美期间感受到的资本浪潮,便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想通过实践,去验证经济学理论的可靠性。于是他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华夏西部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夏西部),史正富最初想做企业咨询。“这是我的长项,美国大公司怎么运作,我都很清楚。”对于企业咨询,他异常自信,“美国资本加中国机会,多么好的想法!”在史正富看来,这具有可观前景。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意,结果事与愿违。史正富曾花一年半时间帮一家中国企业谈好美国投资,连合同都签了,没想到中国公司“不要这个钱了”。当然沮丧。回想起初次涉猎国内市场,史正富充满遗憾,“花了一年半时间,帮一家中国企业谈美国的投资,1亿美金的项目,合同都签了,最后中国公司说不要这个钱了,我们白忙活了一场。”但这也让白忙一场的史正富意识到,当时中国企业的掌控者既不具备引进国际资本和服务市场的能力,更缺乏对市场规则的尊重与遵循。这条路明显走不通。然而这场失败并未抑制史正富做大做强的野心。史正富及时转舵,开始带着华夏西部做起了投资,安徽滁州信托投资公司和江苏华阳水泥厂,是投资初期做的两个项目。
    据南方周末记者记载,一位史正富曾经的合作者表示,水泥厂的投资并不成功,他在管理水泥厂期间,清退了原来的管理层,史正富投了7000万,只卖了4000万。不过史正富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其失败的一面,对于水泥厂的投资,他表示这个项目让他把企业财务知识和工厂管理流程都学到了,现在看企业,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这段并不光彩的起落也成为了其投资生涯的序曲。此后,他又快进快出地投资了四家互联网公司,通过倒手迅速赚了一笔钱,史正富慢慢摸到了成功的秘诀。 虽然曾在互联网投资领域实现“翻盘”、成功补贴亏损,但史正富最终却在几个项目的运作中坚持全身而退,认为其“烧钱”,同时自身“资源不够”,这让他错过一些机会。
2、收获成功的喜悦
    世纪之初,PE这种私募股权投资方式才刚刚在中国萌芽,因为还没有规范和成熟的运作模式,早期PE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熟人和朋友。复旦大学的不少老师,都曾是史正富募资的对象。史正富的妻子瞿立曾在电视台担任制片和主持人,拥有极为出色的人脉,因此史正富的资源也越变越多。
随着史正富生意越做越大,很多机构投资者成了他的募资对象,在同华投资的官网显示的资金来源中,机构投资占了主要部分,包括多家大型国企和国有投资公司、大学基金会、专业基金会以及其他各类企业的机构投资者。史正富于2000年出资650万元创办的上海天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日后更名为同华投资集团,并发展出了数十家支脉搏公司,他的股权募资之路才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成了史正富日后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
中轩生化是他进军投资界的起点。中轩生化是一家生物企业,主要生产被誉为工业味精的黄原胶,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黄原胶生产企业。经过一个搞生物的朋友介绍,大家对企业的前景很看好,史正富等人于2000年出资5700万元,获得了中轩生化4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很好,投资时,中轩生化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在1亿元和5000万元左右,5年后,上升到6亿元和2.5亿元。2006年,他们又受让了其他股东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了96%。据说到2010年,中轩生化的分红就达到了8亿,回报相当惊人。但从风险投资的角度看,这次投资不是成功的标准模板。2008年,中轩生化上市搁浅。创始人和资本产生了激烈冲突,不仅导致上市搁浅,企业还陷入亏损。
随后他们投资了几家互联网企业,包括中国电商鼻祖、王峻涛创办的8848,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热潮袭来的时候,他们抓住了风口。同时,互联网迅速破灭。好在,史正富采取快进快出的策略,获利不少。其中,他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南大光电,20128月在创业板上市时,是当年“最贵发行价”——66/股,史正富与妻子翟立间接持股26.6%,上市首日所持股票对应的市值为8.5亿元。 2015年,史正富将投资方向转向了高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同华投资已经陆续投资30多家企业,基金规模达70多亿,涉及TMT、生物工程、高端制造业、新材料、快速消费及现代服务业等行业。
    除此之外,史正富还在安徽本土投资了不少项目。
2003年,史正富斥资2.4亿元投资了位于安徽马鞍山的华菱重卡;
2007年又投资了8000万获得位于安徽巢湖的奇瑞汽车2.5%的股权,并在企业发展转折的关键时刻,设计与实施了对奇瑞增资改制的综合投资方案。
2009安徽亳州古井贡集团改制时,史正富因其黄原胶项目满足摘牌条件,于是又斥资4.6亿元拿下了其40%股权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从2000年开始的12年间,史正富一共操盘了大大小小19个项目,运作的资金量超过了35亿人民币,不过其中只有南大光电是唯一成功IPO的公司。
随着史正富在投资界的名号越来越响,他于2009年当选了上海股权投资协会首届理事长。
三、中国“最富”教授,经济界最会赚钱的人。
在普通大众里,史正富的名气不算大,但他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中的首富,早在2007年就登上富豪榜,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达160亿元,超过很多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近年来的财富都超过100亿元,被称为中国最富有的经济学家。据说,张五常、樊纲等著名经济学家,也曾将资金交给史正富打理。
史正富被称为“中国最富学者”。对经济改革抱有极大热忱赴美留学,可以认为是史正富从学者向投资人转变的拐点。1987年,史正富获得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满怀憧憬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史正富决心在自己擅长的企业资讯领域大展手脚,结果却事与愿违,辛苦一年半为一家中国公司谈的美国投资却打了水漂。但他并没有沉浸在沮丧情绪中,而是及时转舵,开始尝试项目投资,一句成功的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确立了奋斗的方向。
    2000年,中轩生化到南大光电,再到古井贡。关于投资的具体方式到底是PE、VC还是产业投资,史正富是怎么合适就怎么投。 尽管不局限于任何投资方式,史正富的投资却始终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项目少,投资大,介入深,周期长。同华投资的官方网站上对其“择优合作”的投资战略是这样阐述的:秉持“少而精”的原则,他不重投资数量,不跟热点风向,而是敢于集中巨额资金,为具有优异成长性的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倾力协助其发展。与投资圈常见的广撒网式投资手法相比,这种重仓进入、重拳出击的风格无疑十分大胆霸道。史正富在投资领域强势凛冽的作风,比照其学者身份和彰显出的温和风度略显违和,反倒像五年军旅生涯留下的雷厉风行的个人印记。
    史正富无论在其学术研究还是经营实践中,都极为重视地方政府及官员的作用。史正富与家乡政商两界的密切关系构成了他投资生意的重要脉络,纵观史正富20多年的投资史,其选择的项目多集中在长三角一带,尤以故乡安徽居多。
    致力投资的20年间,史正富并不曾远离做学者的理想。2003年,史正富创办了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个人支付研究经费和研究者薪水;2004年,他与安徽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并捐助500万元用以支持研究院的运行与发展;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成立,他又出任该学术委员会的主任。
   尽管被誉为富豪学者,史正富却以少说话,多做事的风格为人所知。对于媒体的采访请求,他婉言谢绝,表示边做边学,很多问题还在思考中,未来再做详细分享书生气、有情怀,也是熟悉史正富的几个朋友对他的评价。而史正富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乐天派、性情中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85 天

连续签到: 1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99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就像“压牌九”,看好了就干一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44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3 天前 手机发帖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