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汀洲 于 2011-1-29 13:47 编辑
服装设计大师八杉恭子走向悬崖,她用尽力气把那顶麦秸草帽抛向山谷,麦秸草帽在山谷里飘落、飘落,此时主题歌响起:“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的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八杉恭子亦纵身跳下了山崖,一幕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落下了帷幕--相信无数的中国人都会记得这个画面,随着凄婉悲凉的旋律,这首《草帽歌》将放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日本电影《人证》推向了最后的高潮。所谓“人证”其实上是“人性的证明”,已故的日本影星松田优作扮演的刑警栋居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却把八杉恭子逼上绝境,为的是证明她心中还有残存的人性,他从不相信犯罪嫌疑人,同八杉恭子进行较量时,却赌她的人性。
战后,八杉恭子同当时所有生活在底层的日本妇女一样,与驻扎的美国兵结婚生子。应该说,在那最初的几年,八杉恭子、她的美国丈夫、幼小的焦尼一家曾有过美好的生活,但随着美国兵的撤回,这种短暂的幸福随即消逝,她目送号啕大哭的焦尼随着他爸爸远离,个中滋味,作为一个母亲应当是肝肠寸断的。形单影只的八杉恭子,又遭到美国兵的蹂躏和摧残,万念俱灰的她想一死了之,结果被他的第二任丈夫所救。她的这位商人丈夫经过多年的奋斗,最后获得成功,进入政界,成为国会议员;八杉恭子也随即成为声名显赫的议员夫人和服装设计大师。而她多年未见的黑人儿子焦尼与贫困的父亲在美国相依为命亦长大成人,为了了却儿子日益思念母亲的夙愿,焦尼的父亲不惜用主动撞车的方法换来一笔赔偿金作为儿子前往日本的路费。当不远万里历尽艰辛的焦尼找到八杉恭子时,八杉恭子却恍如隔世,如今的地位和名誉使她不敢与焦尼相认了,如果与焦尼相认,她的历史就会暴露,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离她而去,这前后的反差太大了。思前想后,八杉恭子把焦尼约到一个公园的偏僻处相见,激动万分的焦尼刚刚拿出自己珍藏的那顶儿时妈妈送给他的麦秸草帽,腹部便被妈妈捅进了一把冰冷的匕首,连做梦也想早日见到妈妈的焦尼此时像是完全醒悟了似的,说道:“妈妈,我是你的累赘吧?”,他那无比哀伤而绝望的目光让八杉恭子无法正视,焦尼用手抓住刺到一半而松开的刀柄,猛劲深深地捅了进去,并挣扎着对八杉恭子说:“妈妈,在你逃到安全地方前,我是绝对不会死去的,快跑啊!”,从小就渴望得到母爱亲情的焦尼在最后时刻,还用濒于死亡的躯体来保护杀害自己的母亲.....而这位在世俗社会的压抑下人性严重扭曲的母亲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又丧尽天良地将一知情老妇人推下了大坝,并纵容与议员所生已犯罪的儿子潜逃到美国。当刑警栋居经过调查逐步查明案情而苦于没有直接证据时,他决定赌一把。在一年一度的服装设计奖展出大会上,大奖获得者八杉恭子正等待上台领奖,栋居适时地赶到,告诉她,她的儿子恭平已经在纽约因开枪拒捕而被击毙。两个儿子都死了,八杉恭子的精神顿时崩溃了。目光呆滞、形容木讷的八杉恭子,上台领奖后说出了所有的一切,百感交集的她动情地朗诵了《草帽诗》,从授奖大会出来,八杉恭子驱车冲向了她曾带儿时的焦尼玩耍过的山崖.....
曾经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创造了日本文坛一个奇迹的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在1978年被拍成电影《人证》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风靡世界各国,在中国上映时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片中情节对人性善良美好和丑恶黑暗的深刻揭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曾经善良的八杉恭子在社会世俗的压抑下,人性竟然扭曲到畸形的程度了,而造成她人性扭曲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仅仅是她贪图富贵、爱慕虚荣的世俗心理造成的吗?如果日本不发动那场侵略战争,八杉恭子还会嫁给驻扎的美国兵吗?她又将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她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呢?我想,以反省历史来揭露世俗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探讨人性的沦落,正是小说作者的初衷,而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是不分种族的,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情感共鸣的真正原因。
主题歌《草帽歌》的演唱者也是电影中焦尼的扮演者乔山中,和电影中的焦尼有着类似身世的他用深情而嘶哑的歌声饮泪泣血地演绎了那凄婉悲凉的旋律,使得这首歌成为二十世纪悲情电影主题歌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