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景 于 2011-10-13 23:09 编辑
[与在前面的话]四姑娘山作为全国知名的户外探险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全国顶级的户外爱好者前往一探她的真貌,今天E滁的足迹俱乐部还组织了十几人的登山节。但是今年有些不一样,原因就是下面这件事。看完网上报道,感觉这篇不错,就转发过来,请网友们慢慢品味户外的真髓和孰是孰非。
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14人在失踪14天后,10月12日平安到达卧龙
10月12日早上8点,日隆镇天气依旧晴朗。四姑娘山管理局户外管理中心门口,又一支搜寻队伍正在整理装备,准备进山搜寻。这时,管理局工作人员老曾接完一个电话后大声说道:“有消息了,他们在卧龙出山了!”在所有人质疑的眼神中,老曾又重复说了两遍。 电话是高山协作唐阳华的家人打来的。数分钟前,14天无消息的唐阳华刚给家里打来了报平安的电话。“赶紧去卧龙!”所有人驱车即刻赶往卧龙镇。在卧龙与耿达间的正河口老房子,记者见到了刚从山上走下来疲惫不堪的9名驴友、4名背夫和唐阳华。14人,一个都没有少。经医护人员询问检查,除了身上有一些划伤外,可以说是全部平安归来。 9名驴友失踪这几天,引起了全国很多人的的关注,有关部门也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救,这让9名失踪驴友都有些意想不到。驴友黄洪彪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这次的事情让他们对登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违规登山确实不对,所以希望通过本报向全国人民表达一份深深的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对他们的关心。今日,他们还要接受四川省登山协会的处罚,对于可能受到的任何处罚,他表示都完全接受。 “这还是我第一次出事。”35岁的杭州人许宁皮肤黝黑,他这次带着8个驴友从四姑娘山穿越到卧龙,被外界公认为“失踪”了12天。昨日,他们终于在全城的关注与担心中,回到了成都。坐在宾馆内的沙发上,许宁慢慢地抽了一根烟,整个人都放松了许多。原本6日就应该出山的他们,为什么耽误到了12日?这个谜底终于揭晓。 准备——出发前看来万无一失 9月28日 一丝隐忧 这天,通过“徒步中国”的网站发起组织的9人在成都集合。晚上,许宁作为领队,“对他们每个人出发前的准备都进行了检查”。 有11年领队经验的许宁,21岁就开始进行户外运动,对这条线路算是比较熟悉,不过他仍然很为安全担心,“它属于顶级、高强度户外探险线路。” 许宁说,因此这次穿越的每个队员都是经过挑选的:除了赵海芸,其他7个人都跟着他一起有户外探险经验。而赵海芸去年有登过四姑娘山主峰的经历。 向导方面,许宁也联系了当地比较知名的唐三哥——唐阳华,并雇佣了4名熟悉当地情况的背夫。 10月1~3日 风平浪静 风平浪静地,他们到达了龙眼营地,按照计划,他们应在4日轻装下沟观看龙眼瀑布,然后5日原路返回到龙眼营地,6日就能到耙子桥平台出山。 转折——穿越从今晚变成“失踪” 10月4日 心血来潮的建议 “4日那天,山里突然下起了大雪,那天我们就停在龙眼营地休整。”许宁回忆,此时唐三哥提议,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可走。 “唐三哥”说,那条河沟叫“正河沟”,2007年的时候他走过,沿途有着美丽的原始森林,按以往经验,两天便能走出去,最迟三天,和原定路线所用时间差不多。唐三哥也说,地震之后沟里的情况肯定有所变化,而且具体怎样不得而知。 在听了唐三哥的建议后,队员们很兴奋,都想去看看正河沟的景色。 于是他们改变了原定路线,向正河沟出发——那条路确实比地震前难走很多。 绕道——河水不断驱赶他们 10月5~7日 瀑布合影,小木屋有粮,河水阻路 一早,队伍向沟底龙眼瀑布出发,下午13点44分到达瀑布,合影纪念后,他们沿着河沟前行。 这时的河沟很窄,河水很细,河滩很宽,群山还未露出狰狞之态。 行进途中,他们经过了山里采药人所搭建的一个小木屋,里面储备了各种粮食。这时,河沟越来越宽,河水越来越湍急。在10点22分时,他们所走的河滩已经被河水完全覆盖,眼前没有了道路,他们只有用折枝搭桥过河。 他们的道路再次被河水阻断,这里的河道更宽,河水很冷。倘若掉入河水,必死无疑。 无法搭桥,他们只能绕道,选择沿着悬崖峭壁向上攀爬。 消耗——走得太久,粮食要没了 10月8日 “偷”粮食 距离昨日开始绕道时,他们感觉已经走了很久。可依据GPS的定位显示,他们只前进了直线距离300米,而且,眼前的道路已经再次被河水阻断。 这一天,刚好是唐三哥所说的最迟就能出山的时间。 听着“哗哗哗”的流水声,队员们开始对未来有点担忧。一向乐观的许宁此时也沉默了,因为队员们只剩下一天的食物了——什么都好解决,如果断粮,那就真没办法了。 最后经过讨论商议,大家决定把身上的所有粮食给背夫,背夫依靠这些粮食返回,寻找两天前所见的那间采药人木屋,将其中粮食取出供大家日后所需。 这一夜,大家就在河边扎起了帐篷,等待背夫归来。 也是在这一夜,他们也被等待着——户外活动管理中心负责人接到了他们亲友打来的 “失踪求助”电话。 10月9日 安慰 下午4点40分,背夫不负众望,带着他们最需要的粮食回来了,此时,虽然队员们饿了整整一天,但是他们的心理有了一些安慰。 沉重——这里没有路根本没有 10月10日 趴在地上爬 这一天,他们行走在原始森林里,遇到大片的熊猫食物——箭竹,前面根本没有道路,他们要做的就是拨开一根根箭竹,然后从中穿过。 由于身上的旅行包体积过于庞大妨碍前进,他们只能趴在地上爬行! 晚上,在箭竹林里,根本没有空间搭建帐篷,他们砍掉了一排竹子,坐在仅有的一块空地上,茂密的竹林当铺盖,整整坐了一夜。 这一夜,是大家进山后过得最沉重的一天。许宁决定和大家商量,“到底是继续向前还是折回走原路出山?”继续往前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所以应该将进退利弊告诉队友,由他们投票决定。而投票进行到第五人时,就结束了,因为前面5个人全是选择继续向前,已占总票数一大半。 在会上,他们还决定如果次日情况依然糟糕,就让许宁和向导先出山报平安——离预期回家的日子晚了3天,他们知道家人与朋友一定很着急。 随后,队员们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各自需要联系的人以及想说的话。 出山——兴奋中带着歉意 10月11日 人迹 许宁的队伍沿着河沟继续前行,河滩越来越宽,道路也渐渐明显。 中午12点11分,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袋面粉和有人烧香的痕迹。那一刻,大家欢呼了起来,这些东西证明有人来过这里,出口也近了…… 下午2点16分,当他们翻过山顶,一条清晰的公路蜿蜒在他们脚下!这一天,全成都都知道了他们的“失踪”。 10月12日 归来 上午9点10分,离之前看到的公路越来越近,这时,大家的手机也有了信号。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向家人报去平安。 其中的林波、吉刘然、赵海芸3人彻底哭了,口中念叨着:“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 慢慢地,他们在山上看到山下站了密密麻麻的武警,他们意识到,这些武警都是来寻找他们的。 上午11点13分,14个人坐上了武警的车,向耿达乡驶去……
|